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璣
浙江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摘 要:譙城區地處黃淮平原,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氣候溫和濕潤、土壤肥沃,是毫州市旅游、文化、經濟以及政治中心。為了找到譙城區土地利用的有效途徑,文章分析了譙城區土地資源的利用現狀,并提出了發展休閑農業,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還能增加農民的收入,帶動譙城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最終實現譙城區土地、生態環境、社會經濟、人口等多方面的協調、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譙城區;土地資源利用現狀;休閑農業;發展
一、前言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資源,同樣也是人類生產與生活的基本場所,在人類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土地資源進行了過度的開發和利用,導致一些地區出現了農林牧生產質量降低、生態環境惡化、地理衰竭、水土流失等問題。因此,進行土地資源利用現狀的研究,全面、準確的了解地區的土地資源利用狀況,對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調整、農業結構調整、地區經濟以及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譙城區地處黃淮平原,光照充足,是毫州市的旅游、文化、經濟以及政治中心,但是,譙城區的土地資源以及生態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農村土地利用效率低、城鄉土地資源利用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如何協調發展、環境以及土地三者之間的關系,保證譙城區經濟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譙城區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其中發展休閑農業是目前譙城區發展的熱點之一,并且譙城區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譙城區休閑農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的就業率、收入,并帶動了地區農產品產業的發展。
二、譙城區土地資源利用現狀分析
1.建設用地和經濟建設所需土地供應之間的矛盾突出。近年來,譙城區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建設用地的面積逐漸的增大,對土地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增加,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得知,2005年譙城區的城鎮化水平為35.6%,根據城鎮化水平預測結果顯示,至2020年,譙城區的城鎮化水平將會達到61.5%。今后,譙城區的工業化以及城鎮化的用地需求量在較長的時間內都保持較高的水平。因此,譙城區亟需找到一條因地制宜的發展道路,通過鼓勵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農村土地挖掘潛力以及發展現代休閑農業,能夠有效的環節建設用地和經濟建設所需土地供應之間的矛盾,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進而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并推進譙城區新農村的建設進程。
2.土地開發利用程度相對較高,但是開發后續支持力度不足。譙城區的地勢相對平坦,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難度相對較小。根據統計顯示,譙城區已經利用的土地面積約為220569hm2,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高達96.8%,全區除了已經利用土地外的其他土地資源外,未利用的土地面積僅僅為譙城區總面積的3.2%左右,而這些土地構成主要為湖泊、河流等開發利用難度大,在現代科學技術條件下并不能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
3.譙城區特色產業眾多,例如桐、煙、酒、藥為譙城區的四大經濟支柱,并且木材加工、金剛石制造、蔬菜、畜牧、棉紡織業、面粉加工、白酒加工、中藥等形成了譙城區的八大優勢產業,其中毫州市是我國四大藥都之首,而譙城區則是毫州市的種植、加工以及銷售藥材的基地,根據相關數據統計,譙城區的特色種植面積多達92546hm2,約占譙城區農作物種植面積的31.5%。
4.旅游資源景點多,規模大,旅游資源非常豐富。譙城區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古城,其旅游景點包括藥材種植基地、種植園、古文化遺址、古建筑等等,譙城區總共有54個主要旅游景點,主要旅游景點包括華安庵、曹操運兵道、花戲樓、譙東中藥材種植園以及大寺牡丹園等等著名的經典,該區的旅游規模也相對較大。
5.譙城區的氣候資源豐富,適宜農作物生長,農用地以耕地為主。譙城區位于黃淮平原,渦河貫穿境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氣候溫和濕潤,譙城區的農業非常發達,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0年底,全區的耕地面積多大151321.58hm2,占農用地面積的80.98%,占土地總面積的65.98%,適合大豆、小脈、玉米以及各種藥材的生長。
三、譙城區休閑農業發展
休閑農業是體驗經濟時代的重要產物之一,休閑農業作為一種參與鄉村生活的活動,是一種體驗生活、生態、文化以及自然的過程,農村資源以及農業是發展體驗式經濟的基礎,從農業生活和生產特定的環境考慮,通過農民淳樸的生活風情,結合農村自然的生態環境,給旅游者以遠離喧囂都市、銷售休閑娛樂的體驗,因此,合理的利用休閑農業資源,創造性的開發具有高附加價值、綠色化、人性化、個性化的休閑農業資源,能夠促進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譙城區休閑農業的規劃與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特色性。休閑農業的核心是農業生產,農業生產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綠色生產模式,根據地區自然條件的特點,突出發展特色性農業生產。例如,譙城區為我國著名的藥材之鄉,其中包括了毫桑皮、毫花粉、毫菊、毫芍等二十多個特色品種,并且藥材的種植和銷售經久不衰,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因此,譙城區在發展休閑農業時,應該將休閑農業形成一個農業生產系統,提供特色、綠色的農產品、藥品等,在滿足譙城區農民生產與生活需要的同時,為地區的自然景觀增加特色性的旅游資源,并且為了保證譙城區特色的休閑農業資源能夠可持續的發展,還應該對原有的土地資源進行修整、創造與完善,例如配套小型農家樂飯店、亭閣等,供游客用餐與休憩,更加能夠體現譙城區休閑農業的特色。
2.多樣性。休閑農業園選址應該處于物產豐富、自然條件保存良好的鄉村地區,農村地域綜合自然特征的重要表現之一為景觀的多樣性。農業生產需要依托降水、土壤以及光照等自然條件,因此,隨著地區的農業景觀隨著地域自然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不同地域的人們根據不同的自然條件,形成了不同的農業生產方式以及特定的風俗習慣。農村中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跡以及地方特色的建筑,具有廣闊的民俗文化以及人文資源,其中包括的文化形態有歌謠、藝術、節慶等,這是休閑農業吸引游客目光的重要項目。休閑農業園應該充分的利用當地的特色,農業休閑園區的景觀應該和地區的文化與背景充分的結合,進而更加真實的反應地區真實的景觀。此外,休閑農業多樣性還體現在季節多樣性,動植物生長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隨著一年四季氣候條件的周期性變化,例如,春天,譙城區油菜花盛開,秋天收割金黃的稻穗,這種休閑農業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結合生產活動的節律,不同的季節安排不同的活動,這是譙城區休閑農業發展的重點內容。
3.經濟性。休閑農業是振興農村經濟、縮小城鄉差距的一種重要方法,休閑農業和旅游業的結合,具有兩種產業的共有經濟性和生產性,休閑農業將不同的農業資源、文化資源、自然資源等有效的轉化成旅游資源,進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不但能夠促進城鄉經濟的交流,還能增加地區農民的收入。例如,渦河穿過譙城區,可以在渦河無盡建設漁家樂項目,開設臨河垂釣、劃舟、篝火晚會、河畔燒烤、水上餐廳等,由當地的農民自主經營,這樣能夠讓游客充分的體驗到農家樂的水上生活,當地農民通過不斷的改造和完善漁家樂項目,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進而提高自身的經濟收入。因此,在規劃農業休閑發展時,應該突出休閑農業的經濟性,在生產農業的同時,將生產活動與旅游模式相結合,在開發農產品自身價值的同時,挖掘特色農業的附加值,這是休閑農業特有的性質。
4.生態性。休閑農業的生態系統與城市生態系統相比,城市生態系統的規劃設計注重于土壤的利用率,城市的土地幾乎全部被鋼筋混凝土所取代,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生態性、循環性嚴重的缺失,休閑農業的生態系統體現著生物的多樣性,由無機的環境以及有機的生物組合構成,具有良好的循環性。在旅游活動中,休閑農業可以為游客呈現“協調、整體、循環、再生”的特色農業生態生產模式,傳達農業的生態理念。例如,譙城區的生態蔬菜園旅游資源,并且政府給予當地農民一定的資金支持,幫助地區農民建設蔬菜大棚等設施,城區農民通過設置的農家休閑區、農家樂體現區、特色蔬菜園區、愛心菜園采摘區等,讓游客在旅游的過程中體驗到生態蔬菜產區的一系列環節。因此,譙城區在規劃休閑農業產業時,應該充分的發揮自身應有的功能,設計好休閑農業的規劃原則、產品設計、活動內容、開發方式等所有環節,依托于農業景觀和自然資源,充分的體現休閑農業的生態性特點。
5.延伸性。休閑農業想要做到可持續發展,就應該延伸產業鏈,尋求多元化發展。休閑農業有別于傳統農業,必須依靠合理的產業作為經濟依托,圍繞綠色生態農業展開,以產業化經營管理為理念,以農業生態系統承載力為發展前提,充分的利用生態優勢,在發展農業生態良性循環的基礎上,開發無公害、安全、優質的農產品,重視農業生態系統內部之間的資源共享,實現產業鏈之間的縱向耦合,不斷的開拓和完善地區的產業網絡,實現產品的多層增值。一方面,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一定的支持,通過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資融資機制,可以通過招商引資、政府支持等,并鼓勵科技人員、農村經濟組織、農村企業以及其他經濟實力強的組織參與到休閑農業項目中,實現投資主體的多樣性、經營主體的多元化,促進休閑農業產業的延伸性發展;另一方面,譙城區的休閑農業想要保持發展的延伸性,還應該具備風險意識,休閑農業存在的風險包括技術風險、投資風險、市場風險以及自然災害風險等,為了保證譙城區休閑農業的穩定發展,應該引進新技術,關注市場變化,防范投資風險,提高農產品安全質量,加強防洪工程建設,進而保證譙城區休閑農業發展的延伸性、可持續性。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想要促進譙城區休閑農業的發展,就應該全面、準確的了解譙城區的土地資源利用狀況,根據譙城區的地方產業特色,挖掘地區農用地的潛力,進一步加快譙城區休閑農業的發展速度,進一步提高譙城區農民的收入,保證譙城區整體經濟穩定、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利,於忠祥,馬衛鵬.基于土地資源利用特點的休閑農業發展研究——以亳州市譙城區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2(13);7937-7939.
[2]曾軍麗,曾文思.新農村建設視野下的休閑農業發展策略探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2);19913-19914.
[3]張廣海,包烏蘭托亞.我國休閑農業產業化及其模式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2(30);130-134.
[4]張玲.基于回歸自然生態理念的休閑農業發展構想[J].安徽農業科學,2010(21);11514-11515.
[5]張廣海,包烏蘭托亞.國內外休閑農業發展研究[J].北方經濟,2012(6);101-103.
[6]黃愛蓮.鄉村旅游與創意休閑農業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20);12373-12374.
[7]馬瑩, 馬佳, 張莉俠等.上海農業旅游發展的動力機制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33);318-322.
[8]鐘植一.復合視角下的休閑農業園規劃方法探尋——以大理海稍度假區為例[M].重慶大學,2013(5).
[9]史云,朱培峰,范曉梅.低碳經濟下的休閑農業開發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16);8696-8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