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衛強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需要教學的改革與建設、課程的改革與建設,也同樣需要對其物化載體--教材開展深入和同步的改革與建設。本文認為為高等職業教育開發建設優質教材計,要構建其模型,并從高職教材模型構建前應厘清的問題、高等職業教育優質教材結構模型的建構、高等職業教育優質教材建設主體的結構模型三個方面做了簡要論述。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教材;模型近年來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及教材建設無論是在質量和規模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和大量的優秀成果。但高等職業教育教材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亟需解決,也需要確立一個較為普適的教材模型,以利于教材的建設發展和質量提高。
一、高職教材模型構建前應厘清的問題
教材模型是教材建設與開發設計的必要的基礎之一。在構建優質教材的模型,開發設計高質量教材前,我們還需要解決一些關鍵問題。
(一)弄清楚現行高職教材建設中存在問題及原因。第一個問題,就是目前幾乎沒有對于“教材論”和“高職教材論”的研究專著,對可參照理論的整合性研究也很不夠。教材開發理論的缺位制約了教材的開發和編寫質量。 其次,是專業課在一定區域內(省域、行業乃至國家層面)沒有相對統一、普遍認可的課程標準。教材開發基礎缺位,教材體系缺乏規劃,教材的結構、內容標準不好把握。教材內容重復交叉,有些平行開設的課程(教材)里有重復,具有前導、后續順序的課程(教材)里也重復。出版者和編寫者又各行其是。第三個問題,具有獨創性且能體現高職特色的教材很少,教材內容陳舊,不適應知識經濟和現代高新技術發展需要,使教學與實踐脫節嚴重,不能較好地適應“高職專業設置緊密聯系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實際要求;與專業教材的工學一體化程度不高或配套的實踐教材嚴重不足;教材內容與勞動部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鑒定標準缺乏有效銜接。 第四個問題,目前教材的編著隊伍,仍然是學校的教師為主,企業專家、兼職教師、一線技術人員、教育專家介入的太少,導致企業的“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及教改、課改的“新理念、新成果、新方法”不能反映到教材中,偏離了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還有就是高職現行教材沒有科學的質量標準,缺乏適用的教材評價體制,教材的選用與管理工作難度也較大。
(二)明確教材模型構建的理論依據,奠定實踐基礎。無論是構建教材的結構模型,還是教材的開發與設計都需要專業技術理論和教材開發設計理論的依據。雖然尚缺乏系統完善、與時俱進的教材尤其是職業教育教材開發的專門理論,既然教材脫胎于課程又服務于課程及其教學,那么課程、教育教學、勞動學等理論即可作為教材開發、建設的理論依據,比如教育理論、學習理論、勞動學理論、教育傳播理論。具體的說可以有教育生態學理論、行動導向教學理論、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創造性思維理論、多元智能理論、教育技術理論等。
同時,構建教材模型,開發設計教材,同樣也需要教材建設與使用的實踐基礎,比如可以通過課程開發、開發設計編寫教材、教材的教學試用、教師學生意見反饋、教材評價等為教材模型構建奠定實踐經驗和素材基礎。
(三)確定教材模型構建的目標。要通過教材模型的構建,明確教材設計開發的思路、指導理念以及教學模式與方法,形成教材體系結構的框架,確定教材的呈現形態、教材內容的形式。梳理某一教材體系中不同地位教材、不同形態教材、不同功能用途教材的互補及邏輯關系。要通過構建教材模型,明確教材開發設計團隊的人員構成,任務分工,理清合作契合點及責任關系。
二、高等職業教育優質教材結構模型的建構
這里的教材結構,既包括一本孤立教材內容、知識類型、呈現形式等結構組成;也包括一門課程教材體系的立體化結構組成,在這里我們側重討論后一種。
一門高職課程的優質教材從體系結構的角度,應當是廣義教材概念下的立體教材,也就是實現結構上的教材學材一體化、輔教輔學輔考教材同步、關聯教材匯集(如圖1所示)。在傳統的教材建設理念中,“學材”往往處于從屬地位,作為“教材”的輔助。但是,從建構主義理論和人本主義理論乃至現代職業教育理論的視角,學材與教材應當是并重的,甚至于應當是一體化的。職業教育課程主教材應當是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情境式的或是案例探究式的。而其學材一般以“工作頁、引導課文、自學卡片、實踐報告”等課業文本的形式出現。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教材的表現形式更趨多元化,比如多媒體教學課、軟件,音像教材、網絡課程等,對教與學的各環節的輔助功能越來越強大,乃至在某些專業的某些課程中基于信息和多媒體技術的教材成為主流。除前述兩項外,國外同類教材、國內同一課程不同版本教材、來自企業的技術資料、職業資格鑒定培訓教材等關聯資源也應當成為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三部分相輔相成,互為引導、相互補充,形成了高等職業教育優質教材的結構模型的基本框架。
圖1高等職業教育優質教材結構模型
三、高等職業教育優質教材建設主體的結構模型
能開發設計出高職優秀教材,除了至關重要的設計理念、開發手段與呈現形態、知識內容的選擇與序化等之外,開發的主體也是舉足輕重的。想要開發出優質教材緊緊依靠單方面的人力是不夠的,必須整合資源優勢,匯集多方面的力量,組成合理開發主體團隊(如圖2所示)。
(1)教育主管部門,發揮其行政優勢,通過政策引導、理念灌輸、統一規劃、制定標準,協調組織、督導評估;(2)行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依據行業技術應用狀況、崗位能力需求,組織企業專家、學校專業教師制定專業課程標準、教材建設規劃與標準,開發編寫教材;(3)職教專家學者,在課程體系構建,課程模式及教學模式確定,職教方法論方面給以指導和咨詢提供;(4)教師、企業人員,尤其是資深的雙師型教師和企業技術技能專家,是課程開發和教材編寫的核心主體;(5)出版社,除對教材進行后期編輯制作出版發行教材外,參與推動教材規劃的制定,出面協調院校合作開發推廣教材;(6)學生,使用教材,并對教材質量和使用效果作出評價和反饋。
圖2高等職業教育優質教材建設主體的結構模型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 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