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瑋++吳佳
摘要:在以瀏覽器和服務器為基礎的前提之下,相關應用的程序和數據庫存儲功能都能在云計算模型服務器終端實現。本文在對云計算理論的研究過程中設計出了一個高校的教學平臺,且云計算擁有并發計算和定制服務雙重優點,對信息資源的整合優化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基于網絡學習策略基礎之上將定制服務這一優點展現了出來。
關鍵詞:云計算;網絡教學平臺;仿真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校園管理體系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也因此學校相關部門的管理量不僅得到了降低,管理質量和效率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為讓校園管理及教學方方面面都不斷提高、逐步發展,科學合理的將教學管理系統運用到校園及教學管理當中,讓其管理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實現,最大化的達到信息資源共享。
1云計算技術及特點
谷歌公司最早提出了云計算的概念,理論上云計算和傳統的網絡應用模式大相徑庭。載體方面二者也大不相同,Server服務器及PC機是傳統網絡模式所采用的,云計算主要則是以網源“云”為載體,后者具有不需要用戶設置和關心的虛擬抽象之特點。IT架構是云計算技術基于不同類型指令集和體系架構的計算單元建立起來的,可在同一個資源地達到資源的共享,這樣利于資源利用率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云計算對傳統的計算技術也進行了整合及發展,如效用計算、并行計算、分布式計算等等,以此為前提進而做到了信息資源共享,對動態及其他信息資源也都能做到有效的合并,從而達到為用戶服務的目的。
2教學管理中云平臺的應用
云計算網絡教學建立在其技術之基礎上,建立統一的模式是如今門戶網站的趨勢,其圍繞教學評估、教學資源管理及教育管理平臺等系統以達到遠程教育及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云計算網絡教學從下到上分布擁有5個層面,依次有IT資源層、云平臺基礎架構層、云計算平臺管理層、核心應用層和展現層面。
3教學管理云平臺各層面的功能
3.1 展現層
展現層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布局平臺和風格設計上面,一般包含四個部分,分別是運營管理子門戶、家校互動子門戶、教師子門戶和學生子門戶。運營管理子門戶同時又能為技術管理人員提供安全管理、故障處理、運行狀態監控及版本更新等功能;家校互動子門戶不僅方便了家長與學校教師間的交流,而且有利于家長掌握學校的第一手信息;教師子門戶則專門為老師提供一個平臺,同時也服務于學生,其中包括了教學評估、在線答疑、教學計劃等;學生子門戶則為學生提供了在線提問、實時課堂、在線選課等功能。
3.2 核心應用層
所謂核心應用層,顧名思義就是整個平臺的核心區,是一個能夠體現教學實施與管理、教學考評與計劃的整體閉環流程和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基于這樣的一個應用層,用戶可以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的軟件庫、資源庫以及網絡圖書館功能。
3.3 云平臺運營管理層
統一調度是云平臺運營管理層主要的功能,其中包括計費管理、性能管理、系統監控、安全管理等基礎管理功能,它已不單單是子門戶展現功能的一個載體。當然用戶也可自主開發運營管理層,多方面的因素對自主開發形成桎梏,比如技術方面,因此多數都由專業的第三方提供相關的軟件。
3.4 云平臺基礎架構層
云平臺基礎架構層由四大基礎能力構成,分別是運營管理能力、基礎框架能力、部署運行能力和開發測驗能力。當中運營管理能力又涵有統計報表、應用計費、應用存儲、結算管理和開發者身份認證等相關功能;部署開發能力則由應用部署、應用封裝、應用托管等功能組成;基礎框架能力包括了各類子系統,譬如量表查詢子系統、編程接口子系統、任務調度子系統與布式文件子系統;開發測試能力涵蓋了AP接口、SDK開發工具包、應用性能測試等多方面功能。
3.5 IT資源層
IT資源層主要由虛擬化資源層和物理資源層構成。其中網絡、主機和儲存是物理資源層的主要管理內容;而虛擬化資源層更多的是虛擬化管理,通過對網絡資源池、存儲資源池和計算資源池的管理,能夠更好的對信息資源進行回收及分配。
4云平臺的仿真及成果
在教學管理云平臺中運用云計算仿真Java包集合成為“計算機導論”的課件資源,最后通過整合使之成遠程教學課程。云計算的啟動可通過以下7個步驟來完成,初始化GridSim庫、創建數據中心、創建代理Broker、創建虛擬機、創建云任務、啟動仿真主程序、統計結果。
通過調查統計發現,網絡教學的及格率遠高于普通教學的及格率,它們分別是95.4%與88.9%,并且實驗班在優秀率方面更是遙遙領先(單科成績≥80)為28.54%,而普通班只有6.8%。由此可以看出遠程教學課程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著鼓舞作用,不但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態度上面也由此得到改善,綜合水平也大大的提高了。
5結語
相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云計算網絡教學作為一個全新的概念,其能更好的對系統信息資源進行整理,然后以租用的方式實現和完成網絡服務,為廣大用戶提供各類資源,進而形成新型的網絡教學系統。云計算網絡教學系統基于互聯網和瀏覽器的前提下,用戶可將需要的應用及數據存入云端。網絡服務也不是一層不變的,用戶完全可根據環境條件和自身需求選擇相對應的網絡,極為便利。
[參考文獻]
[1]李學森.云計算環境下高校網絡教學的發展探究[J].軟件,2013(8).
[2]馮凱,龍金花.基于云計算信息檢索課程網絡教學系統初探[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1):67-68.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