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秀
國家級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著名僑鄉——福清市,是全國第19個國家級開發區。25年發展歷程,傾注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心血,傾注了區內有識之士的心血,各項經濟指標位居省內開發區前列,涌現出如冠捷電子、華冠光電、捷星顯示科技、福耀玻璃、南方鋁業、明達工業、海壹食品、誠豐家具等多個國內外知名龍頭企業。
以冠捷科技集團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是開發區主導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集聚園區,先后獲批為國家顯示器產業園、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國家平板顯示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融僑開發區成立以來,在為國家和社會增加稅收和提供就業崗位方面,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對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近年來,各地開發區數量有了較快的增長,已成為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新亮點。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家級開發區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比重日益增大,開發區發展已經進入了優化提升和創新發展的新階段。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嚴峻的市場挑戰,如何穩健推進開發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新的飛躍,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及全體開發區干部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開發區發展現狀
(一)開發區的成立和發展
從1987年創辦(1992年獲得國務院批準)以來,融僑開發區走過了25個年頭,25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園區企業家的鼎力支持下,各項經濟指標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從1987年至2012年,累計審批企業694家、總投資額達51.18億美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6095.6億元、稅收達125.28億元、出口達516.26億美元。其中2012年,全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49.63億元,比增13.68%;合同利用外資1.17億美元,比增4.09%;實際利用外資9048萬美元,比增15.73%;內資實際到資15億元,比增52.36%;稅收收入18.09億元,比增25.25%;固定資產投資83.04億元,比增33.33%。
(二)開發區產業分布及發展現狀
1.產業分布
根據2012年開發區企業發展情況,大致有電子信息、玻璃加工、塑膠、機電汽配、食品加工、紡織服裝、有色金屬加工等七大產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0家,產值達649.63億元,稅收達18.09億元。據統計,2012年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達311.17億元、約占47.9%,機電汽配產業產值達87.33億元、約占13.44%,有色金屬加工產業產值達66.09億元、約占10.17%,塑膠產業產值達62.87億元、約占9.68%,玻璃加工產業產值達42億元、約占6.47%,食品加工產業產值達27.66億元、約占4.26%,木材家具類產業產值達15.16億元、約占2.33%,包裝類產業產值達9.68億元、約占1.49%,紡織服裝產業產值達8.56億元、約占1.32%,其他綜合類產值達19.11億元、約占2.94%。與此同時,開發區近年來在招商引資方面,也給予了物流等產業的支持,用于生產性企業的配套。
2.發展現狀
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創辦于1987年,1992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唯一以“僑”命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規劃面積為10平方公里,包括宏路中心區、洪寬工業村和康輝工業村三個區塊。作為福清第一塊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經過25年的開發建設,目前已基本開發完畢。在走過的25年時間里,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突出表現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累計平均每平方公里達609.56億元,稅收累計平均每平方公里達12.538億元,出口累計平均每平方公里達51.62億美元。2012年,每平方公里土地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4.96億元、出口總額約3.77億美元、稅收收入1.809億元,以不足福清1%的土地面積創造了福清市約57.49%的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4%的出口額、17.3%的稅收收入。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是,在國家商務部每年一度組織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情況的通報中,2010年度在49個國家級開發區參加的綜合評價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排名位列第27名;在2011年度90個國家級開發區參加的綜合評價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排名倒退9位位列第36名,其中經濟發展指標位列66名,社會發展指標位列47名;在2011年度47個東部國家級開發區的綜合評價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排位24名,其中經濟發展指標位列41名,社會發展指標位列29名,生態環境指標位列26名,科技創新指標位列18名;從這些評價排名看是不容樂觀的。現階段,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轉型發展的空間不斷在萎縮、發展的產業也亟需得到轉型升級,體制機制有待優化和理順等等,諸多困難值得各級政府引起高度重視。
二、開發區發展存在問題和困境
25年來,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發展過程尚存在許多問題和困境。目前,存在最大的問題是:一是土地瓶頸的制約;二是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尚不夠快;三是體制機制不夠靈活;四是產業鏈條上不夠壯大,五是企業自主創新投入不足,六是品牌效應還不夠重視,此外,省人大批準的《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亟需修訂和認真落實等等。這些問題,都給開發區的發展和壯大帶來了諸多困境,有待于各級黨委、政府給予關心和支持才會得到妥善的解決,才會在新一輪發展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三、擺脫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根據開發區發展存在的制約因素,筆者粗淺認為,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即應該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主要在如下六個方面做好文章:
(一)整合一區多園
根據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十二五”規劃綱要,在現有一區即在新片區、多園即光電科技園、大埔工業園、洪寬機電工業園、鋁加工工業園的基礎上,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統一認識,加快各個園區的整合,形成一個大整體,大棋盤,才能進一步優化開發區域,以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提升開發區有限資源的整體產出效益,促進開發區的集約發展,進一步做強做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二)理順體制機制
根據福清市編辦的核編人員數量,開發區管委會編制應為35人,其中公務員編制20人、事業編制15人,至今尚缺編7人。公務員現編隊伍中科員只有4名,很不利于培養干部隊伍、調動干部積極性和承擔繁重的工作任務。由于近年來在干部使用上的局限,調入科員難度很大。基于此種情況,筆者建議組織部門要不拘一格地加大對開發區干部的培養和選撥,適當交流科級干部和科員隊伍,及時補充新鮮血液,激活開發區干部隊伍的工作積極性,承擔更繁重的工作任務。
在開發區財政體制方面,應該多向兄弟開發區學習,確保開發區基礎設施和辦公經費的支出。只要有了經費的保障,開發區各項工作才能運轉靈活,運轉有效。
根據福建省人大2002年5月31日福建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32次會議批準《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第十條規定,開發區管委會的職權尚有多項未能如期到位,很不利于發揮靠前服務企業的作用。
(三)盤土地出效益
截止2012年底,中心片區可供開發的土地不足500畝,洪寬工業村可供開發土地也微乎其微。面臨土地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筆者建議:一是實施騰龍換鳥戰略。對產業發展前景渺茫、幾乎無新產品推向市場、產能偏低、無相對固定客戶消費等等,基層政府要及時出臺相關管理辦法,盡早實施騰龍換鳥戰略,以發揮有限土地應有的經濟效應。二是發揮閑置廠房作用。針對自己無實體,將已建廠房出租,收取租金,基層政府和開發區應加強管理,出臺管理辦法,堅決把好入駐關,確保閑置廠房發揮應有作用。三是推進舊廠房改造。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的意見》,基層政府要制定相關實施意見,適度推進舊廠房改造。四是整合園區資源。如前所述,在一區多園的現狀下,應整合多個園區,化零為整,形成一盤棋,尤其是在現階段乃至長遠,土地資源匱乏的前提下,更應該走這一步,盡量避免各自為戰,有利于項目的安排落地。五是分段出讓土地。目前,土地資源匱乏,前述提到的閑置廠房、舊廠房及利用效率低下廠房等等,有的是圈地、有的是為了牟取暴利等諸如此類現象。為了響應國務院、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有關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要求,根據浙江淳安經濟開發區的做法,工業用地使用權出讓分成兩個階段執行,即第一階段一般不超過5年,第二階段為50年減去第一階段后的剩余年限,出讓金也分批繳付。在第一階段末,開發區召集工業項目評審小組成員對該工業項目的投資強度、產出貢獻率、建設周期能耗水平、環境影響、社會就業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作為是否續簽第二階段合同的重要依據。對私自改變土地用途,尤其是私下轉讓土地的,收回第二階段使用權。
endprint
(四)壯產業鍛鏈條
25年的發展,涌現了如以冠捷科技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以永強力加為龍頭的機電制造業等。根據《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十二五”規劃綱要》、《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9),今后開發區發展壯大重點是圍繞打造千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要以發展建設國家(福清)顯示器產業園、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平板顯示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為契機,按照“推進中上游、做大下游、重點突破”的思路,通過外引內聯、自主創新,優先引進大尺寸、新世代LCD液晶顯示器件面板制造技術和知名公司,聯合國內外LCD下游應用終端制造企業,吸引液晶顯示產業上游關鍵零組件、上游原材料企業落戶,延伸、完善大尺寸TFT-LCD產業鏈,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發展自主知名品牌,著力承接或轉移新世代(6世代線以上)TFT-LCD生產技術,促進大尺寸液晶顯示產業的發展。福州市《關于扎實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出,進一步拓展信息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培育壯大國家(福清)顯示器產業園,發展平板顯示、集成電路、計算機外設、通信及網絡終端、應用軟件及動漫創意等已有的優勢領域;重點支持核心材料、關鍵工藝、背光模組、整機等平板顯示關鍵技術,引進液晶面板生產線,推動OLED面板線引進開發,完善產業鏈;重點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數字集群、寬帶無線接入產品,積極推進智能光網絡、超長距超高速光傳輸等技術研發。依此做法,應大力引進發電機、鋁加工中上游企業落戶開發區,以進一步做強做大機電產業、鋁加工產業,等等。
(五)堅持科技創新和實施品牌標準戰略
25年來,開發區企業大部分是能夠重視自主創新、實施品牌戰略,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產品更新換代的不斷加快,區內企業特別是生產傳統產品的企業,已經到了被市場淘汰的危險邊緣。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經濟還不是很景氣的環境下,不進則退。近年來,各級政府對推動企業走科技創新、自主創新、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其落實關鍵在于企業,只有企業認識到自己是實施主體時,才會發揮應有的作用。
目前,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空間相當有限,在這種背景下,要堅持以制度創新促進技術創新,以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注重引進關鍵技術和關鍵零部件,開展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促進知識產權的保護、創造和運用,強化自主品牌建設。圍繞高新技術產業、傳統優勢產業、區域特色產業創新,扶持建立一批行業技術開發基地和技術轉移中心,完善科技支撐服務體系,加快先進技術向中小企業輻射和轉移,提升開發區企業競爭優勢。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強化企業創新主體意識,激發企業自主創新活力。鼓勵引導本市企業等技術創新主體,積極與省內外、境內外企業、研發機構合作研發,成為承接世界高新技術產業與技術轉移的活躍載體。
要加快發展自主品牌,大力培育和扶持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品牌產品、品牌企業,推動企業從產品競爭向質量競爭、品牌競爭轉變,加強品牌保護和宣傳,形成品牌效應。
(六)試行開發區代管街道模式
從福清三大開發區發展模式看,每個項目的征地、拆遷都要相關鎮街去落實,往往存在個別項目推進進度不盡理想的現象。橫看兄弟開發區如九江開發區、溫州開發區、南沙開發區等地做法,都是實行開發區管理街道,這樣有利于開發區的進一步發展壯大。福清市作為改革開放沿海城市,何嘗不可試行開發區代管鎮街的模式。這樣,一些資源可以得到很好的整合,如經濟服務中心可以合并到開發區的經濟發展部門,社會發展中心可以合并到開發區的國土規劃建設部門,依此類推,可以避免資源浪費。當然,代管模式的試行,關鍵在于干部的配備、職能的調整等,要認真研究,大膽嘗試。融僑開發區作為城市規劃區的組成部分,更有條件試行這種模式。
在全國經濟發展的大好形勢下,作為國家級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更要甩開包袱,克服困難,研究對策,迎難而上。相信,有各級政府政策的支撐,有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有開發區大中型企業的努力,一定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一定能夠達成千億電子信息產業園區的愿望。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宣傳部.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8.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