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 馮轉霞
一、調查目的及調查對象
心理咨詢技能是班主任必備的重要技能之一,尤其在新課程理念中,心理技能在對學生的管理層面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為了探究心理學技能對班主任工作的作用,我課題組就甘肅省酒泉市的四所學校——酒泉市第一中學、酒泉市第二中學、酒泉市第六中學、酒泉市工貿中專學校(其中三所為初級中學,一所為中專類學校)進行了題為《班主任工作與中學生心理健康問卷調查表》的問卷抽樣調查,發放問卷調查表1060份,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人數1057人,收回問卷調查表1057份。
二、調查問題匯總以及現狀分析
該調查表設置問題14題,我調查分析人員將14個問題按照問題的內涵、外延進行分類匯總,然后進行分析,最后呈現為4組數據參數及其參數分析。
第一組問題調查顯示:有80.79%的學生不愿意主動和班主任傾訴自己的困惑、煩惱(比如說早戀等),只有19.21%的學生的答案是肯定的;56.01%的學生表示自己在被班主任誤解后會主動和班主任進行私下交流,而43.99%的學生則不愿意。
學生不信任班主任的心理,就學生而言,叛逆期的學生自我保護欲望處于一生中最強烈的時期,他們青春期的孤獨感促使其渴望人與人之間的走近、溝通,而強烈的保護欲望又拒絕他人走近自己,尤其拒絕處在管理自己層面的班主任的走近。就班主任方面而言,折射出班主任在工作中的不足以及班主任工作中技術運用能力的缺陷,所以不能讓自己的學生相信自己、走進自己。這兩方面的原因造就以上數據的成立。
第二組調查數據顯示:有88.74%的學生喜歡時刻面帶微笑的班主任,
11.26%的學生表示無所謂;85.62%的學生喜歡如朋友一樣和同學們打成一片的班主任,14.38的學生表示無所謂;有60.26%的學生希望自己能夠利用書信、聊天、博客等形式和班主任進行私下交流,而39.74%的學生則不希望。
以上數據說明學生對班主任有所期待:學生喜歡經常面帶微笑、和藹可親并且能夠走近自己、能像朋友般和自己平等相處的班主任;而且,學生也想走近、了解自己的班主任。
第三組調查數據顯示:86.09%的學生希望擁有一個懂得青少年心理學知識并有研究專長的班主任,只有13.91%的學生表示無所謂;有88.93%的學生希望班主任將班會課的厲聲訓斥教育變為機智地講述心理小故事、心理疏導游戲的形式,只有11.07%的學生表示無所謂;87.80%的學生希望班主任在面對特別調皮搗蛋、不思學習的“雙困生”時多一些關注與耐心。
這組數據中學生對班主任的期待也說明了班主任在研究青少年心理特征并對癥下藥方面的缺漏,當前班主任的工作還是沿用傳統方式的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式教育,忽視了新形勢下作為教育主導位置的學生的需求,忽視了學生是作為“人”這一層面的存在,于是站在與學生對立的立場說教、要求、限制。教師的疏漏勢必導致學生在情感上與班主任的遠離。
第四組調查數據顯示:76.82%的學生認為學校很有必要配備心理咨詢疏導室并會主動前往心理咨詢疏導室求助咨詢,23.18%的學生認為無所謂;61.49%的學生希望在班級管理中新設班委——心理服務委員,38.51%的學生認為無所謂;74.17%的學生認為學校很有必要設置中學生心理疏導專欄,25.83%的學生覺得無所謂。
這組數據說明很大一部分學生希望班主任和學校的管理工作中有心理咨詢與疏導,既反映出當前學生期望得到老師對自我心靈、情感的關注,也反映出我們當前班主任的工作是違背學生心理的、不符合教育規律的。
三、應對措施
(1)全面推進心理學教育理念,促使學校重視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2)學校設置與心理疏導有關的設施并進行相關活動(比如設置心理咨詢室、開辟校園心理教育專欄等)。
(3)提高班主任隊伍的管理能力,并將心理教育學理念滲透其中,將班主任必須掌握教育心理學知識納入班主任常規技能水平評比中,促使其重視對學生心理行為的關注與疏導。
(4)加大有關關注青少年心理行為的宣傳,在教育學生時學校、家庭、社會多維參與。
一份調查表,從調查數據中學生表層行為里分析其潛在心理行為原因,我們才可以在教育學生時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這樣,我們的班主任工作才是用“心”工作,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才會心心相印,我們的教育、管理才會達到預期目標。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