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雅
摘要: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將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寫入了法條,但是卻沒有賦予消費者對進行不正當競爭的人進行訴訟的權利。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今天,這種對消費者的權益進行間接保護的法律必須隨著做出適當改進和調整。
關鍵詞: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改進我國于2007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標志著競爭法在我國已經從綜合調整模式轉向了分立立法模式。隨后,《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修訂也提上了日程。如摘要所述,從國際立法的前景來看,國際上對消費者保護權益的重要性日益重視,我國也應當根據本國國情,學習西方國家,不斷對反正當競爭法進行有效的改進。本文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為依據,結合國內外的立法和司法現狀,為反不正當競爭法做出一些制度和措施上的改進建議。
1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根據
1.1 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本質追求
不正當的競爭行為一般都是通過賄賂,詆毀,侵犯商業機密,模仿商品等手段來欺騙和迷惑消費者,導致消費者無法分辨自己是否是競爭優勝者,從而做出錯誤的選擇,這種行為對于消費者權益的損害一般都是間接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以規范市場競爭,維護競爭秩序為基本任務。可以認為該法律的本質追求和立法核心就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1.2 現代競爭法的價值取向
20世紀30年代以后,德國的學界指出,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不僅會對競爭者的利益造成損害,也會對消費者和公眾的利益造成侵害。包括后面要提到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歐盟的做法也都反映了國際上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的新趨勢,充分體現了現代競爭法的價值取向。
2國內外的立法現狀
2.1 國外的現狀
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把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納入到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最有代表性的國家為德國。德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首次將消費者界定為受保護的主體,雖然對消費者的保護仍舊比較抽象和間接,個體的消費者還是無法向法院提起訴訟,但是該法律創新性的對消費者團體的權利進行了規定,是具有進步意義的。除了德國以外,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也在《反不正當競爭示范條款》中將不正當競爭法從民事侵權法改為了經濟法,將保護競爭者的利益改為了保護市場經營者,消費者和公共利益。同時,歐盟在《不正當商業行為指令》中調整了經營者對消費者實施的不正當經濟行為,對經營者和消費者都做出了保護,表現了對消費者權益的重視。
2.2 國內的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頒布時間為1993年9月2日,生效時間為1993年12月1日。該法旨在規范市場秩序,倡導公平競爭,在能夠有效保護合法的市場主體的權益的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打擊不法經濟行為。其中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健康有序的發展,鼓勵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保障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而制定本法。”我國在2006年修改后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將消費者納入了保護的主體中,然而這部法律中僅在第一條和第二條中涉及到了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并未允許消費者個人或團體對不良競爭者提起訴訟,只是允許受到不正當競爭所害的經營者提起訴訟,包括責任制度和救濟措施也都是只針對被害的經營者提出的,從而使得該法律難以保證消費者權益的實現。
3立法構想
針對上述的立法現實,可以對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進行如下的改進。
3.1 消費者個人訴訟
當消費者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消費者有權利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對消費者權益的直接保障,能夠進一步確立消費者的市場主導地位,維護市場的秩序和公共利益。同時也使得不正當競爭的法律成本增加了,從而可以威懾那些不法經營者。
3.2 消費者團體訴訟
該種訴訟具有公益訴訟的性質,是由消費者團體的代表者來對不正當競爭者提起訴訟。德國在2004年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了三種可以由消費者團體來提出的請求權,即:排除請求權,損害賠償請求權,利潤剝奪請求權。我國也可以對此進行借鑒。
3.3 懲罰性的賠償制度
在我國,最早明確了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法律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該項法律能夠有效補償受害人,懲罰和打壓不法行為。既可以激勵消費者維護自己的權益,也可以威懾市場競爭者。除此之外,德國更是創新提出了利潤剝奪強求,排除性請求以及損害賠償請求等權利,這些也可以成為我國的參考。
4總結
只有消費者成為了主導者,市場才能夠真正確立優勝劣汰的法則,使競爭的勝利者取勝,使市場健康發展。從這個角度看來,消費者的權益和市場競爭者的權益實質上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我國也要充分借鑒和學習國際市場上的新趨勢,新取向,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明確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充分賦予消費者個人和團體訴訟的權利,只有這樣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能得到更好的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爽.論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J].東方企業文化,2012,17(4):52-53.
[2]楊飛.論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J].西江月,2013,10(28):85-86.
[3]劉蕭,李蓓,趙茜.直接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研究[J].商業時代,2011,2(16):156-158.
[4]部璠.淺談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J].現代商業,2013,2(3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