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項目基金: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科研項目,從設計的角度研究廣西“特色文化”,項目編號:200808LX173
摘要:
說到非物質文化人們很容易就想到了博物館,非物質文化就是在博物館展示出來,得到大家的認同和保護。博物館是一個不追求盈利,為社會發展服務,并且公開的永久機構,在設計學科參與非物質文化保護工作中,首要的就是對博物館的設計工作,同時達到對非物質文化進行保護。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博物館;設計學科
一、設計科學參與分物質文化保護工作的概念
對于非物質文化就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留下來的技術和思想,以及對傳統文化的保留,也就是博物館收藏的目的,主要就是收藏、保護、研究、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同時經過相關部門批準,向公眾開放非營利的社會服務機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設計科學參與非物質文化保護工作的同時也提高了非物質文化的可參觀性,對于博物館就是研究、收集、保護和傳播這些人類的見證物,非物質文化就是人類在日常生活中傳承的文化表現,這些都是和人類有著密切的聯系。也就是說博物館應當關注人,關注人的生活,關注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博物館固有職能,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博物館之間內在的必然聯系。
在非物質文化的保護過程中,博物館就是非物質文化的載體,這些文化都是通過博物館一一展示在人們的生活中,讓人們去了解非物質文化,對于這些都是具有一定形態和真實的寫照,博物館的藏品都是具有物質形態,是人們進步的對照物,對于非物質文化也就沒有物質形態,這些是通過文表現出來,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沒有物質形態但有物質載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物質載體包括了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文化場所和對其過程記錄的文字、聲音、影像資料。這些物質載體與博物館藏品之間有著相當大的交集。許多原來的博物館藏品可能因為其自身可以揭示某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與工藝而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物質載體,反過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物質載體又可能因其自身的藝術性被博物館收藏而成為博物館的藏品。這也就是博物館對非物質文化的展現形式,同時他們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設計科學參與非物質文化保護工作的意義
(一)設計科學保護非物質文化的精髓
非物質文化的精髓就是對人類歷史文化的傳承,對于非物質文化主要就是整理、發掘、弘揚、傳播主題文化的存在,這些都是通過博物館展示傳來,也即是設計科學的主題工作,對博物館精心的設計就能很好的展現非物質文化的主題,要做好對著文化主題的展示,也就必須對這些文化的載體進行設計,也就是要放置與此相關的藏品,同時設計一些輔助的展品,并對這些環境進行配套設計,這也就能夠充分的展示非物質文化的主題,同時也更好的提醒了人們,也就會更加注重非物質文化,也就會共同去保護非物質文化。
(二)設計科學加強了博物館的保護作用
非物質文化和一些具有形態的文化遺產是一樣的,都是人類祖先在歷史上遺留給我們的一筆珍貴的財富,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文化的多樣性、創造性和維護和平都起到重要作用。作為公益性文化機構,在這些任何方面都有著重要的聯系,然而保護文化遺產也就是博物館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也就是今天博物館的重要職能。作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性合作伙伴關系的推動者,博物館應創立跨學科、跨行業的方法,使可移動與不可移動、物質與非物質、自然與文化遺產融為一體。制定一定的標準,在設計科學種做好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工作,將物質文化和保護工作緊密的聯系起來。
(三)設計科學在非物質文化保護工作的地位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博物館在定義、藏品、文化、職責方面均有著緊密的聯系,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博物館的神圣職責。隨著全國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大規模開展,一套有別于原有的文化文物體系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體系正在逐漸形成。作為博物館工作者我們不禁發問:在這個正在形成體系中,博物館應當處于什么地位?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工作中,博物館應當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準確界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博物館的地位,對于博物館而言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令不行”,準確界定非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博物館的地位,是博物館積極參與非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基本保障。關于非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博物館的地位目前在國內還相對較少,在國際上也比較模乎,在此筆者遵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理論和博物館學的一般規律,將非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中博物館的地位以及非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博物館的作用。
(四)設計科學對非物質文化的重要性
每當說到博物館的功能時,我總是最喜歡引用史樹清先生的一句名言,即“藏文物、藏圖書、藏人才”,而歷史文物、圖書資料和專業人才都是開展遺產評價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在對遺產的調查與申報過程中說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內容必需有相應的作為道具或制品的文物藏品作為佐證,說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譜系必需以詳實的文史資料作為輔助,討論遺產的歷史淵源、文化價值必需要文博專業人員共同參與,探討論證。
三、結語
總而言之,設計科學參與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工作中,對物質文化的保護起到了促進作用,更加引起的人類對非物質文化的重視,博物館也會更好的理解文化遺產,使自己擁有的歷史文物、圖書資料、專業人才更好的發揮自身價值,同時也充分發揮博物館在遺產評價問題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參考文獻】
[1]莊杰.淺析設計學科參與非物質文化保護工作的意義[D].建設教育,2011
[2]陶慶.淺析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經濟價值現狀[D],2013
[3]朱祥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的價值理念[D].中央黨校,2009
[4]黃麗娜.淺析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經濟價值現狀和發展[D].經濟學校,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