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雨
浙江財經大學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國內不斷涌現出大量的中小型發展企業。這些發展中企業為僅成不了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強大推動力,而且對提高我國全民經濟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近幾年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一直呈持續上漲的趨勢。但是隨之而來的經濟周期波動局勢也越來越嚴峻。那么如何對我國寵觀經濟進行調控已經成為了國家及相關部門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勢必要解決的問題。下面,就一起跟隨本文對宏觀經濟周期波動與貨幣政策調控關系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與探討吧。
關鍵詞:寵觀經濟;周期波動;政策調控;貨幣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十分快速,但同時伴隨而來的經濟周期性波動也十分常見。在我國改革開放的34年來,我國的GDP以年均增長率為百分之十的速度飛速增長著。一度成為國際中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然而,我國宏觀體系下經濟周期性波動問題也是十分令人擔優的。在我國的這幾年經濟展中,GDP增長量最高時可達百分之十五左右,而最低彌時則不足百分之五,從而使GDP產出動蕩整整超出了十個百分點。我國至2008年經濟危機以后,GDP的動蕩更加明顯。2009年GDP總率比往年同期下降了0.7個百分點。而2001年GDP又較往年上漲了5.4個百分點。因此可以說,我國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運行的主要特征。
國內宏觀經濟的大幅度波動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總增長速度。在我國總體經濟快速上浮期,國內固定投資產業快速增加,從而形成了國內有部分的低水平產業產出。而當我國經濟總產量下降時期,這些低產業投資企業又會被發展所淘汰,從而形成為種閑置的狀態,造成了我國經濟資源的極度浪費。另外,由于我國融資市場不夠健全,目前來講還是以銀行貸款為企業發展的主要經濟來源,因此,經濟低彌期造成的浪費同時也直接影響著銀行系統的運行穩定性。這無疑是增加了整個經濟市場的風險。因此,加強國內貨幣的宏觀調控對促進我國整體經濟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宏觀經濟變量數據分析
本文以1992年的經濟數據為主要分析點,并將1978年至2011年中內總體經濟增長形勢分為1978年-1991和1992年-2011兩個階段進行分析,分別經濟周期波動的數據及系數進行估算,為了能夠更直接地進行分析比較。調出近幾年來經濟宏觀波動序列分解及相關系數結果進行統一分析。
首先,對GDP及國內個人消費組成部分進行分析。對GDP的數據分析是直接采用了國家經濟統計局的支出計算對GDP個人消費、政府消費、投資出口凈消費等變量的支出數據。為了保證不變價格計算的GDP真實性及各部分數據組成,本文采用了國家統計局真實的GDP增長率及名義GDP縮減因子數據計算。再利用縮短因子將所有的名義變量轉換為不變價格來計算實際的變量。
其次,對于通貨膨脹率及特價的總體水平來說,特價的水平是利用GDP縮減因子來計算的,而通脹率則是根據縮減因子的變化率來計算的。另外,對于我國經濟平均工資水平計算來說,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就業人口總數來計算,利用全國性企業支付的工資總和除以全國人口就業率得出個人平均工資數額的。
二、我國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的特征
要想改善我國經濟周期性波動現狀,就要先行了解我國經濟周期性波動的特征。
首先,就我國近幾年的經濟增長速度來看,2010年個國經濟增速與2009年經濟基本呈持平狀態,就我國在2010年經濟增長形勢來看,一方面,我國在國際經濟整體形勢較為低迷的狀態下,我國的刺激性財政貨幣政策還能夠持續上漲,足以說明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但同時受國際經濟總體影響,使我國經濟增長力度較低下, 同時國家經濟發展政策也受此影響有所減弱。國內一度出現企業經濟下滑、人均經濟消費能力下降等現象。在2009年我國內需增長勢頭十分強勁的趨勢來看,國內經濟總增長值是與內需相反的。至2010年以來,我國的外需對國內經濟增長的拉動趨勢逐漸由負增長轉為正增長這大大地彌補了以往因內需減弱對國內經濟形勢的影響。雖然對經濟增長總體的拉動力度不大,但也使我國經濟總體形勢出現了基本平衡的狀態。
其次,工業生產平衡運行特征。至2012年底,隨著我國物價的不斷上漲、企業經濟不斷上漲等趨勢。促使工業生產水平也達到了一個平穩的發展狀態。我國經濟太增長總體水平一度出現上升趨勢。但是由于全球性的經濟上漲力度不足,使國內企業在經營發展中謹慎性預期加重,企業在擴大再生產投資方面難以實現突破,這使我國整體經濟增長率不會太高。
再次,國內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趨勢。我國近幾年新開工建設的項目十分多,這就造成了投資增長慣性較強的現象。至2013年,我國的產業投資率仍保持續上漲的狀態下,在2013年4萬億的投資生產項目中,國家所支持的資達1.18億元,占整體比重的四分之一以上。雖然政府對建設企業的投資力度有所增加。但仍無法與新建所需投資持平,造成了政府對投資取向和結構無法調節的現象。
另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幅下降特征。自我國出臺家電下鄉政策以來,家電及汽車以舊換新等消費政策的不斷擴大,近幾年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率一直在過熱的“紅燈區”狀態下。尤其是近兩年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表面上是呈不斷增長的趨勢,但實際上由于物價經濟水平逐漸呈回升趨勢,促使社會消費品零售實際增長總額在2013年下半年一度出現下滑的趨勢,至2013年11月份,我國的實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已下降至15.8%。同時,隨著國內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在近一段時間內,居民消費水平仍會保持在一定的上漲率內。但是隨著我國政府刺激政策效應的減弱,2013年我國居民總體房車消費購買率有所下降。同時,物價水平的負轉正也直接影響著國內居民的購買能力。因此,總體來說,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012年整體下降了2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對外貿易小幅改善也是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的一個明顯的特征。至2013年9月份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一度呈現良性上漲好轉的趨勢,2013年11月份,我國貨幣出口總額累計下降18.7%,降幅度比同年10月份縮小發12.5個百分點。同時,2013年進口總額至11月底總體累計下降16%,11月份同比增長26.6%。雖然我國外貿出口同比增長率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整體基數下降,但自進入2013年9月份以來,我國的月度出口總額連續超過1100億美元,11月份進出口總額首次出現2009年的正增長趨勢,這已經明顯表明我國外貿經濟形勢出現了較大的改善。另外,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將會帶動我國出口經濟額的增長率上漲。但由于發達國家失業率提高,貿易保護政策盛行,仍然會給我國外貿經濟上漲帶來較多的負面影響。因此,預計2014年,我國對外貿易經濟會呈持續正增長趨勢,但經濟增攻力度不會太大,預計出口經濟額將會增長10%至11%左右,進口經濟增長率預計在14%~15%左右。
最后,物價水平將繼續小幅回升循特征。我國CPI指數曾在2009年6月份下跌到此輪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的谷底后,一度呈現出平穩回升態勢。至2009年11月份底已經基本實現了同比正增長率。與CPI相比,我國的PPI下降的幅度較大,并且回調是升的時間也較晚,至2009年7月PPI下降總體為8.2個百分點,至8月份開始降幅率有了較大的回升。至2009年11月,CPI和PPI分別下降0.9%和6.0%。直至2010年初,我國物價水平才出現了整體小幅度上升的趨勢。
三、貨幣調控政策
為解決我國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所帶來的實會經濟不良因素,積極從各方面對貨幣進行調控是十分必要的。要根據國家具體的經濟政策及經濟宏觀波動周期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調控措施。
首先對銀行進行貨幣調控。銀行做為我國經濟的基礎部門,掌握著國內建設發展的重要經濟。因此,進行貨幣調控必須先從銀行入手。
其一,銀行內部要向廣大群眾公開市場業務。在國外,許多發達國家都是采用這種形式進行宏觀經濟調控及貨幣調控的。銀行公開市場業務主要是指在公開的市場中進行有價證券的買賣,從而實現控制貨幣市場流動性增或減少最終的目的。在銀行貨幣調控中,如果市場貨幣流動性過大,那么中同央銀行就會公開市場賣出有價證券,以此來收回現金,這種貨幣調控手段稱為緊縮性貨幣政策。相反,如果貨幣流動性過小,中央銀行則會公開市場買進有價證券,從而增加市場貨幣的有效流動性,這種貨幣調控手段則稱為寬松貨幣政策,由于此類手段在操作上的是屬于主動性調控,因此也被稱之為擴張性貨幣政策。
其二,采用法定儲備金對貨幣進行調控,這種調控手段是國內銀行運用較多的一種調控方法,法定準備金率調控是指銀行收到一筆存款所需要存入中央銀行的比例數額。法定準備金率的計算是與貨幣乘數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的。在貨幣調控中,如果法定準備金率越高,則貨幣創收的乘數越小。這在我國貨幣調控中主要起著收攏資金的作用,以此來有效控制經濟宏觀周期性波動。
其三,銀行貼現率調控措施。銀行貼現率貨幣調控手段主要是指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的利率。中央銀行通過提高貼現率,使商業銀行的借款成本增加,以此促使貨幣流動性減少。在此類貨幣調控方法中,貼現率越低,則銀行借款成本越降,而貨幣的流動性越高。但是這種方法并不適用于任何銀行當中。例如:在實際經濟調控中,商業銀行是很少向中央銀行借款的,商業銀行主要負責于我國重點企業的發展,如果向央行借款,則會大大降低銀行在市場中的信譽度,而銀行也會因此失去大量的有價值的客戶群體,對商行的整體發展造成極大的阻礙。如果商行遇到特殊情況不得不向央行借款時,則會通過另一種手段進行操作,從而控制貨幣宏觀周期性波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宏觀經濟周期波動與貨幣政策調控對我國經濟建設可持續穩定發展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貨幣宏觀調控中,要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現況以及貨幣政策調控的基本原則,制定出合理的貨幣調控措施與手段,盡最大可能平衡國內的經濟發展,降低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所帶來的不良后果,提升我國整體經濟發展速度。
參考文獻:
[1]解梁秋.我國地下經濟規模估計及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08.
[2]黃賾琳.實際沖擊與中國經濟波動問題研究[D].上海財經大學,2005.
[3]孫連友,胡海鷗.宏觀經濟波動與信用風險:結構模型[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5,26(1):31-34.
[4]王文生,王曉胄,王天雷等.我國宏觀經濟周期性變化及其對銀行業的影響[J].海南金融,2006,(11):23-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