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濤
摘?要:本文以學生的班級實踐管理經驗為基礎,運用文獻資料法,并結合新時期大學生的特點,從輔導員工作應具備的責任心和把握專業特點出發,分析高校輔導員做好新生入學教育、班干部選拔、班級活動指導、開主題班會、分析專業形勢等的工作問題,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大學生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接觸者,他們代表著年輕有活力一族,代表著最先進的流行文化,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發展的棟梁之才。大學生在高校學習的時段,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在此期間他們肩負著如何做人、做學問的重要任務。現階段,我國高校教育與初高中教育學習環境有很大區別,高校教育更加強調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與此同時,“90后”大學生的特點更加鮮明,這就要求我們的大學老師尤其是輔導員要在學生的教育、引導和管理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闡述筆者在擔任輔導員期間,探索總結的大學生特點,以及對相關班級建設、學生培養方面的見解和做法,以期與廣大同仁共同探討和提高。
一、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的特點
目前在校大學生已大部分是“90后”,基本沒有參加過以謀生為目的的勞動鍛煉,也很少遇到過生活上的大困難,缺乏對父母艱辛工作的理解。此外,班級匯聚了來自不同地區和城市的學生,每個人的性格、生活習慣及家庭環境又不太一樣,而就業壓力等因素也給大學生帶來了較大的思想負擔,甚至引發了焦慮、不安等心理疾病,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作為輔導員,如果不了解學生的特點,將會影響我們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1.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結合
“90后”大學生存在強烈的自我獨立意識,很講究個人隱私,不太喜歡自己的私人空間被父母、老師、同學干涉。信息技術的高度普及發展,讓他們從小就接觸到了大量知識,促使其在思想上更為成熟,獨立的判斷能力越來越強。但同時大部分的“90后”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都集祖輩的溺愛與父輩的寵愛于一身,父母灌輸給孩子的一直都是只需要好好學習的思想,因此大部分“90后”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在日常事務和經濟上對父母的依賴非常大。
2.自信與脆弱的矛盾結合
“90后”大學生是自信張揚的一代,他們擁有極為豐富的物質生活,充滿激情、勇于嘗試、敢愛敢恨、敢說敢做、善于表現自我,毫不掩飾。但同時又是脆弱的一代,從小到大都面臨著社會給予他們極大的競爭壓力,在生活和學習中,家長、老師的高要求時常超出了他們所能承受的生理和心理范疇,使他們經常生活在競爭、受督促、受批評的環境中,久而久之,輕者出現厭學、學習動力不足等現象,重者則會產生焦慮、煩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3.自我意識強烈與渴望集體生活的矛盾結合
大多數的“90后”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一方面他們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按照自己的意愿來生活和學習。另一方面,父輩們由于忙于工作,忽視了對他們的呵護,使他們缺乏感情上的溝通與心靈的默契,進而渴望集體生活,希望能從集體中得到溫暖和快樂,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雖然內心渴望,他們又不愿意“屈尊就駕”,不愿主動和同齡人做深入的交流,因此把自己放在了一個矛盾的尷尬境地。
4.想要學習和不知如何學習的矛盾結合
大學不像高中,大學教師在上完課后便匆匆離去,它更多強調的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造成了一部分學生會產生學習上的困惑。一方面因爭強好勝、不愿落于人后的思想,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優異的學習成績回報家人;另一方面,離開了老師和父母的督促、指導,加上年輕人愛玩等惰性習慣,使之適應不了大學的自主學習新環境。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大學生精神滿足感失衡,使部分學生產生厭學、罷學的心理,從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網絡或其他更容易獲得滿足感的事情中,這點在男性大學生中顯得尤為突出。
二、高校輔導員的角色
2007年8月31日,胡錦濤在《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希望廣大教師愛崗敬業、關愛學生。”這應該成為高校教師的責任和使命,只有牢記使命,輔導員才能成功完成角色轉化乃至角色定位,從而真正成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
1.高校輔導員需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
輔導員工作在高校中基本上是兼職的,要使輔導員工作發揮作用,輔導員必須要有責任心。要求學生具有責任感,那么輔導員首先要做出表率,在管理班級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負起責任,同時要愛崗敬業,扎扎實實地把工作做好,在學生中樹立一個對社會有奉獻精神的榜樣形象,這樣在教育學生時才能理直氣壯。同時,輔導員對學生要有愛心,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當作自己的孩子,從一切為學生著想的角度出發,把學生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學生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來開展工作。通過一件件充滿愛心的小事,輔導員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學生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分歧等情緒,從而真正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2.高校輔導員需要贏得各方的關心和支持
輔導員是奮斗在大學生管理工作一線的老師,是班級管理的主力軍,在發揮高校教師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的同時,也渴望得到學生家長、社會、校院領導、其他專業課老師的寶貴支持。與初高中學校不同,高校班級管理工作中大部分需要輔導員負責,但也有很多工作是輔導員老師無能為力的。所以,輔導員工作需得到領導的高度重視,通過相應機制定期與輔導員老師、學生交流,增進對學生基本情況的了解和把握,這樣才能夠有力地促進輔導員老師工作能力的提升,贏得學生對學院各項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推動學院各項工作更好更快地發展。
3.高校輔導員尤其要深入研究把握專業特點
“90后”的大學生有其鮮明的特性。從生源特點來看,不同的生源組成決定了學生的教育背景、專項特長、專業思想等。從心理特征來看,大學生性格多為外向開朗,獨立性、競爭性和耐挫性較強,但同時在自律、嚴謹和態度方面表現相對較差。從專業學習特點來看,學習形式以被動學習為主,不同的學生會對相關的課程抱有不同的學習態度,長此以往容易使學習產生分歧。這些鮮明的專業特點,對輔導員加強班風學風建設、規范宿舍管理、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成才就業發展等,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高校輔導員的定位
輔導員工作內容很多、很雜,從學習到生活,從思想到專業,學生在校的一切活動,輔導員都應加強引導。但這么多工作,輔導員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是依托輔導員及其他任課教師一起,抓好如下工作。
1.做好新生入學教育環節
剛進入大學的新生,大部分是初次離開父母,沒有集體生活的經歷,更主要的是,從有人管理、目標專一的高中生活進入相對開放自由的大學校園,有很多的不適應,因此新生的入學教育很關鍵。輔導員在這個環節中應多傾注一些精力,引導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新生入學之初,輔導員應給學生灌輸如下內容:
①學校及院系精神或風格的歷史傳承、校紀校規和管理要求;②本專業的內容特點及就業去向;③樹立大學四年的學習目標;④大學生活常規以及注意事項等。讓新生一進入大學就有一個充實而明確的努力方向,使其不會感到迷茫。同時,在整個軍訓過程中,要盡量和學生一起參加各種活動,比如打靶、過中秋節等,與學生們一起建立一個和諧溫暖的班集體。
2.做好班干部選拔并制訂班規
在班級管理中,一個團結、組織能力強、有創意的班干部團體,對班風、學風及班級凝聚力的形成、對輔導員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因此,在班級干部的選拔方面,挑選優秀的班委組成班級的核心力量,是輔導員的工作重點。同時,輔導員要根據所帶班級的實際情況,幫助班干部建立科學合理的班級規章制度。班規要簡單明了,便于操作。在班級規章的框架下,人人參與管理,調動班級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自覺履行班級公約。輔導員要指導班干部認真履行職責、總結經驗、獎勤罰懶,目的是引導和規范成員自覺履行班規,使班規成為維護班集體的制度保證。
3.抓好班級活動指導環節
“90后”的大學生精力充沛、活潑好動、想象力豐富、獨立性強、興趣廣泛。根據他們的這些特點,輔導員要鼓勵和指導班委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班級活動,培養班級學生團結向上,提高班級凝聚力。除此之外,班級應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集體活動。如班級球類比賽、校園郊區踏青、主題晚會等。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收獲愉悅的心情,更能加深班級同學的相互了解,促進班級同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當然,輔導員老師能親自參與班級活動,這對班集體來說,也是個很有意義的過程。
4.幫助學生進行專業形勢分析
2014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達到700多萬,大多數學生都面臨很大的就業壓力。這就要求大一新生入校就要做好大學生活規劃,這四年里每一年的重點是什么,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這些對他們至關重要。同時,輔導員應該加強自身的理論知識學習,關注時事,關注大學生的最新就業形勢,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礎上與大學生暢談人生、理想、前途,最大限度地教育和幫助學生。學生要充分利用好課余時問,做自己喜歡做和必須做的事,有重點地發展特長。當然現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為以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很多,方式、方法也多種多樣,但只要協調好目標培養,傾注責任心和愛心,注重班風、舍風、學風建設,做好新生入學教育、班干部選拔、班級活動指導、開主題班會、幫助分析專業形勢等環節,輔導員工作就一定能夠做好。
參考文獻:
[1]周國平.周國平論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王協強.做好高校體育專業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4):268.
[3]周?洋.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淺談[J].科學管理,2010(8):91—9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