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鍵
居四十年,天津的味道已沁入骨髓,深悟正宗的天津味兒不在富麗堂皇的豪華酒店,也不在迷信自詡的“百年老字號”,天津衛的天津味兒,已隱匿在尋常的街頭巷尾的炊煙里。然現在的高樓林立,小街深巷變得少之又少,天津味兒被時尚的霧霾吞沒,不知所蹤。雖然天津菜是魯菜衍生的旁支,但獨有的咸鮮適口、醬味濃厚,儼然獨樹一幟。
天津的獨特風味在于各種早點。說得夸張一點兒,天津人是頭不梳臉不洗,就去爭相吃早點,那可是盛況空前。
【風味早點】
鍋巴菜,天津人叫嘎巴菜,具體由來,天津各個“大福來”的墻上介紹詳盡,你只要到了店里,便一目了然。做嘎巴,先要做煎餅,雜糧配比嚴格,每個店都有獨得之密。至于湯鹵要稀一些,配上小料芝麻醬、紅腐乳汁、辣油兒、香菜,再加上香油浸香干碎,那盛上一碗,你恨不得連舌頭都吃進肚。
提到煎餅,必須要說天津衛的煎餅馃子,郭德綱已經說得夠多了,羊骨頭湯和以綠豆為主的雜糧面,真個“鐺熱面稀攤開大”,磕開雞蛋撒上蔥花,煎餅翻個個兒,變成熟蔥,裹上油條,天津叫馃子,或者是馃蓖兒,北京叫薄(báo)脆,抹上面醬、紅腐乳汁、蒜蓉辣醬,再撒一點生蔥花,香菜梗兒切成的碎,卷好細嘗,真個“蔥多醬少卷上長”,嘴中徜徉幸福的味道。引號里的是天津的相聲名嘴兒送給煎餅馃子攤兒的對聯,當然還有橫批:“越吃越短”,傳神!
天津風味兒的早點里少不了素卷圈。最平常的綠豆芽兒,香菜末,紅粉皮兒,用芝麻醬、紅腐乳調餡兒,裹上特制的透亮薄面皮兒,卷成搟面杖粗細,用刀切成寸半長短,兩端蘸上面糊,擱進油鍋,炸至金黃,熱餅一卷,入口清爽,豆芽脆脆的,粉皮滑滑的,面皮酥酥的,層次分明,至尊享受。
用糜子面熬成糊狀,用炒熟的白芝麻末混上花椒鹽兒厚厚灑滿最上一層,用筷子再淋滿一層芝麻醬,不用餐具,只端著碗將其一口一口地嘬入嘴中,最終只剩干凈的空碗一個,這種美食叫面茶,這種吃法考驗你是否是正宗天津人。每年的秋冬換季,我都帶著家人連吃幾個早晨,因為不只是好吃,大量的芝麻還能宣肺氣,少痰嗽。
【海河兩鮮】
天津有句老話:“當當吃海貨,不算不會過。”吃海蟹,是天津人一春一秋的極致生活享受。海蟹當然是梭子蟹,撒幾粒花椒清蒸,搗幾枚蒜姜成泥,加老醋調勻,添幾滴香油提味兒,蟹肉蟹黃蘸著料,悠哉、游哉,神仙不換。天津人最絕的是不用任何工具,一只蟹螯,可以剔出所有的蟹肉,所以,真正的天津人,從不會為吃蟹犯愁,更不會浪費食材,暴殄天物。
七里海蟹面,打小就聽說過,是天津市最大濕地保護區七里海的獨特美食,只幾年前,偶一嘗試,至今不忘,它是用七里海當地的活河蟹搗出汁水,濾除蟹泥,用汁水和面,制成手搟面,清湯蔥花、一碗鮮得透頂,價值不菲,但我絕對認為這是成本極高的無尚美味。
河刀海快,天津人說的是兩種時鮮的魚——刀魚和快魚。快魚姑且不論,炸刀魚就是難得的美味,現而今刀魚不常見,逐漸高端起來,兒時記憶,簡單的裹上面糊炸酥,就是長輩桌前下酒的好菜,熱餅一夾,美味在手、幸福在口。
天津的紅燒帶魚,必須是本地的紅眼帶魚,去頭尾,凈內臟,用干面粉搓去白鱗,剪成兩寸長的魚段,放姜片、白酒腌漬,下熱油鍋中火煎制,要注意不裹面,而且是煎,不是炸。魚肉金黃時搭出,瀝凈浮油,蔥姜蒜八角炒香,帶魚入鍋,烹入甜面醬、醬油、糖、醋、料酒、鹽調好的汁,加水少許,大火收汁至紅油析出,盛出佐飯,難得美味。
天津人吃鰨目(mā)魚,先是燉肉,肥五花肉燉到九分,和煎好的鰨目魚再燉在一起,收盡湯汁,再略一回蒸,魚味九分肉一分,十分意境。
經典的天津美食里,貼餑餑熬(天津人讀nāo)麥穗兒應名列三甲,麥穗兒——坑沿兒河邊兒的小魚兒,只麥穗大小,用羊骨頭放釣簍中,假以時間便得,只是天津人將這幾百只小魚兒,每個擠肚掏腸,頗費功夫,由此,天津人的細致可見一斑。再將魚裹面,用餅鐺微油小火煲干,放入鍋中加蔥姜蒜料汁咕嘟,湯汁一定要沒過魚身,同時將玉米面團成餑餑狀,按扁貼在鍋壁上,一半必須浸到熬魚的湯汁里,小火慢燉,當湯汁收到露出整個餑餑,關火盛出,帶著魚香的餑餑,一面金黃軟糯,一面焦黃酥脆,和著麥穗兒的味道,真是享受。記得兒時吃外婆做的熬小魚兒,渾然是酥肉的味道,滿口滿鼻的肉香,后來才知外婆深諳:“此味亦彼味”——烹飪高深境界。
【時令佳蔬】
老天津衛地處華北,冬令季節只能吃到白菜、土豆、胡蘿卜等一些好儲存的蔬菜,不像現在細菜已不分節令。旱蘿卜(紅皮白瓤兒的那種)因為有一點兒發艮(gěn),常被老天津人做成“咸食”。選飽滿的旱蘿卜洗凈镲成細絲,放入生蔥花和蝦皮,約為旱蘿卜的六分之一,另外再將同樣量的蔥花和蝦皮,用油鍋炒香,烹少許醬油,使蝦皮染色,兼得熟蔥,倒入旱蘿卜絲、生蔥、蝦皮的餡兒中,一并攪勻,至出湯,再加入面粉適量,使餡料收住湯水即可,自始至終不放一粒鹽,用鍋或鐺將餡料攤成巴掌大小一片,兩面煎至金黃盛出,取熱餅夾之,鮮香滿口。
春韭剛下來,天津人便要做一種應節應令的美食——韭菜合子。韭菜擇凈,洗好,瀝水,白粉皮兒或細粉絲煮熟,棒槌馃子、姜一同切碎,加蝦皮適量,調節咸淡,和好備用,還可加鹽或醬油少許提味兒,用冷水和好的面,每個合子均需搟成八寸的圓面皮兩張,一張墊底將餡料放入,攤平約1厘米厚,面皮空出約1厘米的邊,另一張面皮覆在其上,沿邊兒捏嚴,取一圓碗,用碗沿兒在面皮白邊滾動,將多余面邊切去,又使合子口緊渾圓,取鐺烙熟,佐以小米粥、六必居的竹葉青,恬淡、清淡、平淡之中透出健康。直至現在,仍是天津人日常生活里的最愛。
【道地原料】
天津菜當然要用天津的作料:天津靜海的獨流老醋、利民牌兒的甜面醬、光榮牌兒的釀造醬油、沫沫的干辣醬、直沽高粱的白酒……不是做廣告,而是這些都是特產,就像四川的泡椒、大名府的香油、郫縣的豆瓣醬、紹興的花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此言不謬!
另外,天津郊縣出產正宗的食材和配料,雞腿蔥,四六瓣的蒜,青麻葉白麻葉大白菜,薊縣的酸棗、山核桃、板栗,沙窩的青蘿卜,小站的稻米,茶淀的葡萄……數不勝數,你不想做出好味道都難,前提是你會選材啊!
老天津衛的美食已成為曾經的經典記憶——起士林的西點,桂順齋的元宵,康樂的冰激凌,天寶樓的醬貨,至美齋的牛腱子,老城里西北角的羊湯,大悲禪院的素貨……無盡的美食任你饕餮,不識天津味兒,枉你錯過六百余年九河下梢的天津衛。能吃,會吃,研究吃,這就是天津老饕的生活。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