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民 龍霞
摘要:根據教育部頒布的《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以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為例,計算專業的標準生均成本,以此指導確定收費標準與生均撥款的基數。
關鍵詞:生均成本;標準 引言:根據1996年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高等學校收費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高等學校學費占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過25%”,但政府與高校幾乎很少認真去測算生均教育培養成本,其收費與政府撥款的多少并沒有與生均培養成本掛鉤。以湖南省為例,省政府的制定的高職生均撥款經費為3200元/人,工科的收費標準為4600元/人。這兩個數據基本上與生均成本無關。我們假定兩個標準都是合理的,則按收費標準和撥款標準推算的生均培養成本分別為18400元、4266元,兩者相差4.31倍。要評價兩個標準是否合理,首先要進行生均標準培養成本的測算。
生均標準成本的測算的影響因素很多。首先是地域。其次是裝備的水平。第三是人才培養方案的選擇。這三個主要因素中,地域的差異是無法消除的,這也體現在不同地區撥款標準的差異。裝備的水平與人才培養方案選擇除這兩個因素在全國范圍內雖有差異,但可以基于一套統一的標準來測算。2012年,教育部發布了《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這是第一部國家統一頒布的教學標準指導稿,這一標準基本明確了各專業的裝備水平與人才培養方案的選擇。以此為基礎進行測算具備了一定的科學依據和指導作用。
成本測算是一項系統工程,一般可分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學校以專業或班為單位收集固定成本,以學生為單位收集變動成本,只是學校的特殊性決定了固定成本比變動成本高得多。
一、生均標準成本計算的案例
以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為例,《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中明確班級規模為40人,在校生200人,專任教師10人,兼職教師20人,校內實訓室面積490平方米,校內生產性實訓廠面積2800平方米,設備臺套數264套。根據這一標準,分別測算如下:
(一)固定成本。(1)占地面積折舊。根據高校設置的最基本要求,生均占地面積為59平方米,以200人計,需要占地17.72畝。以湖南省2013年底省會長沙郊區的公益事業用地的平均價格60萬元/畝計,按30年折舊計算,則每年分攤成本35.44萬,人均1800元。(2)建筑面積折舊。根據高校設置的最基本要求,生均教學行政用房為16平方米,生活用房8平方米,運動設置2平方米。按湖南2013年底的建筑成本2500元/平方米,按30年折舊計算,則每年分攤成本43.33萬,人均2200元。(3)設備折舊。按照標準配備的設備總價1200萬,考慮其中有一半左右可以與其他專業共享,該專業的設備總價為600萬,按8年折舊,則每年分攤成本75萬,人均3800元。(4)人員成本。按照人員的配比,教師為10人,則相關的工作人員為4人。按湖南省的工資水平,教師約10萬/人/年,輔助工作人員為7萬/人/年。再加上20位兼職教師,每人約2萬元的津貼,每年人員費用168萬,人均8400元。
(二)變動成本。(1)實訓實習耗材費。按湖南省的標準,每生每年為200元。(2)學生活動費。每生每年為100元。(3)就業經費。每名畢業生100元。(4)教學運行、管理經費。每生每年300元。
(三)管理費用的分攤。(1)招生成本。每生約為100元。(2)校園公共維修與綠化等費用。每生每年約200元。(3)水電開支。每生每年200元。(4)公用辦公經費等。每生每年200元。
二、分析與思考
根據上述測算,湖南省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生均培養成本為17600元。按照這一標準,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收費標準應為4400元,略低于我省現行的標準,但生均撥款的標準應為13200元,大大高于現行的3200元的標準。標準生均成本與實際生均成本相差9800元,實際成本不到生均成本的一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高職幾乎都有十年,甚至幾十年辦學底蘊,土地與建筑并不是全新的,其原始成本遠低于2013年成本。(2)部分設備沒有配備到位,或設備參數偏低,也有部分高校采取每天三班倒的方式提高設備的利用率,以減少設備的投入。(3)絕大部分高校的人員沒有按標準配備到位,人員成本有不同程度的節約。(4)省級的撥款標準并非所有高職都一致,有些高校的生均成本已達到8000元/人,這一標準離實際需求的差距并不遠。
根據成本測算可以指導高職學院提高辦學效率,可以指導政府制定合理的收費標準與拔款標準。按照國家標準來計算生均標準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伍海泉,董歡,于海曼.標準生均成本應成為高等教育學費定價的數量基礎[J].中國高等教育.2010(6)
[2] 蔣鳴.普通高等學校生均成本與學費增長趨勢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