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勉
摘要: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理統計及分析法,就我國目前基層部分中學,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對提高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質量的有效途徑和措施進行了新的探討。認為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打破舊模式是提高活動質量的重要途徑;加強領導、科學管理、落實制度是關鍵。
關鍵詞: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新探討隨著近年來人們對學校體育功能的認識和研究的不斷提高,如何廣泛而科學的開展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逐漸被廣大國內外學者迫切提到新的研究日程上來。目前我國許多體育工作者已經開始致力于課外體育課的研究,使我國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狀況得到了相應的發展。而從整體上來看,廣大基層中學真正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人數不多,活動時間不足,鍛煉不積極主動,與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預期目的相差太遠。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證學生完成體育任務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見,開展好課外體育活動,對學校教育工作很有必要,同時做好課外體育活動方面的研究,解決其中的問題,調動有利因素保證課外體育活動充分開展,是我們工作的關鍵。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溫州市區兩所普通中學11個班級的600
名學生。
(二)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通過大量收集國內外有關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狀況資料,從中發現,目前我國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存在著問題。(2)問卷調查法:對中學生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心理狀況進行問卷調查。(3)數理統計法:把大量的調查數據,針對各個項目進行有效分類統計處理。(4)分析法:對各項各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從中找出原因提出新的解決辦法。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根據目前我國中學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狀況,分別針對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喜歡活動的方式與項目類型以及每天活動的時間等,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問卷調查。通過大量的數據統計之后,得到如下匯表:
(3-1)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動機表
(3-2)中學生喜歡課外體育活動項目類型表
(3-3)中學生喜歡課外體育活動方式表
(3-4)中學生每天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時間表
根據以上匯表,進行如下分析:
(一)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動機情況分析。我們研究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旨在了解他們對課外體育活動的目的是否有一個明確清晰的認識,同時根據中學生的思想性格狀況,因勢誘導改善他們的課外體育活動觀。從研究結果來看,有
70%左右的中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作用有著明確清晰的認識,把課外體育活動作為鍛煉身體、調解學習氣氛的手段。然而也不乏有25%的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目是為了應付體育合格考核,或是出于好玩。由此可見,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普遍性看好,但在一部分學生的思想中仍存著嚴重偏差。
(二)中學生喜歡的課外體育活動項目類型情況分析。人的性格類型大致可分為三種:外向型、內向型和處于二者之間的中間型性格。由于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性格的不同,所以人們往往會對同一事物產生不同的看法。
性格的差異是中學生選擇活動方式的主要因素。比如內向型性格的人往往選擇耐力、力量型項目,而外向型性格的人大多喜歡對抗型、娛樂型項目等。另外,年齡、性別、體質狀況的差異也是影響中學生活動項目選擇的客觀原因。例如女孩子大多喜歡技巧型、娛樂型項目,而男孩子卻大多喜歡對抗型、力量型等。由調查數據來看,中學生喜歡對抗型、技巧型和娛樂型項目的人數比例相對偏高,這與中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不可分隔。但從整體調查數據來看,各個項目類型的人數普遍均勻,同時說明了中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項目類型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三)中學生喜歡的課外體育活動方式情況分析。在進行課外體育鍛煉過程中,中學生由于各自性格、動機以及活動項目等方面的不同,他們往往所選擇的體育活動方式也不盡相同。有些人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有些人喜歡幾個人結伴或是以班級年級為集體,也有些人卻喜歡去參加校內有專人指導的以俱樂部形式組織的訓練隊、素質班、體育活動指導班等。
從中學生喜歡的課外體育活動方式調查表調查結果來分析,中學生喜歡獨來獨往個人活動方式的人數不及10%,而愿意去參加有專人指導的俱樂部方式活動的人數卻高達60%以上。之所以產生這樣相差懸殊的結果,這與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求知欲和競爭欲等相輔相承的。
三、結論與建議
從對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項目類型、活動方式以及促使其不去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原因四個方面分析的情況來看,影響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部分學生對課外體育認識不清,沒有形成正確的體育觀。其二:學生喜歡的活動項目廣泛,活動方式獨特,增大了學校對學生開設課外活動的難度。其三:學校沒有加強引導,科學管理,落實課外體育活動制度,從而造成學校忽視督促,學生沒有動力的不良局面。其四:學生家長觀念守舊,思想不開化,限制了孩子課外活動與個性的發展。
如何解決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存在的問題,促進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順利開展呢?糾其上述原因,筆者就學校、家長以及學生自身因素提出以下建議:
(一)學校方面。(1)根據學生愛好課外體育活動項目的廣泛情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新鮮多樣的活動項目,盡量避免老調彈了又彈的情況發生。在安排項目內容時,多開展游戲之類的娛樂項目和籃球賽之累的對抗性項目等。(2 )學校引導、鼓勵、幫助學生組建校內各種體育活動俱樂部。(3)學校要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加強組織管理和引導,例如多開展體育知識問答或體育小常識板報活動,從思想上對學生進行體育意識教育。
(二)家長方面。要提高新認識,轉變舊觀念,不但要支持孩子而且還要引導孩子進行課外體育鍛煉。認識到適當的體育活動不但不會“玩物喪志”耽擱孩子成長,而且還能幫助孩子朝著更健全的方向發展。要求家長應做到以下幾點:(1)家長應多通過書刊、電視媒體等了解體育知識與體育功能。(2)積極主動地與體育教師接觸,了解孩子的學習和身體狀況,關心孩子身體。(3)多與孩子溝通與了解。比如在節假日帶孩子參加或是觀看體育運動等,通過言行身教來調節孩子的學習和休息。
(三)學生自身方面。要求學生通過體育理論課的學習,以體育傳播媒介或以體育知識座談會等方式,來提高自身對體育功能的認識,從根本上解決自己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身心負擔。對于作息制度時間觀念不強的學生,最好每天根據自己的學習生活以及學校情況,自設一個課外活動計劃表,來提醒自己在某地、某時做某項課外活動等,通過培養自己協調學習和體育休息的能力,來熱愛課外體育活動。
參考文獻:
[1] 趙勇.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新嘗試.中國學校體育.1996
[2] 王雙慶,李佳雨等.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情況的調查分析與對策.中國學校體育.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