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江西省九江市中醫醫院,江西九江 332000
關節鏡技術在治療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中的臨床應用分析
張平
江西省九江市中醫醫院,江西九江 332000
目的 研究分析關節鏡技術治療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本院2010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32例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患者,分析關節鏡技術的臨床治療效果。 結果32例患者中,18例患者恢復正常水平,可正常活動;7例患者運動水平稍差,但對其正常生活沒有顯著影響;5例患者步行≥30 min后出現踝關節腫脹及疼痛現象,醫護人員指引其減少日常活動量;2例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沒有改善。手術治療后踝-后足評分顯著高于手術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關節鏡技術治療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具有顯著的效果,可有效緩解患者出現的不適癥狀。
關節鏡技術;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臨床應用效果
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會出現在任何年齡段群體中,主要出現在青壯年群體中,該疾病主要出現在承重失衡、踝關節創傷后以及活動負重過度狀況中,其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醫護人員通過內外固定及對癥治療后均會使患者早期得到修復,但在患者修復后,部分患者會出現踝關節功能受限及疼痛等現象,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不利于患者康復。關節鏡對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具有顯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復。基于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的病理特點,本文分析關節鏡技術在治療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32例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患者,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齡22~49歲,平均(35.54±1.13)歲;病程1~8個月,平均(4.41±1.02)個月;右踝21例,左踝11例;內踝骨折10例,外踝骨折14例,內外踝骨折3例,踝關節慢性骨折3例,踞骨骨折2例。
1.2 臨床癥狀
1.2.1 早期臨床癥狀 患者踝關節疼痛及僵硬,其開始活動時癥狀較為顯著,運動后逐漸減輕,但運動量較大時,癥狀加重,待患者休息后癥狀逐漸減輕。
1.2.2 晚期臨床癥狀 患者關節出現反復腫脹現象,且患者疼痛等臨床癥狀持續出現并呈加重現象,部分活動受到限制,出現關節畸形、關節積液及關節內游離體等現象,在患者活動過程中出現粗糙摩擦音。
1.2.3 實驗室檢查 創傷性踝關節炎患者沒有特異性的實驗室檢查指標,除其全身性原發骨關節炎及附加有創傷性滑膜炎外,多數患者紅細胞沉降率較為正常[1]。
1.2.4 X線檢查 經X線檢查患者軟骨下關節面變硬,關節間隙變窄,且關節邊緣出現不同程度的骨刺;晚期患者關節出現面不平整、關節內有游離體及骨端變形等癥狀[2]。
1.3 方法
醫護人員指引患者選取仰臥位,將患足放置手術臺邊緣,便于術中對踝關節位置的調整。對患者內外踝、足背動脈、脛骨前肌腱、第3腓骨肌腱和腓淺神經主要分支及前內外入路位置進行標記。麻醉師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措施為患者實施麻醉,操作者通過關節鏡牽引支架對患者大腿下端進行固定。實施常規消毒后,對其踝關節實施非侵入性牽引措施。從外側入路穿入腰穿針,注入生理鹽水20 ml有效擴大關節間隙,之后用11號刀片在其關節處作一個縱行切口,長度為4 mm,用血管鉗對關節囊及軟組織進行分離,放置φ2.7 mm 30°關節鏡。仔細觀察患者的踝關節腔,巡查病變并對其實施相應處理,手術完成后對患者留置常規引流管,并采用抗生素進行常規治療,避免患者出現感染現象。醫護人員指引患者每日局部冰敷2次,在實施手術治療1 d后,醫護人員指引患者每日實施3次踝泵及直腿抬高鍛煉,10 min/次;在實施手術治療后第2天將引流管拔出;在實施手術治療1周后,醫護人員指引患者扶拐逐漸部分負重運動,并實施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措施,1次/周,持續注射5次;在患者實施手術治療3周后,醫護人員指引患者棄拐進行運動。
1.4 觀察指標[3]
觀察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前后踝-后足評分,該評分采用Kofoed評分標準,其包括活動度(滿分20分,為加分)、功能(滿分30分,為加分)及疼痛(滿分50分,為基本分)3個部分。其中,優:85~100分,良:75~84分,及格:70~74分,差:<70分。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的治療效果
32例患者中,18例患者恢復正常水平,可正常活動,占56.25%;7例患者運動水平稍差,但對其正常生活沒有顯著影響,占21.88%;5例患者步行≥30 min后出現踝關節腫脹及疼痛現象,醫護人員指引其減少日常活動量,占15.62%;2例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沒有改善,占6.25%。
2.2 手術前后踝-后足評分的比較
手術前踝-后足評分為(53.24±6.13)分,手術后1個月踝-后足評分為(81.16±7.41)分,手術后6個月踝-后足評分為(83.14±2.24)分,手術后12個月踝-后足評分為(83.59±3.97)分。手術治療后踝-后足評分顯著高于手術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臨床上,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為一種較常見的疾病,早期對其進行及時對癥治療及內外固定治療后效果顯著[4-5]。經臨床研究報道顯示,在采用非手術方法對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進行治療后,患者踝關節腫脹及疼痛等臨床癥狀持續出現[6-8]。患者采用關節鏡技術治療,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該技術具有創傷性小及運動力恢復快等優點,可顯著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促使患者早日恢復踝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該種方法治療后,多數患者出現輕微疼痛感,但在1周內全部消失,均沒有出現切口感染或神經損傷現象。因此,關節鏡技術針對患者的臨床癥狀,為其實施對癥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疼痛率。本研究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后踝-后足評分顯著高于手術治療前,與張正政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關節鏡技術治療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1]張羽飛,許春利,王福生,等.關節鏡在診治急性踝關節痛風性關節炎中的應用[J].中國內鏡雜志,2006,12(2):133-134.
[2]孟慶陽,戚超,劉凱,等.微創踝關節融合術治療創傷性踝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7(4):1591-1592.
[3]林秋喜,侯念宗,陳皓,等.關節鏡手術在單純關節發病的痛風性踝關節炎診治中的應用[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2,33(2):147-148.
[4]蘇正兵,楊述華,段德宇,等.踝關節鏡在創傷性踝關節炎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骨科雜志,2013,16(4):439-440.
[5]李仕臣,王文革,秦國強,等.微創手術治療創傷性踝關節炎28例臨床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1):95-96.
[6]聶喜增,馬湘毅,李鋒,等.關節鏡下射頻治療慢性創傷性踝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藥,2007,29(9):945-946.
[7]胡江華,陳 中,賀振年,等.關節鏡輔助下微創治療踝部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2,15(3):317-319.
[8]李仕臣,王文革,秦國強,等.微創手術治療創傷性踝關節炎28例臨床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1):95-96.
[9]張正政,李衛平,楊睿,等.關節鏡技術在治療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中的應用[J].中華創傷雜志,2012,28(7):633-634.
Clinical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arthroscopic technique in treatment of sports traumatic ankle arthritis
ZHANG P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Jiuji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Jiujiang 3320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rthroscopic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sports traumatic ankle arthritis.Methods3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ports traumatic ankle arthritis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0 to January 2011,an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rthroscopic technique was analyzed.ResultsOf the 32 patients,18 patients were returned to the normal level and could perform normal activities;7 patients had slightly poor activity level,but their normal life was not significantly impacted;5 patients had ankle swelling and pain phenomenon when waling for over 30 minutes and the medical workers guided them to reduce daily activities;2 patients′clinical symptoms did not improve after treatment.The postoperative ankle-hindfoot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reoperative ankle-hindfoot score,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Arthroscopic technique has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sports traumatic ankle arthritis and can relieve the patients′symptoms.
Arthroscopic technique;Sports traumatic ankle arthritis;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R684.3
B
1674-4721(2014)03(c)-0192-02
2014-01-23本文編輯:郭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