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亮
摘要: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民生問題成為了國家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改善民生,服務民生不但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能夠促進國家經濟的繁榮發展。因此,國家在改善民生方面極為重視,政府注意提高公共經濟的管理水平,這為改善民生、服務民生提供了有力的條件,本文從提高公共經濟的管理水平方面來探討了對改善民生、服務民生的積極作用,以及一些方法策略。
關鍵詞:公共經濟管理水平;改善民生;服務民生;方法策略民生問題一直是我國政府十分關注的問題,胡錦濤曾說過,加強社會和諧,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因此,國家強調要改善民生、服務民生。這就對發展公共經濟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經濟作為供給國家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制定公共政策的經濟對改善民生起著重要的作用,要改善民生、服務民生就不可忽視公共經濟的發展,國家強調加強公共經濟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公共經濟的各項發展水平,由此來進一步服務民生,使人民過上滿意的生活。
提高公共經濟的管理水平對改善民生、服務民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要在了解這些促進作用的基礎上更清晰地認識到提高公共經濟管理水平的重要性,以此來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促進民生事業的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提高公共經濟管理水平對改善民生、服務民生的積極作用
(一)提高公共經濟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保障社會的分配公
平。我國目前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均不相同,因此這就會出現分配不公平的現象,政府作為宏觀經濟的調控者,通過加強對公共經濟的管理,有利于在公共資源配置中實現公平性,如,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通過提高公共經濟管理水平,可以在保證社會公平的基礎上提高對公共資源的配置效率,以此來保證公共產品的供給、質量,使人民享受到國家的各項優惠政策,減少社會由于分配不公平而帶來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改善民生、服務民生。
(二)提高公共經濟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
的物質文化需要。當前,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各方面的需求在逐漸提高,從過去的對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到追求質量、精神層面的需求,以及對教育、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等方面的需求,因此,這就需要政府加強對公共經濟的管理,從公共經濟的管理中提供適當的財政支出來滿足人民的需求,為人民提供公共教育,提供一定的社會保障、養老保障等,充分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從這方面來講,提高公共經濟的管理水平對改善民生、服務民生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三)提高公共經濟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從法律上保障人民
的利益。這一點強調公共經濟管理的法制化,重視通過法律來保障人民的利益。加強公共經濟管理的法制化有利于在法律上進一步規范公共經濟管理的相關過程,要建立健全的公共經濟法律法規,從而使公共經濟的管理活動有法可依,使人民能夠在法律的保障下不斷規范自己的各種行為,也使得自己的權利、利益能夠得到保障。比如說,沒有關于勞動關系與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規,那么一些企業單位很可能就會不認真地履行單位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職責,那么人民的利益就會沒有了保障,因此,改善民生、服務民生必須要極高公共經濟的管理水平。
二、我國目前公共經濟管理水平對改善民生的現狀分析
(一)公共產品的分配不均問題存在。由于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因此農民能夠享受到的公共產品存在不公平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公共經濟的管理水平沒有進一步提高,公共資源的配置未能滿足人民的需求,如,在一些貧困的山區,孩子的上學問題得不到解決、老人的養老保險問題得不到改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依舊存在,貧富差距依舊存在,公共產品分配不均的現象也使得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地方是高樓大廈、山珍海味,而有的地方卻是守著一畝三分田一輩子與麥田打交道。分配不均的現象非常不利于改善民生、服務民生,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對公共事業的資金投入不足。公共經濟的發展需要充足的資金作為后盾,因為在發展公共經濟的過程中,國家需要建設一些人民日常生活所需求的設施,如,公共學校、公園、鍛煉場所,以及修建一些天然氣管道、修建廣場、城市供電、供暖設備的維修、道路建設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保障。從目前來看,我國的公共經濟發展尚未完善,資金的投入不足使得公共設施無法完備,無法滿足人民的需求,這將會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能有效地改善民生、服務民生。
(三)公共經濟的管理缺乏法制化。當前對公共經濟的管理沒有完備的法律法規來進一步完善,公共經濟管理的各個過程尚未得到法律上的嚴格規范,因此,人民在從事公共事業的時候,自己的權利會就會得不到法律上的保障,比如說,一些企業會不履行維護勞動者權益的責任,不為勞動者提供其應該享受到的待遇,使得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不到維護。
三、加強公共經濟管理水平來改善民生、服務民生的方法策略
(一)充分發揮公共經濟管理的職能。政府要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政策,強化對公共資源的協調配置作用,為人們提供充足的公共設施和公共產品,滿足人民對公共產品的需求;同時,政府要采取有效的公共管理方法,轉變原來的服務政策,采取積極的宏觀調控政策來對經濟進行調節。比如,在對公共產品的分配上,協調好地區之間的差異性,分配產品的時候要偏向貧困地區,考慮到貧困地區經濟的不發達狀況,盡最大可能來縮小貧富差距,逐步來滿足人民的需求,為民生服務。政府還要把更多的公共資源投入到社會中來,讓人民享受到國家給他們帶來的益處。
(二)協調公共資源的配置,協調公共事業的發展。在公共經濟的管理中,公共事業的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公共經濟的管理水平,國家就要協調好公共事業的發展,只有完善的公共事業才能為人民提供完善的服務、完善的公共設備,進而來改善民生、服務民生。在協調公共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就要重點對公共資源的配置進行調節,以此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這里,我們強調的是提高全體國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只重視小部分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協調公共資源的配置,可以讓我國各個地區的人利用公共資源發展自己的事業、改善自己的生活,從而也能促進國家公共事業的向前發展,這樣才能解決民生問題,解決人民之間的矛盾問題,使公共資源得到有效配置的前提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產品需要。
(三)公共經濟的管理要注意聽取群眾意見,實現開放性。國家在提高公共經濟的管理水平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實現開放性發展,公共經濟的發展直接關乎人民的利益,國家發展公共事業、提高公共經濟的管理水平也是為了能夠進一步改善民生、服務民生,因此,國家在加強公共經濟管理的過程中就要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聽取群眾對問題的反映情況,建立與群眾進行及時溝通的途徑,在平時的工作中,要主動與群眾進行溝通,了解群眾在生活中的困難,從而在公共經濟的管理上來為人民解決這些問題;鼓勵群眾參與到公共事業當中來,為公共事業貢獻自己的寶貴建議,以此來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原則,這樣開放性的公共經濟管理不僅僅有利于了解人民不同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深入群眾,有利于推動我國公共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加強公共經濟管理的法制化。公共經濟的管理需要利用相關法律法規來進一步完善,這樣才能夠使得公共經濟的管理更加規范化,從而來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公共經濟的管理實現法制化,也有利于公共經濟的管理得到法律制度上的有效保障,使法律成為公共經濟管理過程中的依據,這樣也使得人民有法可依,比如,利用法律上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規定,勞動者可以享受到企業的福利。
endprint
(五)在公共經濟的管理事業中加強公共服務的投入。國家在對公共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公共經濟管理資金的投入,充足的資金是提高公共經濟管理水平的必要保障,只有充足的資金,國家才能為人民提供更多的公共設施,公共服務要向民生傾斜,建立公共公園、公共學校、醫院、養老保險制度等,這樣做才能真正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以滿足人民對公共產品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從而做好改善民生、服務民生。
(六)公共經濟的管理過程中強調公平性原則。在公共經濟管理的過程中,重點就是要落實公平性原則,不能偏向某個地區或者是某一類人,要用公平性原則作為指導,使全體國民都能享受到公共事業帶給他們的益處。在進行公共資源的分配上,公平性原則要放在首位,以一顆公平、公正的心對待所有百姓,只有以公平性的政策作為指導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公共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我國公共經濟管理事業的進步,是民生狀況得到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七)提高公共經濟的服務水平。提高公共服務的水平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因此,在公共經濟的管理當中,政府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公共經濟的服務水平,首先,就要增強公共服務的意識,始終把發展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動深入群眾,與群眾進行交流,了解群眾生活上存在的困難,同時要虛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做到情為民所系;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務程序,如,公共醫療衛生制度、城鄉養老保障制度、中小學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制度等,只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人民的利益才能有保障,才能實現逐步改善民生的目標。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在一個國家的發展過程中,民生問題是重中之重,我們只有解決好了民生問題才能促進國家經濟的協調快速向前發展。因此,在發展公共事業的時候也要注意改善民生、服務民生,公共經濟的發展作為國家的重點經濟對改善民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提高公共經濟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進一步推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不過,我們依舊要看到當前我國經濟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資金不足、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等問題會影響到我國民生的改善,影響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分析、了解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探討有效地解決方法,有針對性的來解決問題,盡最大可能提高公共經濟的管理水平,使人民享受到國家公共經濟的發展給人民帶來的有利影響,使民生狀況在完善的公共經濟管理水平下得到改善,實現改善民生、服務民生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齊海鵬,付伯穎.加強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對策[J].財經問題研究.1998(11)
[2] 郭澤保.縣級機構編制管理科學化探討[J].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03)
[3] 徐曉丹.從人力資源管理視角分析西方文官制度改革[J].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02)
[4] 沈萍.以德魯克的眼光剖析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讀蓋拉特《21世紀非營利組織管理》[J].現代商業.2008(30)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