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梅+彭建平
[摘要] 目的 探討腰麻與硬膜外麻醉在剖宮產患者術后鎮痛中的效果比較。 方法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剖宮產手術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9例,對照組給予硬膜外麻醉,觀察組患者給予腰麻,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痛覺完全消失時間、鎮痛效果明顯率及并發癥情況。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痛覺完全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鎮痛效果明顯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 給予剖宮產手術患者腰麻可有效提高鎮痛效果,減少并發癥發生率,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剖宮產;鎮痛;腰麻;硬膜外麻醉
[中圖分類號] R614.4+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3(c)-0088-03
Analgesic effect comparison in caesarean section patients by lumbar or epidural anesthesia
LIAO Mei PENG Jian-ping
People′s Hospital of Yichun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Yichun 33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algesic effect comparison in patients after caesarean section by lumbar or epidural anesthesia. Methods 9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esarean sections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random.In the control group,the epidural anesthesia was provided,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lumbar anesthesia was supplied.The indexes lik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time of complete disappearance of pain,rate of obvious analgesic effect and complication were compar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and time of complete disappearance of p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uch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rate of obvious analgesic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rea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undergone caesarean section,lumbar anesthes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nalgesic effect,reduce complications,and obtain a remarkable effect,which is worthy of expans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aesarean section;Analgesia;Lumbar anesthesia;Epidural anesthesia
剖宮產手術是常見的婦科手術,近年來行剖宮產手術的人數明顯增多。剖宮產手術要求麻醉效果快,既能迅速接觸胎兒宮內窘迫狀況,又可用于術后止痛,減少患者的術后痛苦。硬膜外麻醉和腰麻都是剖宮產手術常用的麻醉方法。對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剖宮產手術患者行不同的麻醉方式,探討腰麻與硬膜外麻醉在剖宮產患者術后鎮痛中的效果,以提高剖宮產的麻醉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98例剖宮產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排除合并嚴重系統并發癥患者,患者ASAⅠ~Ⅱ級;年齡最小22歲,最大38歲,平均(24.8±3.2)歲,體重最小57 kg,最大71 kg,平均(62.3±3.0) kg;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9例,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麻醉前30 min兩組患者均給予0.5 mg阿托品(湖北科倫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1159)及0.1 g苯巴比妥(海南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6020037)肌內注射治療;待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醫護人員應嚴密監測患者的呼吸次數、心電圖、氧飽和度、心率、無創血壓等;及時建立靜脈通道,給予患者面罩吸氧,吸氧量均為3~4 L/min,同時給予患者500 ml平衡液(廣東大冢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194)輸入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給予腰麻,即在L1~2間隙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頭向置管30 mm。然后注入2%利多卡因(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1148)4 ml,并觀察5 min,若麻醉有效且未出現蛛網膜下腔阻滯征象,則可追加9~10 ml混合液[即濃度為0.75%布比卡因(浙江九旭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455)及濃度為2%利多卡因的等體積混合液]。若患者術中收縮壓<90 mm Hg或較基礎知識下降30%時給予患者5~10 mg麻黃堿(天津藥業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1180)靜脈注射治療,若患者心率下降到50/min時給予患者0.2~0.5 mg阿托品靜脈注射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硬膜外穿刺,即在上述操作的基礎上于L2~3間隙自棘上韌帶穿刺,行硬膜外穿刺,負壓試驗呈陽性則表明硬膜外穿刺成功;然后注射2%利多卡因2~4 ml,并觀察5 min,如果無腰麻癥狀發生,則應再注射2%利多卡因5~7 ml,同時調節麻醉平面,使其低于T6水平。此外,兩組患者仰臥后均可將右側抬高15°~20°,從而防止患者發生體位性低血壓;若術中患者出現低血壓癥狀,則應及時給予10 mg麻黃堿靜脈推注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痛覺完全消失時間、鎮痛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endprint
1.3 鎮痛效果判定
明顯:患者非常安靜,且患者無不適癥狀發生,同時患者未出現牽拉反應、肌肉松弛等現象;一般:患者伴有輕微不適癥狀,需行藥物輔助治療;較差:患者出現嚴重牽拉反應,且患者肌肉緊張,給予藥物輔助治療未取得良好效果,需行全身麻醉手術治療[1-3]。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痛覺完全消失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49例患者的平均麻醉起效時間為(2.6±1.4) min,對照組49例患者的平均麻醉起效時間為(4.8±1.7) min,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49例患者的平均痛覺消失時間為(6.8±2.2) min,對照組49例患者的平均痛覺消失時間為(19.3±3.5) min,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鎮痛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鎮痛效果明顯率為73.47%,對照組患者的鎮痛效果明顯率為48.98%,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鎮痛效果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49例患者中,1例惡心,1例眩暈,1例嘔吐,1例瘙癢,并發癥發生率為8.16%;對照組49例患者中,3例惡心,2例眩暈,2例嘔吐,2例瘙癢,并發癥發生率為18.3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剖宮產手術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婦科手術,其主要是指切開產婦腹壁及子宮,將胎兒取出的一種手術方式[4]。若診斷準確,并及時開展手術不僅可確保產婦順利生產,同時還能保留產婦的正常生育能力[5]。因此,該手術方式已逐漸成為臨床上常用的助產手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剖宮產患者逐漸增多,據調查顯示,我國剖宮產率高達50%左右[6-8]。然而由于在給予產婦剖宮產手術治療時所使用的麻醉藥物往往會直接作用于胎兒及產婦[9],因此,為了提高剖宮產手術效果,臨床上必須加強對麻醉方式及麻醉藥物選擇的重視。
現階段臨床上通常將硬膜外麻醉作為剖宮產的常用麻醉方式。然而硬膜外麻醉方式往往選擇在腰1及腰2之間進行穿刺,藥物注射后可取得良好的腰段及胸段神經阻滯效果,然而該麻醉方式對骶神經的阻滯效果則較差;骶神經作為支配子宮頸的重要神經,若不能達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則極易導致子宮肌層松弛度下降,使患者發生顯著的牽拉反應,嚴重影響麻醉效果[10-11]。腰麻則對腰段神經、胸段神經及骶神經均能取得良好的阻滯效果;同時該麻醉方式還具有操作簡單、起效快、效果顯著等優點[12]。因此,將腰麻應用于剖宮產手術中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痛覺完全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鎮痛效果明顯率為73.47%,對照組患者鎮痛效果明顯率為48.98%,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8.16%,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8.3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給予剖宮產手術患者腰麻可有效提高鎮痛效果,減少并發癥發生,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樊梅,程斌,歐英余.剖腹產采用腰硬聯合與硬膜外麻醉術后鎮痛效果比較研究[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9(5):711-713,716.
[2]郭靜,張寒冰,吳純西,等.小劑量布比卡因腰麻與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髖關節手術中應用比較[J].浙江臨床醫學,2010,12(6):651-652.
[3]孫延波.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宮產臨床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1):65-66.
[4]周紅英.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聯合應用于產科分娩鎮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5):67-68。
[5]柳秋仙,沈云華.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在剖宮產術中運用的臨床效果比較[J].浙江創傷外科,2013,18(4):589-590.
[6]許杰明.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在急診剖宮產術中低血壓的預防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35):105-105.
[7]孫德友.硬膜外置管長度對剖腹產麻醉效果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1):13-14.
[8]鮑鴻飛.妊娠合并肝功能衰竭剖腹產的麻醉處理[J].健康必讀(下半月),2011,(10): 218-218.
[9]楊靜.腰硬聯合麻醉用于子宮切除手術的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8):188-189.
[10]丁蕾.硬膜外麻醉分娩鎮痛的應用效果和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8):372-373.
[11]冷麗紅,丁少偉.腰硬膜外聯合麻醉和持續硬膜外麻醉用于二次剖宮產術的效果比較[J].當代醫學,2013,19(27):77-78.
[12]徐名開,劉勇軍,林毓政,等.插管全麻與硬膜外麻醉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8):99-100.
(收稿日期:2014-01-20本文編輯:林利利)
endprint
1.3 鎮痛效果判定
明顯:患者非常安靜,且患者無不適癥狀發生,同時患者未出現牽拉反應、肌肉松弛等現象;一般:患者伴有輕微不適癥狀,需行藥物輔助治療;較差:患者出現嚴重牽拉反應,且患者肌肉緊張,給予藥物輔助治療未取得良好效果,需行全身麻醉手術治療[1-3]。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痛覺完全消失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49例患者的平均麻醉起效時間為(2.6±1.4) min,對照組49例患者的平均麻醉起效時間為(4.8±1.7) min,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49例患者的平均痛覺消失時間為(6.8±2.2) min,對照組49例患者的平均痛覺消失時間為(19.3±3.5) min,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鎮痛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鎮痛效果明顯率為73.47%,對照組患者的鎮痛效果明顯率為48.98%,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鎮痛效果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49例患者中,1例惡心,1例眩暈,1例嘔吐,1例瘙癢,并發癥發生率為8.16%;對照組49例患者中,3例惡心,2例眩暈,2例嘔吐,2例瘙癢,并發癥發生率為18.3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剖宮產手術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婦科手術,其主要是指切開產婦腹壁及子宮,將胎兒取出的一種手術方式[4]。若診斷準確,并及時開展手術不僅可確保產婦順利生產,同時還能保留產婦的正常生育能力[5]。因此,該手術方式已逐漸成為臨床上常用的助產手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剖宮產患者逐漸增多,據調查顯示,我國剖宮產率高達50%左右[6-8]。然而由于在給予產婦剖宮產手術治療時所使用的麻醉藥物往往會直接作用于胎兒及產婦[9],因此,為了提高剖宮產手術效果,臨床上必須加強對麻醉方式及麻醉藥物選擇的重視。
現階段臨床上通常將硬膜外麻醉作為剖宮產的常用麻醉方式。然而硬膜外麻醉方式往往選擇在腰1及腰2之間進行穿刺,藥物注射后可取得良好的腰段及胸段神經阻滯效果,然而該麻醉方式對骶神經的阻滯效果則較差;骶神經作為支配子宮頸的重要神經,若不能達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則極易導致子宮肌層松弛度下降,使患者發生顯著的牽拉反應,嚴重影響麻醉效果[10-11]。腰麻則對腰段神經、胸段神經及骶神經均能取得良好的阻滯效果;同時該麻醉方式還具有操作簡單、起效快、效果顯著等優點[12]。因此,將腰麻應用于剖宮產手術中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痛覺完全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鎮痛效果明顯率為73.47%,對照組患者鎮痛效果明顯率為48.98%,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8.16%,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8.3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給予剖宮產手術患者腰麻可有效提高鎮痛效果,減少并發癥發生,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樊梅,程斌,歐英余.剖腹產采用腰硬聯合與硬膜外麻醉術后鎮痛效果比較研究[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9(5):711-713,716.
[2]郭靜,張寒冰,吳純西,等.小劑量布比卡因腰麻與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髖關節手術中應用比較[J].浙江臨床醫學,2010,12(6):651-652.
[3]孫延波.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宮產臨床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1):65-66.
[4]周紅英.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聯合應用于產科分娩鎮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5):67-68。
[5]柳秋仙,沈云華.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在剖宮產術中運用的臨床效果比較[J].浙江創傷外科,2013,18(4):589-590.
[6]許杰明.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在急診剖宮產術中低血壓的預防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35):105-105.
[7]孫德友.硬膜外置管長度對剖腹產麻醉效果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1):13-14.
[8]鮑鴻飛.妊娠合并肝功能衰竭剖腹產的麻醉處理[J].健康必讀(下半月),2011,(10): 218-218.
[9]楊靜.腰硬聯合麻醉用于子宮切除手術的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8):188-189.
[10]丁蕾.硬膜外麻醉分娩鎮痛的應用效果和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8):372-373.
[11]冷麗紅,丁少偉.腰硬膜外聯合麻醉和持續硬膜外麻醉用于二次剖宮產術的效果比較[J].當代醫學,2013,19(27):77-78.
[12]徐名開,劉勇軍,林毓政,等.插管全麻與硬膜外麻醉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8):99-100.
(收稿日期:2014-01-20本文編輯:林利利)
endprint
1.3 鎮痛效果判定
明顯:患者非常安靜,且患者無不適癥狀發生,同時患者未出現牽拉反應、肌肉松弛等現象;一般:患者伴有輕微不適癥狀,需行藥物輔助治療;較差:患者出現嚴重牽拉反應,且患者肌肉緊張,給予藥物輔助治療未取得良好效果,需行全身麻醉手術治療[1-3]。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痛覺完全消失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49例患者的平均麻醉起效時間為(2.6±1.4) min,對照組49例患者的平均麻醉起效時間為(4.8±1.7) min,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49例患者的平均痛覺消失時間為(6.8±2.2) min,對照組49例患者的平均痛覺消失時間為(19.3±3.5) min,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鎮痛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鎮痛效果明顯率為73.47%,對照組患者的鎮痛效果明顯率為48.98%,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鎮痛效果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49例患者中,1例惡心,1例眩暈,1例嘔吐,1例瘙癢,并發癥發生率為8.16%;對照組49例患者中,3例惡心,2例眩暈,2例嘔吐,2例瘙癢,并發癥發生率為18.3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剖宮產手術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婦科手術,其主要是指切開產婦腹壁及子宮,將胎兒取出的一種手術方式[4]。若診斷準確,并及時開展手術不僅可確保產婦順利生產,同時還能保留產婦的正常生育能力[5]。因此,該手術方式已逐漸成為臨床上常用的助產手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剖宮產患者逐漸增多,據調查顯示,我國剖宮產率高達50%左右[6-8]。然而由于在給予產婦剖宮產手術治療時所使用的麻醉藥物往往會直接作用于胎兒及產婦[9],因此,為了提高剖宮產手術效果,臨床上必須加強對麻醉方式及麻醉藥物選擇的重視。
現階段臨床上通常將硬膜外麻醉作為剖宮產的常用麻醉方式。然而硬膜外麻醉方式往往選擇在腰1及腰2之間進行穿刺,藥物注射后可取得良好的腰段及胸段神經阻滯效果,然而該麻醉方式對骶神經的阻滯效果則較差;骶神經作為支配子宮頸的重要神經,若不能達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則極易導致子宮肌層松弛度下降,使患者發生顯著的牽拉反應,嚴重影響麻醉效果[10-11]。腰麻則對腰段神經、胸段神經及骶神經均能取得良好的阻滯效果;同時該麻醉方式還具有操作簡單、起效快、效果顯著等優點[12]。因此,將腰麻應用于剖宮產手術中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痛覺完全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鎮痛效果明顯率為73.47%,對照組患者鎮痛效果明顯率為48.98%,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8.16%,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8.3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給予剖宮產手術患者腰麻可有效提高鎮痛效果,減少并發癥發生,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樊梅,程斌,歐英余.剖腹產采用腰硬聯合與硬膜外麻醉術后鎮痛效果比較研究[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9(5):711-713,716.
[2]郭靜,張寒冰,吳純西,等.小劑量布比卡因腰麻與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髖關節手術中應用比較[J].浙江臨床醫學,2010,12(6):651-652.
[3]孫延波.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宮產臨床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1):65-66.
[4]周紅英.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聯合應用于產科分娩鎮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5):67-68。
[5]柳秋仙,沈云華.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在剖宮產術中運用的臨床效果比較[J].浙江創傷外科,2013,18(4):589-590.
[6]許杰明.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在急診剖宮產術中低血壓的預防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35):105-105.
[7]孫德友.硬膜外置管長度對剖腹產麻醉效果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1):13-14.
[8]鮑鴻飛.妊娠合并肝功能衰竭剖腹產的麻醉處理[J].健康必讀(下半月),2011,(10): 218-218.
[9]楊靜.腰硬聯合麻醉用于子宮切除手術的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8):188-189.
[10]丁蕾.硬膜外麻醉分娩鎮痛的應用效果和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8):372-373.
[11]冷麗紅,丁少偉.腰硬膜外聯合麻醉和持續硬膜外麻醉用于二次剖宮產術的效果比較[J].當代醫學,2013,19(27):77-78.
[12]徐名開,劉勇軍,林毓政,等.插管全麻與硬膜外麻醉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8):99-100.
(收稿日期:2014-01-20本文編輯:林利利)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