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曲+++魏苗苗
人作為萬物之靈為了生存和發展,趨利避害是其本能。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長河中,向往美好生活,追求吉祥如意,創造了中國特色的吉祥文化。這種吉祥文化,多以各種圖紋為表現形式,象征人們對生活的熱望,激發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歷史境像中的傳統吉祥圖紋
中華民族的吉祥文化源遠流長,從原始社會簡單的文身、巖畫到奴隸社會簡潔、粗獷的青銅器紋飾,再到后來精美、繁復的各種花鳥蟲魚、飛禽走獸、人文圖案,使中國吉祥文化積淀越來越豐厚。中國傳統圖紋的發展脈絡分明,每一個歷史時期人們對吉祥的追求觀念都濃縮在各類文化意味厚重的圖紋中,并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
原始社會時期,人們抵御自然力量的能力低下,對自然界各種自然現象和自然物都充滿了畏懼。人們出于生存需要而形成了對各種神靈的信仰,出于對生命延續的追求形成了對生殖力和生命力的崇拜。人們把某一自然現象和自然物當成神靈來膜拜,祈求神靈保佑部族繁榮昌盛。在這種求吉心理的影響下,原始先民把對生命的熱情訴之于圖紋,所以在原始社會時期的繪畫中,可明顯地見到人們的神靈崇拜和圖騰崇拜。這種文化現象,在中國的歷史文獻中有相當多的記載。比如:“在《山海經》中,提到的邦國有105個,其中14個邦國有圖騰的記載;提到的179個人神,其中44個有圖騰痕跡的記載。特別在《五藏山經》中,共記載了58個人神、氏族和邦國的圖騰。其中鳥圖騰14個、虎圖騰8個、蛇圖騰8個、龍圖騰3個、狗圖騰3個、魚圖騰6個、植物圖騰2個,還有豹、馬、牛、豺、羊、貊、蜂等圖騰各1個,另外還有不知名的獸圖騰7個。”[1]這種文化現象見于各地的考古成果之中,比如:西安半坡彩陶上的人面魚紋,河南臨汝陶甕上的“鸛鳥石斧圖”,江蘇武進陶器蓋上的似蛇近龍的圖案,陜西寶雞陶壺上的鳥啄魚紋,山東大汶口的豬形陶器。至于各地出土的青銅器上的羊、豕、魚、虎、鳳、龍等畫紋以及山東、四川出土的畫像磚上的伏羲、女媧人首蛇身像等,或者是原始先民吉祥觀念的反映,或者是對原始先民吉祥圖紋的傳承。
原始社會時期在大量陶器和巖畫上出現的紋樣是傳統吉祥圖紋的發軔。原始先民以日常生活中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事物如日、月、星、水、火等作素材,加以藝術化成為圖紋,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一時期的圖紋源于生活也表現生活,造型簡單明了、寫實意味濃厚,代表圖紋多為幾何圖紋、植物圖紋、人面紋、魚紋、鳥紋、水紋等。
商周時期的傳統吉祥圖紋多應用于青銅器的裝飾。這一時期的圖紋富含濃重的宗教色彩,給人以神秘、凝重的感覺。春秋戰國時期的圖紋在繼承商周的基礎上,將圖紋幾何化、抽象化。圖紋被廣泛應用于青銅器、金銀器、漆器工藝品以及服飾、建筑等,主要有龍紋、幾何紋、鳥獸紋、動物紋等。
東漢時期,由于道教的傳播和佛教的傳入,為傳統圖紋注入新鮮的“血液”。佛教中的因果報應及輪回、道教的長生不老和儒家的陰陽五行思想糅合在一起,對世俗生活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從而在吉祥圖紋方面出現了更多新鮮的圖紋題材。這一時期,傳統吉祥追求的福祿壽喜圖紋已經開始成形,并出現漢字圖紋,且具有較強吉祥寓意。這一時期的傳統吉祥圖紋不僅用來裝飾青銅器、服飾、建筑、瓦當、器具,還用于墓室、畫像磚、壁畫和帛畫、屏風等。圖紋題材主要有龍鳳紋、流云紋、動物紋以及四靈紋。
魏晉時期因為佛教盛行,所以在反映吉祥觀的圖紋中,很多題材、內容都與佛經故事有關,比如:人物紋中出現了“飛天”形象、植物紋中蓮花紋盛行等現象就是明顯的例子。這一時期圖紋成就最高的是服飾、佛教壁畫和石窟藝術。代表圖紋有獅子紋、忍冬紋、八寶紋、蓮花紋、玉鳥紋、鹿紋、飛天紋、經絡、樹紋,等等。
隋唐時期,社會開放,對外交往頻繁,導致吉祥裝飾圖案內容豐富。初唐較多龍鳳和折枝花、串枝花等植物花紋。盛唐因為社會的開放,文化的交流,吉祥圖紋中融進了中亞、西亞的文化內容,如飛獅、天鹿、孔雀、鸚鵡等動物圖紋即是。但是在世俗民間,連生貴子、多子多孫、多福多壽等寓意的吉祥圖紋卻占主流。中唐后,吉祥裝飾花紋日趨細密,更富于圖案化,多以雙魚、對鳳等組成團花圖案。到了晚唐,吉祥裝飾圖紋的流行以單純花葉組成的團花以及鳳紋演變而來的雙鳳圖案為主。五代十國時期,沿襲唐代時期的圖紋,但樣式更顯夸張變形,花中套花、葉中套花的吉祥圖紋最為矚目。
到了宋代,花鳥畫盛行,因此傳統吉祥圖紋中花鳥組合的圖紋也比比皆是,文化交融特色明顯。但從總體而言,兩宋時期傳統吉祥圖紋趨于寫實,更注重民間風情。同一時期的遼金元傳統吉祥圖紋則民族特色明顯,豪放、質樸,以花草紋見長。元代的傳統吉祥圖紋中成雙成對的圖紋組合居多,其象征意義更深遠,組合類的圖紋也比以前要多得多。比較有特色的就是雙龍紋、雙鳳紋、鴛鴦紋、蝶戀花紋等。明清時期的傳統吉祥圖紋發展到一個高峰期,這一時期不但題材廣泛而且內涵方面講究“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圖、吉祥語等廣泛流傳。
傳統吉祥圖紋的構圖方式
中國傳統吉祥文化反映了人們趨利避害,向往美好生活心愿。因為人們的生活愿望是和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的,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表達這種心愿的符號吉祥圖紋類型由單一到多樣,構圖元素由單調到豐富,構圖方式則由簡單到復雜。從總體而言,中國傳統吉祥圖紋的構圖表現出如下特點。
獨立構圖:傳統吉祥圖紋中的一個字、一枝花、一棵樹或者是一只禽鳥、一頭瑞獸就能表達吉祥的寓意。這樣的單獨元素構成的吉祥圖紋就是獨立構圖。獨立構圖主要表現在社會發展的早期階段,以原始社會和部分奴隸社會時期的圖紋為主。這種獨立構圖到了后期,雖然其形式仍獨立單一,但所表現的意蘊豐富。傳統吉祥圖紋的創作元素來源于生活,每一種元素都能表達一種吉祥寓意,有的是單獨的一個元素構圖,有的一個元素重復或循環構圖。最常見的獨立構圖是幾何紋樣,常常作為器物的邊緣裝飾紋樣,既美觀又不失韻味。獨立構圖的吉祥圖紋寓意非常豐富,有的比喻人的良好品德,有的象征吉祥如意,有的驅鬼辟邪。例如,梅、菊、松、柏具有不懼嚴寒的特點,作為吉祥圖紋象征性格堅毅和果敢;依據羊的生理生活特點,人們賦予其人文的光環,象征孝道、和睦、死義和忠厚善良;如意紋、蓮花紋、云雷紋、回紋等作為器物或建筑的邊緣裝飾,則表達人們對吉祥的追求。另外還有麒麟、獅子、龍、虎等獨立構圖的吉祥圖紋亦表達出人們辟邪求吉、升官發財的愿望。
對稱構圖:對稱構圖最先是由于社會發展、社會生活內容豐富,人們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隨之豐富,從獨立構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后來,人們用對稱的、均衡的設計造型來體現一種純自然的美。在中國人的思維里,對稱才能平穩,這與中國人追求“中庸之道”有著天然的聯系。中國人骨子里渴求安穩,追求和諧,在很多裝飾設計中都能體會到民眾對這種對稱美的執著。例如,“雙喜臨門”(見圖一),就是用兩個“喜”字連成一個字——這種別具一格的創新不僅表現對幸福的追求,也是對稱美的體現。
傳統吉祥圖紋來源于生活,對稱的圖紋有其客觀的原型。在大自然中,許多事物諸如一些植物的枝條和葉子、家禽鳥蟲的翅膀、動物的耳朵等,都表現出對稱性。對稱的吉祥圖紋的整個畫面給人一種四平八穩的感覺;連續的對稱使得整個畫面流動起來,在構圖上產生一種靈動的美。例如,吉祥圖紋中的聯珠紋、回形紋(見圖二)、條紋、勾云紋多為對稱圖紋。這種圖紋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玉器上非常多,在后代也常用在器具建筑上作為裝飾。再者,“百壽圖”、“寶相花紋”、“蓮瓣紋”、“八卦紋”等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對稱圖紋,與其他元素配搭,大方美觀,裝飾性很強。
組合構圖:吉祥圖中的組合圖紋,是人們的生活內容進一步豐富,對吉祥美好生活的追求進一步提高的反映,也是人們審美情趣的一種發展。傳統組合吉祥圖紋的組圖按題材劃分有動物圖紋(包含神獸動物圖紋)、植物圖紋、人物圖紋、宗教元素圖紋等。組圖方法就是把這些題材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組合而形成圖紋。(圖三)
具體而言,組合圖紋的成形有三種方法:一是歸納總結 。這種方法是民眾創作傳統吉祥圖紋最常用的方式,通過對生活中各種素材的感悟,剝去表象,提煉其本質,使其變得簡單明了且更具特色。在提煉的基礎上,總結素材的表象特征使其更具條理性和平面性,就像鄭板橋有句詩所講:“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人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在提煉歸納以后,有所取舍也有所突出。二是變形。在傳統吉祥圖紋的創作中,對原素材進行個性化的變形,讓圖紋更顯夸張、更具張力,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是“寓意添加法”。[2]傳統吉祥圖紋對于民眾來說,是美好愿望的載體。在中國傳統吉祥文化的熏陶下,裝飾紋樣被賦予各種寓意以示吉祥。或以象征,或以諧音的中國式思維,使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具有象征意義。例如,一只喜鵲落在梅花枝頭,意即“喜上眉梢”;一只猴子拿著官印蹲坐于馬上,意即“馬上封侯”。
祥瑞動物能給人世帶來好運,祥瑞的出現也是吉祥的象征。某些動物在歷史上被人們視為祥瑞動物作為靈神加以崇拜,并生發出內涵深刻的吉祥圖紋。例如 “二龍戲珠”的組圖,將兩條龍戲玩一顆寶珠繪在一起,常見于古代建筑或服飾,周圍畫著祥云、火焰。有人認為“二龍戲珠”的兩條龍一雌一雄,而寶珠是他們的卵。這個圖案代表著父母共同呵護、愛撫自己的子女,也有子孫興旺的寓意。不管是怎樣的寓意表達,這樣的組圖方式,都能讓人體驗到那份大氣磅礴的瑰麗。比如“丹鳳朝陽”圖紋是由丹鳳對著紅日鳴叫組成的,寓意美好、吉祥、光明。龍鳳是中國人意象思維中的神異獸禽,是人間禽獸的組合體,傳說有呼風喚雨的強大功能。古人常常以龍比才,以鳳比德。另外,四靈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十二生肖動物等等,都蘊含著人們辟邪求吉的思想。
傳統吉祥圖紋的文化審視
由于社會的發展,生活內容的豐富,反映吉祥觀念的圖紋也是變化的,例如傳統云紋,從原始社會到清代期間,其造型幾經變化,從簡單、粗放到細膩、復雜,所表達的文化內涵也因時代不同而各具特色。原始時期的云紋為“旋紋”,造型簡單、曲線流暢,是原始先民觀察自然“云”的形態簡單抽象的直接展現,體現對自然的親近和生動自然的審美觀。先民認為,云是天地之靈氣的聚合。在后代的傳統吉祥圖紋中,云成為天的一種象征。商周時期禮儀制度的實行以及“敬鬼神,事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云紋由簡單的旋紋變為復雜的云雷紋。云雷紋裝飾在祭祀用的青銅器上,更顯得莊嚴、肅穆,也是人與天溝通的媒介。春秋時期,云紋從商周時期嚴謹莊重的形態變得松散而活潑,形成“卷云紋”。到漢代,云紋與神仙人物或者奇禽異獸的組合再加上“云尾”的出現,使之顯得更加飄逸流暢。在神話傳說類的傳統吉祥圖紋中,神仙和奇珍異寶往往以騰云(五彩祥云或七彩祥云)駕霧的形象出現。從魏晉南北朝到宋代,“云紋”由“流云紋”到“如意紋”和“朵云紋”,慢慢地從清俊秀逸的流暢過渡到雍容華貴的大氣,如畫卷般展現由亂世中對自由和平的向往直臻盛世華美的意象。
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的美感不僅從絢爛的色彩上體現,也從巧妙的構圖設計上體現。從構圖方式看,或是三角形、或是圓形、或是不規則的圖形以及這些圖紋構成的組合圖紋。從題材內容看有動物紋、有植物紋、人物紋,還有植物與植物、人物與植物、動物與植物等組合圖紋。(圖四)傳統吉祥圖紋的獨特造型之美只有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才能被闡釋得淋漓盡致,也只有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才能領會到那些美妙構圖的隱形含義。正是這樣的原因,使中國傳統吉祥圖紋表現出特有的功能和價值。這種功能和價值主要包括裝飾功能、辟邪求吉功能、德化教育功能等,是中華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軟實力。作為反映人們思想情感和生活追求載體的傳統吉祥圖紋,功能價值中的裝飾功能和德化教育功能,在當今社會具有開發利用的意義。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建設精神家園的重要資源,也是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文化資源。比如當今的廣告設計、餐飲菜品名稱,有的是對傳統吉祥圖紋含義的現代表達,有的則是對吉祥圖紋的當代升華,在現代社會經濟文化建設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樣的語境下,源遠流長的中華吉祥文化圖紋,自有其傳承和開發利用的巨大價值。
注釋:
[1]艾歡:《中國吉祥圖案的源流》[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
[2]參見李那:《中國傳統紋樣與現代裝飾藝術設計》[M],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羅 曲西南民族大學(成都)教授
魏苗苗 西南民族大學歷史文獻學在讀碩士研究生
組合構圖:吉祥圖中的組合圖紋,是人們的生活內容進一步豐富,對吉祥美好生活的追求進一步提高的反映,也是人們審美情趣的一種發展。傳統組合吉祥圖紋的組圖按題材劃分有動物圖紋(包含神獸動物圖紋)、植物圖紋、人物圖紋、宗教元素圖紋等。組圖方法就是把這些題材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組合而形成圖紋。(圖三)
具體而言,組合圖紋的成形有三種方法:一是歸納總結 。這種方法是民眾創作傳統吉祥圖紋最常用的方式,通過對生活中各種素材的感悟,剝去表象,提煉其本質,使其變得簡單明了且更具特色。在提煉的基礎上,總結素材的表象特征使其更具條理性和平面性,就像鄭板橋有句詩所講:“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人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在提煉歸納以后,有所取舍也有所突出。二是變形。在傳統吉祥圖紋的創作中,對原素材進行個性化的變形,讓圖紋更顯夸張、更具張力,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是“寓意添加法”。[2]傳統吉祥圖紋對于民眾來說,是美好愿望的載體。在中國傳統吉祥文化的熏陶下,裝飾紋樣被賦予各種寓意以示吉祥。或以象征,或以諧音的中國式思維,使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具有象征意義。例如,一只喜鵲落在梅花枝頭,意即“喜上眉梢”;一只猴子拿著官印蹲坐于馬上,意即“馬上封侯”。
祥瑞動物能給人世帶來好運,祥瑞的出現也是吉祥的象征。某些動物在歷史上被人們視為祥瑞動物作為靈神加以崇拜,并生發出內涵深刻的吉祥圖紋。例如 “二龍戲珠”的組圖,將兩條龍戲玩一顆寶珠繪在一起,常見于古代建筑或服飾,周圍畫著祥云、火焰。有人認為“二龍戲珠”的兩條龍一雌一雄,而寶珠是他們的卵。這個圖案代表著父母共同呵護、愛撫自己的子女,也有子孫興旺的寓意。不管是怎樣的寓意表達,這樣的組圖方式,都能讓人體驗到那份大氣磅礴的瑰麗。比如“丹鳳朝陽”圖紋是由丹鳳對著紅日鳴叫組成的,寓意美好、吉祥、光明。龍鳳是中國人意象思維中的神異獸禽,是人間禽獸的組合體,傳說有呼風喚雨的強大功能。古人常常以龍比才,以鳳比德。另外,四靈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十二生肖動物等等,都蘊含著人們辟邪求吉的思想。
傳統吉祥圖紋的文化審視
由于社會的發展,生活內容的豐富,反映吉祥觀念的圖紋也是變化的,例如傳統云紋,從原始社會到清代期間,其造型幾經變化,從簡單、粗放到細膩、復雜,所表達的文化內涵也因時代不同而各具特色。原始時期的云紋為“旋紋”,造型簡單、曲線流暢,是原始先民觀察自然“云”的形態簡單抽象的直接展現,體現對自然的親近和生動自然的審美觀。先民認為,云是天地之靈氣的聚合。在后代的傳統吉祥圖紋中,云成為天的一種象征。商周時期禮儀制度的實行以及“敬鬼神,事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云紋由簡單的旋紋變為復雜的云雷紋。云雷紋裝飾在祭祀用的青銅器上,更顯得莊嚴、肅穆,也是人與天溝通的媒介。春秋時期,云紋從商周時期嚴謹莊重的形態變得松散而活潑,形成“卷云紋”。到漢代,云紋與神仙人物或者奇禽異獸的組合再加上“云尾”的出現,使之顯得更加飄逸流暢。在神話傳說類的傳統吉祥圖紋中,神仙和奇珍異寶往往以騰云(五彩祥云或七彩祥云)駕霧的形象出現。從魏晉南北朝到宋代,“云紋”由“流云紋”到“如意紋”和“朵云紋”,慢慢地從清俊秀逸的流暢過渡到雍容華貴的大氣,如畫卷般展現由亂世中對自由和平的向往直臻盛世華美的意象。
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的美感不僅從絢爛的色彩上體現,也從巧妙的構圖設計上體現。從構圖方式看,或是三角形、或是圓形、或是不規則的圖形以及這些圖紋構成的組合圖紋。從題材內容看有動物紋、有植物紋、人物紋,還有植物與植物、人物與植物、動物與植物等組合圖紋。(圖四)傳統吉祥圖紋的獨特造型之美只有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才能被闡釋得淋漓盡致,也只有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才能領會到那些美妙構圖的隱形含義。正是這樣的原因,使中國傳統吉祥圖紋表現出特有的功能和價值。這種功能和價值主要包括裝飾功能、辟邪求吉功能、德化教育功能等,是中華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軟實力。作為反映人們思想情感和生活追求載體的傳統吉祥圖紋,功能價值中的裝飾功能和德化教育功能,在當今社會具有開發利用的意義。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建設精神家園的重要資源,也是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文化資源。比如當今的廣告設計、餐飲菜品名稱,有的是對傳統吉祥圖紋含義的現代表達,有的則是對吉祥圖紋的當代升華,在現代社會經濟文化建設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樣的語境下,源遠流長的中華吉祥文化圖紋,自有其傳承和開發利用的巨大價值。
注釋:
[1]艾歡:《中國吉祥圖案的源流》[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
[2]參見李那:《中國傳統紋樣與現代裝飾藝術設計》[M],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羅 曲西南民族大學(成都)教授
魏苗苗 西南民族大學歷史文獻學在讀碩士研究生
組合構圖:吉祥圖中的組合圖紋,是人們的生活內容進一步豐富,對吉祥美好生活的追求進一步提高的反映,也是人們審美情趣的一種發展。傳統組合吉祥圖紋的組圖按題材劃分有動物圖紋(包含神獸動物圖紋)、植物圖紋、人物圖紋、宗教元素圖紋等。組圖方法就是把這些題材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組合而形成圖紋。(圖三)
具體而言,組合圖紋的成形有三種方法:一是歸納總結 。這種方法是民眾創作傳統吉祥圖紋最常用的方式,通過對生活中各種素材的感悟,剝去表象,提煉其本質,使其變得簡單明了且更具特色。在提煉的基礎上,總結素材的表象特征使其更具條理性和平面性,就像鄭板橋有句詩所講:“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人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在提煉歸納以后,有所取舍也有所突出。二是變形。在傳統吉祥圖紋的創作中,對原素材進行個性化的變形,讓圖紋更顯夸張、更具張力,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是“寓意添加法”。[2]傳統吉祥圖紋對于民眾來說,是美好愿望的載體。在中國傳統吉祥文化的熏陶下,裝飾紋樣被賦予各種寓意以示吉祥。或以象征,或以諧音的中國式思維,使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具有象征意義。例如,一只喜鵲落在梅花枝頭,意即“喜上眉梢”;一只猴子拿著官印蹲坐于馬上,意即“馬上封侯”。
祥瑞動物能給人世帶來好運,祥瑞的出現也是吉祥的象征。某些動物在歷史上被人們視為祥瑞動物作為靈神加以崇拜,并生發出內涵深刻的吉祥圖紋。例如 “二龍戲珠”的組圖,將兩條龍戲玩一顆寶珠繪在一起,常見于古代建筑或服飾,周圍畫著祥云、火焰。有人認為“二龍戲珠”的兩條龍一雌一雄,而寶珠是他們的卵。這個圖案代表著父母共同呵護、愛撫自己的子女,也有子孫興旺的寓意。不管是怎樣的寓意表達,這樣的組圖方式,都能讓人體驗到那份大氣磅礴的瑰麗。比如“丹鳳朝陽”圖紋是由丹鳳對著紅日鳴叫組成的,寓意美好、吉祥、光明。龍鳳是中國人意象思維中的神異獸禽,是人間禽獸的組合體,傳說有呼風喚雨的強大功能。古人常常以龍比才,以鳳比德。另外,四靈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十二生肖動物等等,都蘊含著人們辟邪求吉的思想。
傳統吉祥圖紋的文化審視
由于社會的發展,生活內容的豐富,反映吉祥觀念的圖紋也是變化的,例如傳統云紋,從原始社會到清代期間,其造型幾經變化,從簡單、粗放到細膩、復雜,所表達的文化內涵也因時代不同而各具特色。原始時期的云紋為“旋紋”,造型簡單、曲線流暢,是原始先民觀察自然“云”的形態簡單抽象的直接展現,體現對自然的親近和生動自然的審美觀。先民認為,云是天地之靈氣的聚合。在后代的傳統吉祥圖紋中,云成為天的一種象征。商周時期禮儀制度的實行以及“敬鬼神,事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云紋由簡單的旋紋變為復雜的云雷紋。云雷紋裝飾在祭祀用的青銅器上,更顯得莊嚴、肅穆,也是人與天溝通的媒介。春秋時期,云紋從商周時期嚴謹莊重的形態變得松散而活潑,形成“卷云紋”。到漢代,云紋與神仙人物或者奇禽異獸的組合再加上“云尾”的出現,使之顯得更加飄逸流暢。在神話傳說類的傳統吉祥圖紋中,神仙和奇珍異寶往往以騰云(五彩祥云或七彩祥云)駕霧的形象出現。從魏晉南北朝到宋代,“云紋”由“流云紋”到“如意紋”和“朵云紋”,慢慢地從清俊秀逸的流暢過渡到雍容華貴的大氣,如畫卷般展現由亂世中對自由和平的向往直臻盛世華美的意象。
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的美感不僅從絢爛的色彩上體現,也從巧妙的構圖設計上體現。從構圖方式看,或是三角形、或是圓形、或是不規則的圖形以及這些圖紋構成的組合圖紋。從題材內容看有動物紋、有植物紋、人物紋,還有植物與植物、人物與植物、動物與植物等組合圖紋。(圖四)傳統吉祥圖紋的獨特造型之美只有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才能被闡釋得淋漓盡致,也只有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才能領會到那些美妙構圖的隱形含義。正是這樣的原因,使中國傳統吉祥圖紋表現出特有的功能和價值。這種功能和價值主要包括裝飾功能、辟邪求吉功能、德化教育功能等,是中華民族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軟實力。作為反映人們思想情感和生活追求載體的傳統吉祥圖紋,功能價值中的裝飾功能和德化教育功能,在當今社會具有開發利用的意義。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建設精神家園的重要資源,也是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文化資源。比如當今的廣告設計、餐飲菜品名稱,有的是對傳統吉祥圖紋含義的現代表達,有的則是對吉祥圖紋的當代升華,在現代社會經濟文化建設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要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樣的語境下,源遠流長的中華吉祥文化圖紋,自有其傳承和開發利用的巨大價值。
注釋:
[1]艾歡:《中國吉祥圖案的源流》[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
[2]參見李那:《中國傳統紋樣與現代裝飾藝術設計》[M],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羅 曲西南民族大學(成都)教授
魏苗苗 西南民族大學歷史文獻學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