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建國 陶偉林 劉曉波 包忠憲 李軍
導讀:重慶甘藍分為淺丘平壩和高山種植兩大區域,實現春、夏、秋、越冬甘藍周年供應。其中春甘藍以平頭類型為主,牛心甘藍為輔;夏甘藍以進口品種為主;秋甘藍以重慶自育品種為主;越冬甘藍以日韓進口品種為主。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對專用型品種需求增加,葉球朝大型化和小型化兩個方向發展,對品質的要求空前提高,特殊甘藍品種需求增加。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和蔬菜消費國。蔬菜生產也是我國種植業中效益最好的產業之一[1]。近年來,重慶市蔬菜產業發展形勢良好,蔬菜產業已經超越糧油成為第一大種植業,2012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達到65.3萬hm2和1 509.3萬t,連年突破歷史新高。甘藍是我市普遍栽培的一種重要蔬菜,全年播種面積5萬余hm2,在蔬菜栽培和供應中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以潼南、江津為代表的秋冬甘藍生產基地和以武隆、巫溪為代表的高山甘藍生產基地,在全市蔬菜均勻供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促進農民增收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據調查,目前重慶市場從事甘藍種子種苗銷售的主要企業共有45家[2],共經銷國內外科研單位、種業企業的甘藍品種172個。其中春甘藍品種63個,占36.6%,夏甘藍品種18個,占10.5%,秋甘藍品種78個,占45.3%,越冬甘藍品種8個,占4.7%(表1),特菜甘藍品種5個,占2.9%。目前國際和國內甘藍育種水平較高,除少量特用甘藍外,98%以上為雜交一代品種。
重慶地區甘藍按種植區域可以分為淺丘平壩和高山種植區兩大區域。
淺丘平壩種植區以渝遂高速公路沿線蔬菜主產區和區縣自供蔬菜基地為代表,甘藍品種按種植季節分,可以分為春甘藍、夏甘藍、秋甘藍和越冬甘藍。春甘藍,每年10~11月播種,翌年 4~5 月收獲;夏甘藍,每年 3~5 月播種,6~9月收獲;秋甘藍,每年6~7月播種,11月至翌年1月收獲;越冬甘藍,每年8月播種,翌年1~3月收獲,各品種栽培面積等見表1。淺丘平壩地區甘藍播種面積占全市甘藍播種面積的70%以上,其中,秋甘藍播種面積最大,春甘藍次之,越冬甘藍面積穩步增長,夏甘藍面積較小(表1)。
高山甘藍種植區以武隆仙女山、巫溪紅池壩等海拔1 000~2 000 m高山蔬菜基地為代表,雖然播種面積不足全市面積的30%,但是擔負著調節全市秋淡蔬菜重任,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高山甘藍一般可播種兩季,分別在3月下旬和6月下旬播種,種植品種相對集中,選用平壩種植區栽培面積較大的春甘藍和秋冬甘藍品種,主要品種為西園四號、西園六號、京豐1號、寒勝、聚豐園等。
重慶地區種植的甘藍品種按甘藍葉球的商品性狀和消費習慣,還可以分為平頭甘藍、高圓形或厚圓形甘藍、牛心形甘藍、特菜甘藍,各品種代表及種植比例見表2。

表1 重慶淺丘平壩區甘藍的代表品種及播種面積

表2 重慶不同葉球形狀甘藍品種及種植面積
重慶甘藍種植以商品蔬菜種植為主,農家自給自足部分極少,這決定了甘藍生產以基地化、業主化生產為主。為了便于生產管理、運輸和銷售,基地和業主在甘藍生產方面品種選擇趨同,主導品種優勢突出,播種面積前3位的品種占當季甘藍播種面積的比例往往高達80%~90%。從葉球形狀來看,除春甘藍有少量牛心形和高圓形甘藍外,重慶地區以種植平頭或扁圓形甘藍為主。其中,春甘藍以平頭甘藍為主,主導品種是京豐一號、西園11號[3],牛心甘藍為輔,主導品種是春豐、西園春1號,高圓形甘藍較少,有春眠、爭春等;夏甘藍以進口品種為主,主導品種是夏盛、夏王等;秋甘藍以重慶自育品種為主,主導品種是西園四號、西園六號、渝豐三號等;越冬甘藍以日韓進口品種為主,主導品種是寒勝、寒將軍等。
重慶種子市場蔬菜種子主要銷售企業45家,銷售172個甘藍品種,部分企業以引進推廣為主,大部分企業自己推出品種。從品種構成看,國外引進品種,主攻夏甘藍和越冬甘藍;江蘇和上海農科院為主的品種,主攻春甘藍的牛心形和高圓形甘藍;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的京豐一號,雖然已經推出近30年,但是在平頭形春甘藍中仍占主導地位;以西南大學、重慶市農科院和重慶九龍坡區農技站為主的科研單位,育成品種西園系列、秋實系列、渝豐系列甘藍,在平頭扁圓形甘藍類型中占據優勢地位,同時也占據了重慶甘藍播種面積的50%以上的市場份額。
以日本、韓國、泰國為主,歐洲品種較少,國外進口品種具有品質優、抗性好等特點,主攻重慶夏甘藍和越冬甘藍類型。如夏甘藍市場,泰國正大的夏王、日本協和的夏盛;越冬甘藍市場,日本瀧井的寒勝、寒將軍等,均在細分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且在高山蔬菜種植區也開始迅猛擴展。
重慶的甘藍品種,經歷了常規品種、雜交品種、細分專用品種的變化歷程。種植品種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消費需求、市場需求變化而變化。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農民以常規品種自留種為主,當家品種是黑葉小平頭和大楠葉等,產量低,品質也較差,種植季節很受限制;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我國經濟迅猛發展,“菜籃子”工程的推進,專業化的蔬菜生產基地逐步建成,甘藍的市場需求增加,以當時的西南農學院園藝系為主的西園四號甘藍推出,同時引進了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的京豐1號甘藍,重慶的甘藍種植進入了雜交種主導的時代,同時因為冬性較強的京豐1號甘藍的引入,我市春甘藍的栽培開始大面積發展;20世紀90年代后,夏光、晚豐、中甘系列等甘藍的引入,渝豐系列甘藍、西園系列甘藍的推出,更加豐富了甘藍生產,初步形成了多季節、分批次上市的甘藍生產格局;進入21世紀,隨著《種子法》的實施,蔬菜新品種不用審定可以直接推廣,重慶蔬菜種子企業自育自銷、引進推廣品種的步伐大大加快,推廣銷售的品種數量達172個,達到了歷史新高,其中四川全興種業的聚豐園、日本瀧井的寒勝等甘藍在秋甘藍和越冬甘藍市場表現不俗。通過種業企業引導,種植企業選擇,市場需求導向,重慶甘藍生產逐步形成了分季節、專用品種主導的格局,甘藍主要以平頭扁圓形為主,要求葉球緊實,葉色翠綠,葉質脆嫩,口味回甜,品種抗逆性強,單球質量3~4 kg。
①專用型品種需求增加 為了實現甘藍的周年生產、周年供應,市場要求不同播期均有相應的專用品種對應,以實現最佳收益。重慶地區本以秋甘藍為主,西園四號等品種很好地滿足了要求,但是,為了提高種植效益,不僅需要冬性強、耐抽薹、高產的春甘藍品種,如春豐007等[4],也需要耐熱、抗病的夏甘藍專用品種,還需要耐抽薹、耐裂球、采收期長的越冬甘藍專用品種。
②葉球朝大型化和小型化兩個方向發展 重慶甘藍以基地栽培、集團消費為主,家庭消費為輔,市場需求很大。集團食堂消費甘藍,要求甘藍朝大型化方向發展,要求甘藍越大越好,越緊實、越耐儲運越好。家庭消費需要甘藍葉球向小型化發展,要求品質佳、口感好、有營養等,從農業種植的角度看,要求適宜密植。
③對品質的要求空前提高 由于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們消費甘藍,已不再是簡單地需要甘藍作為一道蔬菜上桌即可,對甘藍的品質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首先要安全,農殘不能超標,必須達到無公害蔬菜標準;其次色澤,重慶地區要求新鮮翠綠,蠟粉過厚不受歡迎;口感,要求脆嫩化渣,口味微甜;營養豐富,維生素和各種營養成分均衡。
④特殊甘藍品種需求增加 消費者口味需求的變化,對用于西餐的紫甘藍、抱子甘藍等特殊甘藍品種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些觀賞用途的甘藍也開始引進栽培。
由于甘藍不是重慶市的主要農作物,品種不用審認定即可進入市場銷售,進入重慶市場的甘藍品種較多。這種管理模式,雖然激發了種業企業推廣新品種的積極性,確實也涌現了一些優秀的甘藍品種,但是,由于企業間競爭及利益關系,同一品種多個名稱、種業企業貼牌銷售現象嚴重,造成種植者難以識別真正的優良品種。部分經銷商對品種的產量、抗性等宣傳過度,或者部分經銷商對引進品種在重慶的表現掌握不夠全面,急于引進,造成種植農戶選擇品種失當。
甘藍是重慶一個很重要的蔬菜類型,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成熟的蔬菜基地種植農戶,能夠很快地接受科技人員提出的新品種種植技術,科學安排生產,但是,隨著蔬菜基地的擴大,進入蔬菜種植業其他行業業主的增加,一些非專業人員種植甘藍的技術水平很低,有些業主根本忽視甘藍基本的遺傳規律,忽視播期對越冬甘藍、春甘藍先期抽薹的影響[5],人為按上市時間倒推播期,導致先期抽薹,造成生產上的浪費和損失。
秋季的溫度、濕度和光照利于甘藍生長,因此秋甘藍栽培失敗的情況很少,為重慶地區甘藍的主要栽培季節。但市場需要甘藍周年生產周年供應,夏甘藍、越冬甘藍、春甘藍的栽培就成為了必要的補充,特別是越冬甘藍和春甘藍栽培,甘藍上市時間處于重慶的3~5月春淡季節,售價較高,種植效益高,農戶種植意愿高。但是,甘藍屬于綠體春化型作物[6],受品種本身耐抽薹能力和以溫度為主的氣候的雙重影響,越冬及春季栽培甘藍即使采用正確的栽培技術,生產上也容易出現先期抽薹現象,造成種植農戶經濟受損。
重慶甘藍種植,基本達到周年生產周年供應的平衡,但是,大面積蔬菜生產始終具有一定的盲從性,致使甘藍的播種面積往往過于偏大或不足,造成有時蔬菜銷售不暢,市場批發價低至0.1元/kg,極大地挫傷菜農的積極性。因此,適當發展甘藍深加工,發展脫水蔬菜,對市場進行有效調節,是發展甘藍產業的一大趨勢。
隨著國外品種的進入,種子市場采用獨家壟斷經銷等模式,加之部分不法經銷商囤積居奇,抬高蔬菜種子售價,致使農民甘藍生產用種成本日益增加,有的達到100多元/667 m2,農戶生產負擔過重。
重慶市是全國甘藍育種的主要區域之一,具有在甘藍領域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的西南大學和應用科研實力較強的重慶市農科院等科技力量,在平頭扁圓形甘藍研究方面處于國內前列。政府應加大對科研的投入,促進科研自主品種研發,特別是促進越冬甘藍和春甘藍的研發,替代進口品種,保證重慶農戶能種植質優、廣適、抗逆的甘藍,同時種子價格公道,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重慶和全國各地一樣,秋甘藍的種植基本能達到豐產,但是,為了獲得更高的種植效益,并且實現甘藍的周年供應,越冬甘藍和春甘藍的種植是其重要的一環。重慶地區秋天溫度較高,1月溫度較低,而且每年各地的低溫出現也不均衡,甘藍作為綠體春化型作物,極易因前期生長過快,植株較大,通過春化而先期抽薹。除了播期不當等因素外,氣候和品種本身的抗抽薹性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為了防止先期抽薹而生產失敗,建議進入重慶市場的越冬甘藍和春甘藍都應該由專業的科研單位統一進行適應性試驗,摸清各品種的耐抽薹能力,同時,對耐抽薹能力強的品種進行播期試驗,確定越冬甘藍和春甘藍的安全播期,形成種植建議,供農戶采用。這樣,除極少數極端氣候條件外,能夠極大地減少每年越冬甘藍和春甘藍的先期抽薹現象,減少種植糾紛和農戶損失。
重慶城市的迅猛發展,帶來了生產基地的快速發展,新基地新業主對甘藍的栽培技術掌握不夠,主要的科研單位、農技推廣部門,應主動到田間地頭,深入基層,傳授技術,傳經送寶,指導農戶安排生產,安排茬口,實現科學種田,良種良法配套。
種子管理部門應加強種子經營單位的種子質量管理。種子生產經營單位應辦理“四證”,即種子生產許可證、種子經營許可證、種子檢疫證和種子質量合格證,并嚴格按《種子法》規范標識標簽內容,方可進行市場流通。管理部門還應該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打擊同一品種多個“帽子”,解決農戶無法選擇品種的問題,打擊為獲得暴利,壟斷經營,囤積居奇,造成農戶生產負擔過重的問題。
農業主管部門在科研單位引種篩選的基礎上,結合生產實踐,應當作出主導品種推介,對夏甘藍、秋甘藍、越冬甘藍、春甘藍和高山甘藍分別推薦2~3個主導品種,供種植農戶選擇,同時配套提供先進適用技術,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1]李建斌,王神云,王紅,等.“春豐007”等甘藍系列品種的選育及應用[J].中國科技成果,2010(22):46-48.
[2]黃任中,鐘建國,呂中華,等.重慶辣椒品種市場需求變化分析[J].南方農業,2010(7):42-44.
[3]任雪松,李成瓊,宋洪元,等.春甘藍新品種西園11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011(2):94-96.
[4]龔利強,黃凱美,駱銀兒.播栽期對越冬春甘藍先期抽薹和產量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08(1):13-14.
[5]方智遠.甘藍栽培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