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論語》中孔子的人格沖突及其原因

2014-08-07 09:43:37李穎
名作欣賞·中旬刊 2014年7期
關鍵詞:儒家孔子

摘要:自漢代以降,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學說被統治者奉為治國之要義而權威化。而作為儒家學說的奠基者——孔子則隨之被神圣化,被后世尊為“圣人”、“萬世師表”。但細讀《論語》發現,在儒家之“禮”與孔子個人的理想發生沖突時,孔子也表現出言行不統一。本文試從《論語》文本本身出發來發掘孔子的人格沖突,并分析其原因。

關鍵詞:論語孔子人格沖突原因

自漢代以降,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學說被統治者奉為治國之要義而權威化。而作為儒家學說的奠基者——孔子則隨之被神圣化,被后世尊為“圣人”、“萬世師表”。司馬遷曾贊嘆云:“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1}充分肯定了孔子及其思想在中國思想文化領域中的崇高地位。但近代新文化運動則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激進口號,將孔子視為迂腐不化、阻礙文明的老朽。如果細讀《論語》,就會發現孔子人格的復雜性。本文試從《論語》文本本身出發來發掘孔子的人格沖突,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孔子人格沖突在《論語》中的表現

1.孔子推崇君子風范為儒家理想人格標準,但在《陽貨》章節中卻有與禮相悖之處。其在《論語·陽貨》中對人格修養有其嚴格的原則性,如:“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正義》:“尚、上義同,故二文并用。”{2}可見其對“禮”之重視,又如: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檄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奸以為直者。”(《論語·陽貨》)

而同時孔子對當時社會的禮崩樂壞、僭越違禮現象甚為痛惡,堅決反對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而要求維護周天子的統治權威,如: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論語·陽貨》)

同時孔子特別強調為政之人當首先以“正名”為己任,強調“名不正,則言不順”。他對于“正名”的重要性論述如下: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

從以上幾則可見孔子對于個人的修養要求之高和對于最高統治者權威的維護之忠誠。但是他卻做出了違背自己所提出的原則的舉動,如《論語·陽貨》一則載公山弗叛主求榮并召見孔子做其幕僚,孔子甚至對此種不仁不義、違禮之人的召見動了心: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悅,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途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在《論語·顏淵》中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但從上面的情況來看他的行為卻有違背仁義之處。《論語·陽貨》的另一則載佛■將叛變以求自立而召見孔子,孔子再次動心:

佛■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問聞諸夫子曰:‘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以中牟畔,子之欲往,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2.孔子對于為政者的個人修養和才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論語·述而》中孔子卻替國君掩飾違背禮儀的丑行。

孔子曾認識到統治者的修養對于這個國家的前途命運有很大影響,如: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有后仁。”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同時孔子提出要想使天下大政悉歸于天子,途徑是“尊天子”,復周“禮”、“四方之政”等。孔子處處維護周禮,他要求為政者要處處“約之以禮”,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里仁》),還要“為禮敬,臨喪哀”,只有處處克己復禮,才能使天下歸于“仁”。但是孔子卻替違背禮樂行為的魯國國君掩飾: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有人解釋是孔子主動代君受過,為尊者諱說明其修養好。但這只是其中一種可能。

二、孔子人格沖突之原因分析

對《論語·陽貨》中孔子違背“禮”之規范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下面略進行羅列:1.孔子自己辯解道自己是為了光復周禮而“欲往”,況且自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2.李澤厚提到:“想做官干事,經不住問,只好勉強說些道理。”{3}3.有學者認為這說明孔子思想的靈活性。如張■認為:“子路昔者之所聞,君子守身之常法;夫子今日之所言,圣人體道之大權也。”{4}即孔子的做法是一種權衡變通的做法。“權”與“經”對應:“權”是具體運用中的某種變通;“經”無疑是通過恪守道德規范以“體道”的方式。4.朱熹認為:“為東周,言興周道于東方。……程子曰:圣人以天下無不可有為之人,亦無不可改過之人,故欲往。”{5}也就是說作為圣人的孔子是能夠經得起污濁的環境和奸邪小人的考驗,而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并通過恢復周禮來調整整個上層建筑的秩序。5.錢穆認為:“孔子自有一番理想與抱負,固不計用我者為誰也。然而終于不往。其欲往,見孔子之仁。其終于不往,見孔子之知。”{6}近年來研究者認為孔子欲往可見其從政之心切,而終于沒去,則是基于對當時政治形勢瞬息萬變的考慮。{7}

以上諸種說法各有其合理之處,總結起來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方面,孔子會出現言行不一,主要是基于他強烈的入世思想。于社會是要實現天下歸于王政;于個人則是要求建功立業,實現人生價值。這是孔子作為一個渴望建功立業的士人最質樸的想法,如在《論語·子罕》中子貢問到美玉在櫝中藏該賣掉還是一直保存,并以此試探孔子是否愿意出來做官,孔子說:“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可見其出仕愿望之強烈。孔子也曾說過:“君子不器。”他要求作為一個儒士必須使自己擁有多方面的才能并且要在機會合適時運用于國家的治理上。作為才學、德行很高的孔子當然不愿意自己僅僅是作一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老夫子,“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孔子周游列國正是為了將自己的思想運用于實際的治國之道上。他特別強調將自己的言語轉化為行動即“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正如李澤厚所說儒家學說本身就是一種實踐理性。如孔子弟子之一子夏云:“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孔子本人也十分強調人的價值的實現:“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正是這種強烈的出仕愿望,支撐著孔子周游列國,無論艱難險阻還是遭遇冷遇,始終堅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他執著于自己的理想,但不幸的是他的政治理想和積極入世的理想都遭遇了失敗。{8}所以為了給自己爭取一切可以出仕的機會,即使面對這些奸詐之人的召喚也愿意出仕。另一方面,因為孔子側重社會,所以對個人的過失有時候可以原諒,所以說:“觀過知仁。”孟子也說:“人恒過,然后能改。”即認為只要把社會建好了,其中的個人不會不好。他側重社會,因此常把個人受拘束于社會中,告訴弟子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這都是犧牲個性,以適應美的生活。{9}所以他的想法就是在個人與社會中間由禮來平衡這一切,即自己只要嚴格奉行禮的要求去改造社會,那么就可以最終改造那些奸邪的小人。所以出于個人情感他欲往,而出于社會的角度他最終沒能去。再一方面,魯國為孔子的祖國,而基于侍君以敬的原則,孔子必須這樣做。另外眾所周知,孔子本人的出身就不好,其父母的結合是有悖于禮法的。而孔子如果對國君的婚姻過于強調合禮性,那么首先自己的出身就站不住腳。綜觀整部《論語》,孔子極少對婚姻關系方面的合禮性進行強調,而強調“性相近,習相遠”,很重視后天人對禮儀的學習。可見他對國君在婚姻方面的掩飾既有出于禮法的必然要求,又有基于自身情況的考慮,同時也符合于他說的“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的君子風范。

綜上所述,孔子一生為實現理想而奮斗,堅持以禮之規范要求自己,當個人情感與社會理智規范相碰撞時,他雖然動搖,但始終堅持以“禮”為先。他的人格沖突其實是儒家“群己”觀與個人理想相矛盾時個人內心矛盾掙扎的明顯體現。作為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孔子尤其痛苦,在理想遇挫時淪落到喪家之犬的地步,甚至斷糧好多天,又遇到兵戈之災,幾次危在旦夕,但仍然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游說于諸侯之間。在晚年弟子紛紛離開的情況下,他又在孤獨中獨立承擔起儒家經典的編纂任務。可以說正是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支持著他——知其不可而為之。■

{1}(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1947頁。

{2}《論語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84頁。

{3}李澤厚:《論語今讀》,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96頁。

{4}(宋)朱熹:《四書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10頁。

{5}(宋)朱熹:《論語集注》,齊魯書社1992年版,第175頁。

{6}錢穆:《孔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26頁。

{7}{8}張偉:《從〈論語〉看孔子思想的遇挫》,《山東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第15頁。

{9}周予同、朱維錚、傅杰:《論語二十講》,華夏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頁。

作 者:李穎,文學博士,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編 輯:張晴Email:zqmz0601@163.com

endprint

摘要:自漢代以降,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學說被統治者奉為治國之要義而權威化。而作為儒家學說的奠基者——孔子則隨之被神圣化,被后世尊為“圣人”、“萬世師表”。但細讀《論語》發現,在儒家之“禮”與孔子個人的理想發生沖突時,孔子也表現出言行不統一。本文試從《論語》文本本身出發來發掘孔子的人格沖突,并分析其原因。

關鍵詞:論語孔子人格沖突原因

自漢代以降,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學說被統治者奉為治國之要義而權威化。而作為儒家學說的奠基者——孔子則隨之被神圣化,被后世尊為“圣人”、“萬世師表”。司馬遷曾贊嘆云:“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1}充分肯定了孔子及其思想在中國思想文化領域中的崇高地位。但近代新文化運動則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激進口號,將孔子視為迂腐不化、阻礙文明的老朽。如果細讀《論語》,就會發現孔子人格的復雜性。本文試從《論語》文本本身出發來發掘孔子的人格沖突,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孔子人格沖突在《論語》中的表現

1.孔子推崇君子風范為儒家理想人格標準,但在《陽貨》章節中卻有與禮相悖之處。其在《論語·陽貨》中對人格修養有其嚴格的原則性,如:“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正義》:“尚、上義同,故二文并用。”{2}可見其對“禮”之重視,又如: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檄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奸以為直者。”(《論語·陽貨》)

而同時孔子對當時社會的禮崩樂壞、僭越違禮現象甚為痛惡,堅決反對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而要求維護周天子的統治權威,如: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論語·陽貨》)

同時孔子特別強調為政之人當首先以“正名”為己任,強調“名不正,則言不順”。他對于“正名”的重要性論述如下: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

從以上幾則可見孔子對于個人的修養要求之高和對于最高統治者權威的維護之忠誠。但是他卻做出了違背自己所提出的原則的舉動,如《論語·陽貨》一則載公山弗叛主求榮并召見孔子做其幕僚,孔子甚至對此種不仁不義、違禮之人的召見動了心: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悅,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途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在《論語·顏淵》中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但從上面的情況來看他的行為卻有違背仁義之處。《論語·陽貨》的另一則載佛■將叛變以求自立而召見孔子,孔子再次動心:

佛■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問聞諸夫子曰:‘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以中牟畔,子之欲往,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2.孔子對于為政者的個人修養和才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論語·述而》中孔子卻替國君掩飾違背禮儀的丑行。

孔子曾認識到統治者的修養對于這個國家的前途命運有很大影響,如: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有后仁。”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同時孔子提出要想使天下大政悉歸于天子,途徑是“尊天子”,復周“禮”、“四方之政”等。孔子處處維護周禮,他要求為政者要處處“約之以禮”,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里仁》),還要“為禮敬,臨喪哀”,只有處處克己復禮,才能使天下歸于“仁”。但是孔子卻替違背禮樂行為的魯國國君掩飾: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有人解釋是孔子主動代君受過,為尊者諱說明其修養好。但這只是其中一種可能。

二、孔子人格沖突之原因分析

對《論語·陽貨》中孔子違背“禮”之規范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下面略進行羅列:1.孔子自己辯解道自己是為了光復周禮而“欲往”,況且自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2.李澤厚提到:“想做官干事,經不住問,只好勉強說些道理。”{3}3.有學者認為這說明孔子思想的靈活性。如張■認為:“子路昔者之所聞,君子守身之常法;夫子今日之所言,圣人體道之大權也。”{4}即孔子的做法是一種權衡變通的做法。“權”與“經”對應:“權”是具體運用中的某種變通;“經”無疑是通過恪守道德規范以“體道”的方式。4.朱熹認為:“為東周,言興周道于東方。……程子曰:圣人以天下無不可有為之人,亦無不可改過之人,故欲往。”{5}也就是說作為圣人的孔子是能夠經得起污濁的環境和奸邪小人的考驗,而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并通過恢復周禮來調整整個上層建筑的秩序。5.錢穆認為:“孔子自有一番理想與抱負,固不計用我者為誰也。然而終于不往。其欲往,見孔子之仁。其終于不往,見孔子之知。”{6}近年來研究者認為孔子欲往可見其從政之心切,而終于沒去,則是基于對當時政治形勢瞬息萬變的考慮。{7}

以上諸種說法各有其合理之處,總結起來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方面,孔子會出現言行不一,主要是基于他強烈的入世思想。于社會是要實現天下歸于王政;于個人則是要求建功立業,實現人生價值。這是孔子作為一個渴望建功立業的士人最質樸的想法,如在《論語·子罕》中子貢問到美玉在櫝中藏該賣掉還是一直保存,并以此試探孔子是否愿意出來做官,孔子說:“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可見其出仕愿望之強烈。孔子也曾說過:“君子不器。”他要求作為一個儒士必須使自己擁有多方面的才能并且要在機會合適時運用于國家的治理上。作為才學、德行很高的孔子當然不愿意自己僅僅是作一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老夫子,“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孔子周游列國正是為了將自己的思想運用于實際的治國之道上。他特別強調將自己的言語轉化為行動即“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正如李澤厚所說儒家學說本身就是一種實踐理性。如孔子弟子之一子夏云:“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孔子本人也十分強調人的價值的實現:“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正是這種強烈的出仕愿望,支撐著孔子周游列國,無論艱難險阻還是遭遇冷遇,始終堅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他執著于自己的理想,但不幸的是他的政治理想和積極入世的理想都遭遇了失敗。{8}所以為了給自己爭取一切可以出仕的機會,即使面對這些奸詐之人的召喚也愿意出仕。另一方面,因為孔子側重社會,所以對個人的過失有時候可以原諒,所以說:“觀過知仁。”孟子也說:“人恒過,然后能改。”即認為只要把社會建好了,其中的個人不會不好。他側重社會,因此常把個人受拘束于社會中,告訴弟子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這都是犧牲個性,以適應美的生活。{9}所以他的想法就是在個人與社會中間由禮來平衡這一切,即自己只要嚴格奉行禮的要求去改造社會,那么就可以最終改造那些奸邪的小人。所以出于個人情感他欲往,而出于社會的角度他最終沒能去。再一方面,魯國為孔子的祖國,而基于侍君以敬的原則,孔子必須這樣做。另外眾所周知,孔子本人的出身就不好,其父母的結合是有悖于禮法的。而孔子如果對國君的婚姻過于強調合禮性,那么首先自己的出身就站不住腳。綜觀整部《論語》,孔子極少對婚姻關系方面的合禮性進行強調,而強調“性相近,習相遠”,很重視后天人對禮儀的學習。可見他對國君在婚姻方面的掩飾既有出于禮法的必然要求,又有基于自身情況的考慮,同時也符合于他說的“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的君子風范。

綜上所述,孔子一生為實現理想而奮斗,堅持以禮之規范要求自己,當個人情感與社會理智規范相碰撞時,他雖然動搖,但始終堅持以“禮”為先。他的人格沖突其實是儒家“群己”觀與個人理想相矛盾時個人內心矛盾掙扎的明顯體現。作為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孔子尤其痛苦,在理想遇挫時淪落到喪家之犬的地步,甚至斷糧好多天,又遇到兵戈之災,幾次危在旦夕,但仍然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游說于諸侯之間。在晚年弟子紛紛離開的情況下,他又在孤獨中獨立承擔起儒家經典的編纂任務。可以說正是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支持著他——知其不可而為之。■

{1}(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1947頁。

{2}《論語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84頁。

{3}李澤厚:《論語今讀》,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96頁。

{4}(宋)朱熹:《四書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10頁。

{5}(宋)朱熹:《論語集注》,齊魯書社1992年版,第175頁。

{6}錢穆:《孔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26頁。

{7}{8}張偉:《從〈論語〉看孔子思想的遇挫》,《山東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第15頁。

{9}周予同、朱維錚、傅杰:《論語二十講》,華夏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頁。

作 者:李穎,文學博士,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編 輯:張晴Email:zqmz0601@163.com

endprint

摘要:自漢代以降,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學說被統治者奉為治國之要義而權威化。而作為儒家學說的奠基者——孔子則隨之被神圣化,被后世尊為“圣人”、“萬世師表”。但細讀《論語》發現,在儒家之“禮”與孔子個人的理想發生沖突時,孔子也表現出言行不統一。本文試從《論語》文本本身出發來發掘孔子的人格沖突,并分析其原因。

關鍵詞:論語孔子人格沖突原因

自漢代以降,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學說被統治者奉為治國之要義而權威化。而作為儒家學說的奠基者——孔子則隨之被神圣化,被后世尊為“圣人”、“萬世師表”。司馬遷曾贊嘆云:“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1}充分肯定了孔子及其思想在中國思想文化領域中的崇高地位。但近代新文化運動則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激進口號,將孔子視為迂腐不化、阻礙文明的老朽。如果細讀《論語》,就會發現孔子人格的復雜性。本文試從《論語》文本本身出發來發掘孔子的人格沖突,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孔子人格沖突在《論語》中的表現

1.孔子推崇君子風范為儒家理想人格標準,但在《陽貨》章節中卻有與禮相悖之處。其在《論語·陽貨》中對人格修養有其嚴格的原則性,如:“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論語正義》:“尚、上義同,故二文并用。”{2}可見其對“禮”之重視,又如: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檄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奸以為直者。”(《論語·陽貨》)

而同時孔子對當時社會的禮崩樂壞、僭越違禮現象甚為痛惡,堅決反對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而要求維護周天子的統治權威,如: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論語·陽貨》)

同時孔子特別強調為政之人當首先以“正名”為己任,強調“名不正,則言不順”。他對于“正名”的重要性論述如下: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

從以上幾則可見孔子對于個人的修養要求之高和對于最高統治者權威的維護之忠誠。但是他卻做出了違背自己所提出的原則的舉動,如《論語·陽貨》一則載公山弗叛主求榮并召見孔子做其幕僚,孔子甚至對此種不仁不義、違禮之人的召見動了心: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悅,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途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在《論語·顏淵》中云:“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但從上面的情況來看他的行為卻有違背仁義之處。《論語·陽貨》的另一則載佛■將叛變以求自立而召見孔子,孔子再次動心:

佛■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問聞諸夫子曰:‘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以中牟畔,子之欲往,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2.孔子對于為政者的個人修養和才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論語·述而》中孔子卻替國君掩飾違背禮儀的丑行。

孔子曾認識到統治者的修養對于這個國家的前途命運有很大影響,如: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有后仁。”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同時孔子提出要想使天下大政悉歸于天子,途徑是“尊天子”,復周“禮”、“四方之政”等。孔子處處維護周禮,他要求為政者要處處“約之以禮”,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里仁》),還要“為禮敬,臨喪哀”,只有處處克己復禮,才能使天下歸于“仁”。但是孔子卻替違背禮樂行為的魯國國君掩飾: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有人解釋是孔子主動代君受過,為尊者諱說明其修養好。但這只是其中一種可能。

二、孔子人格沖突之原因分析

對《論語·陽貨》中孔子違背“禮”之規范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下面略進行羅列:1.孔子自己辯解道自己是為了光復周禮而“欲往”,況且自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2.李澤厚提到:“想做官干事,經不住問,只好勉強說些道理。”{3}3.有學者認為這說明孔子思想的靈活性。如張■認為:“子路昔者之所聞,君子守身之常法;夫子今日之所言,圣人體道之大權也。”{4}即孔子的做法是一種權衡變通的做法。“權”與“經”對應:“權”是具體運用中的某種變通;“經”無疑是通過恪守道德規范以“體道”的方式。4.朱熹認為:“為東周,言興周道于東方。……程子曰:圣人以天下無不可有為之人,亦無不可改過之人,故欲往。”{5}也就是說作為圣人的孔子是能夠經得起污濁的環境和奸邪小人的考驗,而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并通過恢復周禮來調整整個上層建筑的秩序。5.錢穆認為:“孔子自有一番理想與抱負,固不計用我者為誰也。然而終于不往。其欲往,見孔子之仁。其終于不往,見孔子之知。”{6}近年來研究者認為孔子欲往可見其從政之心切,而終于沒去,則是基于對當時政治形勢瞬息萬變的考慮。{7}

以上諸種說法各有其合理之處,總結起來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方面,孔子會出現言行不一,主要是基于他強烈的入世思想。于社會是要實現天下歸于王政;于個人則是要求建功立業,實現人生價值。這是孔子作為一個渴望建功立業的士人最質樸的想法,如在《論語·子罕》中子貢問到美玉在櫝中藏該賣掉還是一直保存,并以此試探孔子是否愿意出來做官,孔子說:“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可見其出仕愿望之強烈。孔子也曾說過:“君子不器。”他要求作為一個儒士必須使自己擁有多方面的才能并且要在機會合適時運用于國家的治理上。作為才學、德行很高的孔子當然不愿意自己僅僅是作一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老夫子,“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孔子周游列國正是為了將自己的思想運用于實際的治國之道上。他特別強調將自己的言語轉化為行動即“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正如李澤厚所說儒家學說本身就是一種實踐理性。如孔子弟子之一子夏云:“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孔子本人也十分強調人的價值的實現:“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正是這種強烈的出仕愿望,支撐著孔子周游列國,無論艱難險阻還是遭遇冷遇,始終堅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他執著于自己的理想,但不幸的是他的政治理想和積極入世的理想都遭遇了失敗。{8}所以為了給自己爭取一切可以出仕的機會,即使面對這些奸詐之人的召喚也愿意出仕。另一方面,因為孔子側重社會,所以對個人的過失有時候可以原諒,所以說:“觀過知仁。”孟子也說:“人恒過,然后能改。”即認為只要把社會建好了,其中的個人不會不好。他側重社會,因此常把個人受拘束于社會中,告訴弟子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這都是犧牲個性,以適應美的生活。{9}所以他的想法就是在個人與社會中間由禮來平衡這一切,即自己只要嚴格奉行禮的要求去改造社會,那么就可以最終改造那些奸邪的小人。所以出于個人情感他欲往,而出于社會的角度他最終沒能去。再一方面,魯國為孔子的祖國,而基于侍君以敬的原則,孔子必須這樣做。另外眾所周知,孔子本人的出身就不好,其父母的結合是有悖于禮法的。而孔子如果對國君的婚姻過于強調合禮性,那么首先自己的出身就站不住腳。綜觀整部《論語》,孔子極少對婚姻關系方面的合禮性進行強調,而強調“性相近,習相遠”,很重視后天人對禮儀的學習。可見他對國君在婚姻方面的掩飾既有出于禮法的必然要求,又有基于自身情況的考慮,同時也符合于他說的“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的君子風范。

綜上所述,孔子一生為實現理想而奮斗,堅持以禮之規范要求自己,當個人情感與社會理智規范相碰撞時,他雖然動搖,但始終堅持以“禮”為先。他的人格沖突其實是儒家“群己”觀與個人理想相矛盾時個人內心矛盾掙扎的明顯體現。作為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孔子尤其痛苦,在理想遇挫時淪落到喪家之犬的地步,甚至斷糧好多天,又遇到兵戈之災,幾次危在旦夕,但仍然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游說于諸侯之間。在晚年弟子紛紛離開的情況下,他又在孤獨中獨立承擔起儒家經典的編纂任務。可以說正是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支持著他——知其不可而為之。■

{1}(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1947頁。

{2}《論語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84頁。

{3}李澤厚:《論語今讀》,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96頁。

{4}(宋)朱熹:《四書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10頁。

{5}(宋)朱熹:《論語集注》,齊魯書社1992年版,第175頁。

{6}錢穆:《孔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第26頁。

{7}{8}張偉:《從〈論語〉看孔子思想的遇挫》,《山東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第15頁。

{9}周予同、朱維錚、傅杰:《論語二十講》,華夏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頁。

作 者:李穎,文學博士,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編 輯:張晴Email:zqmz0601@163.com

endprint

猜你喜歡
儒家孔子
孔子請你加入群聊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你好,孔子
中國漫畫(2022年3期)2022-04-19 12:59:10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論現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江淮論壇(2017年2期)2017-03-30 10:15:31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天府新論(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孔子在哪兒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與現代秩序的追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区91|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中文|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国产在线小视频|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超碰91免费人妻|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99视频在线免费|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午夜综合网|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国产不卡在线看| 999福利激情视频|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91亚洲视频下载| 无码国产伊人| 精品三级网站|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日本色综合网|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啪啪网|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久久精品91麻豆| 99re免费视频| 99在线视频精品| 免费一级大毛片a一观看不卡|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国产天天射| 第一页亚洲|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高清视频一区|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欧美色综合网站|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婷婷午夜天|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亚洲91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日韩在线1| 久久综合五月|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欧美日韩综合网| 女人18毛片久久| 久一在线视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欧美区一区|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精品三级网站|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第一页亚洲|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一级黄色欧美|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四虎AV麻豆|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伊人欧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