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晨利
摘要:隨著企業管理觀念的更新,過去的財務績效評價指標已經不適合當代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無法為企業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這就需要企業根據經濟形勢以及自身特點,主動革新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指標,從而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水平,從而保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財務管理;績效評級;信息技術;多元化企業績效評價一直都備受企業的重視,對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有著重要意義,并且隨著經濟的發展,績效評價的指標也不斷革新。企業的績效評價作為財務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能夠有效反映出企業的經營業績,在評估目前財務狀況的同時預測企業以后的發展。
一、企業財務績效評價指標的概述
企業的財務管理實際上是一個G-W-G的過程。換言之,企業的資金從貨幣職能轉換為生產職能最終轉換為商品職能,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財務管理也經歷了資金的預算、使用以及回籠三個階段。目前我國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在這三個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在資金預算方面,由于目前企業大都是訂制化生產為主,因此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要根據產品來成立項目,然后在這個前提下來預算資金總額。不過在實施的時候,僅僅從成本分類的角度來說沒有太大的問題,問題在于管理人員受其專業領域的限制,往往難以正確處理物資采購以及人工費用之間的比例,從而使得實際資金消耗超過資金預算。在資金使用方面,企業為降低成本通常情況下會盡量提高資金利用率,這體現在實物形態上就是生產過程當中的成本控制工作。但是財務管理并不直接參與到生產過程當中,這就給生產管理人員以可乘之機,缺乏有效的監督,從而無法保證資金的利用率。在資金回籠方面,企業資金的回籠就是G這一環節,企業在擴大再生產的背景下,資金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不過由于受到內外部各種因素干擾,企業財務管理在這方面存在著不少問題,例如回籠數額漏損以及資金回籠延期等。
二、企業績效評價與財務管理的關系
績效管理與財務管理是息息相關的,財務管理當中的績效評價就被稱為財務績效,具體指的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在財務管理領域取得的各種成績,進一步來說則體現在償債能力以及盈利水平等財務指標。企業財務績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業經營水平,因此財務績效應當在企業經營績效的基礎上來實現,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好的企業績效并不一定意味著企業的財務績效水平較高。企業的績效評價與財務管理之間的聯系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一方面是全面性。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實現價值的最大化,如果從這一目標來看,企業盈利能力可以說是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不過在績效評價的過程中單純地強調盈利能力有著很多缺陷和不足,因為無論是哪家企業都處于復雜的社會關系當中,企業自身的生存以及發展同樣會各種關系的制約,因此企業如果不能處理好各種社會關系,那么自然難以得到來自社會方面的支持,社會甚至又可能給企業施加懲罰。這就要求企業財務績效指標當中應當增加對這方面影響的考量,而不能片面的追求短期利潤。
(二)另一方面是動態性。動態性體現在企業短期與長期財務管理目標之間的博弈。在確定績效評價指標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從長遠考慮,探討何種發展模式對企業的持續發展最為有利。財務管理過程中所謂的利潤最大化,其實質就是要求企業抓住目前的機遇而已,這樣一來就使得企業能夠用最快的速度發展壯大實力。這方面的績效評價指標就給企業提供了指導,要求企業能夠利用好眼前的發展機遇,但是這樣的績效評價指標同樣存在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企業長遠利益的考量,這就需要改變績效評價的指標,企業應當兼顧短期指標以及長期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財務績效評價指標的合理性。
三、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當中的績效評價
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目的就是建立一個能夠實現企業持續發展的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這樣的績效評價指標應當揭示出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當中的內在規律,同時還能夠相互聯系相互補充,最大限度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在這個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當中,具體設置那些指標以及這些指標如何進行設置,都會關系到財務績效評價結果的準確性以及科學性,進而影響到企業對發展方向以及發展戰略的調整,因此需要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
(一)平衡財務指標以及非財務指標之間的關系。這是因為財務指標往往有著短期性特點,而非財務指標則有著長期性的特點。兩者之間能夠實現有效的互補。通過平衡財務指標以及非財務指標之間的關系,能夠在重視企業短期業績的前提條件下,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那些通過損害長期利益而推動企業短期發展的行為。財務指標能夠體現出企業的經營結果,而非財務指標則能夠體現出企業的經營過程,對于企業而言,經營的結果和過程應當是統一的。這是因為如果能夠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那么自然能夠改善非財務指標。企業的財務指標以及非財務指標之間的結果有著一定的聯系,因此非財務指標可能會受到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而不單純地依賴企業的財務部門,例如市場份額的調查統計就能夠從社會上的一些調查機構來獲取。這樣一來,非財務指標就能夠避免財務指標玩數字游戲的傾向,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財務指標的科學性。也就是說,財務指標以及非財務指標能夠體現出一個企業在經營目標以及經營手段之間的統一。
(二)設置并提高非財務指標的量化性。企業要想加強財務管理績效評級指標的建設,就需要增設一些能夠反映出企業信譽方面內容的非財務指標。一個企業的信譽關鍵表現在能夠及時交付貨款、償還債務以及在發運貨物的質量有保證等方面的履行情況。除此之外,企業還應當增設一些能夠反映出客戶狀況的非財務指標。這是因為企業的目的就是為客戶創造價值,這就要求企業樹立為客戶服務的價值觀,引導管理人員將顧客與企業的市場戰略聯系起來,從而開拓客戶資源,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務收益。除此之外還應當盡可能地將那些非財務指標進行量化。雖然企業在對非財務指標進行定量分析的過程中,收集以及整理數據的工作都非常繁瑣,同時有很多問題妨礙對這些非財務指標的量化,但是企業應當意識到只有將非財務指標進行量化,才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評價過程、評價標準以及評價結果的科學公正。這就要求企業在考核財務績效非量化指標的前提之上,盡可能地做好定量分析工作,通過對這些指標進行定量分析,使得他們能夠得出一些較為直觀的數字結果。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技術手段日益豐富,使得過去那些難以進行量化統計的非財務指標有了量化計算的可能性。
(三)推動信息技術在財務績效評價指標的應用。進入新世紀以來,信息時代的特征愈發凸顯出來,信息經濟發展可謂如火如荼。信息時代一個最為關鍵的特征就是網絡信息成為新的技術手段。由于經濟生活中廣泛使用電腦,導致電子商務得到了飛速發展,也提高了企業之間信息共享的可能性,從而便于企業建立新的財務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新的財務績效指標可以建立在企業信息管理系統之上,企業可以考慮使用平衡計分法管理模式來構建新的財務績效指標,而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市場數據、財務信息以及運作流程方面的信息,從而加速財務信息在企業內部的流動,使得財務績效指標能夠隨時準確提供企業狀況,提高財務績效評價對企業管理的支持作用。目前大中型企業建設ERP系統正是信息技術在財務績效評價當中應用的體現。
(四)實現多元化的財務績效指標評價體系。一個企業的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非常復雜,這就要求企業做到評價指標的多元化,一方面要滿足政府宏觀調控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滿足客戶對企業評價的需要,同時還要便于企業進行自我考核以及評價。由于不同的主體對企業財務狀況有著不同的著眼點,這就要求企業在財務績效評價的過程中改革固定權重值的做法,嘗試建立多元化多權重的財務績效管理評價指標體系,根據主體、行業等方面的不同而規定每個指標的具體權重。
參考文獻:
[1] 黃屹,《基于財務管理目標的企業績效評價方法研究》,《時代經貿》,2012年09期
[2] 馬海莉,《財務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財經界(學術版)》,2008年08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