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水 于德科
導讀:碭山縣辣椒制種經20余年的發展,目前雖然面積有很大增加,但制種產量卻大幅下降,安徽省碭山縣種子管理站通過調研及與農戶座談,找出了碭山縣辣椒制種產量低的原因,即重茬、落花落果、授粉操作不當及制種隊伍不穩定等,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碭山縣辣椒制種有一定的歷史,由1989年江蘇省農科院的一家代繁制種,發展到2000年與重慶農科院、重慶科光種苗公司、安徽農科院綠色食品研究所、湖南湘研辣椒研究所、江西南昌蔬菜研究所、河南開封蔬菜研究所等11家科研院所或種子公司制種。2000年后,碭山縣陸續注冊辣椒制種公司20余家,并成功選育了碭椒系列、益農二號、玉皇椒王、世紀大椒、香辣8號、泡椒王等20余個雜交新品種。目前制種面積穩定在166.7 hm2,而制種總產量在15萬kg。但制種單產大幅下降,由20世紀90年代667 m2平均75 kg左右減產到目前的40 kg左右。我們通過多方調研及同制種戶進行座談,找出了我縣辣椒制種產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重茬種植多發生在老制種區,低產主要是病蟲害發生較重及連作障礙等原因引起。
①病蟲害發生嚴重,辣椒死棵現象普遍發生 由于辣椒制種田保護地設施的相對固定,造成連年重茬種植,土壤中病殘體數量及病原菌數量不斷增加,加之保護地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適宜病蟲害的發生,進而造成大面積死棵。造成辣椒死棵的病原菌主要有細菌和真菌,如,細菌性青枯病,真菌性猝倒病、立枯病、疫病、莖基腐病、根腐病、枯萎病和菌核病等。
②多年連作,產生連作障礙,土壤鹽漬化現象較為嚴重 由于辣椒制種經濟效益高,農民舍得投入。據調查表明,在不計算有機肥用量的情況下,碭山縣辣椒制種田平均每667 m2施純N 78.5 kg、P2O555.7 kg、K2O 48.3 kg,長期大量施肥,用肥量嚴重超標;在肥料品種上,又偏重氮、磷肥,輕施鉀肥,有機肥用量較少,甚至不用有機肥。造成土壤鹽漬化嚴重,土壤中微生物生態失衡,根瘤菌數目和固氮能力下降。
①種植密度過大或過小 種植密度決定棚內總株數,直接影響制種產量。農戶有時沒有根據品種性狀確定種植密度,導致種植密度過大和過小。種植密度過小,種植株數少,肯定產量降低;種植密度過大,植株生長受影響,病蟲害發生加重,制種產量也不會太高。
②授粉后的肥水管理 授粉后肥水管理對辣椒種子的千粒質量影響很大。授粉期一般在30天左右,授粉結束后,辣椒將進入結果盛期,單株坐果數量增加,需肥水量也相應增加。制種產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后期肥水管理沒有跟上,造成后期種子發育差,有效種子數減少,種子千粒質量下降。另外授粉結束后,不進行整枝及打頂,造成養分的消耗,也影響辣椒制種產量。
③授粉期間的管理 栽植母本的大棚溫度控制不好,棚內小氣候環境不適宜授粉的環境要求;授粉期間采取大水澆灌或不灌水,地面過濕或過干,致使棚內濕度不適宜授粉需要環境,授粉效果差;另外存在追施氮肥偏多、磷鉀肥不足的現象。
①生理方面 在枝葉徒長的條件下,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不平衡而造成落花落果。開花結果的植株需要養分比較大,特別是辣椒盛花期,開花數多,消耗養分量大,致使養分供應不足落花落果。另外授粉數目過多,果實之間競爭養分,也會造成落花落果。在授粉過程中,去雄不慎損傷柱頭或忘記授粉,而造成子房不能正常受精,而產生花果脫落。
②溫度及肥水管理 a.溫度管理。辣椒花粉萌發最適棚內溫度是20~26℃,土壤溫度為17~22℃,高于或低于這一溫度范圍,都會影響植株生理活性和花粉萌發,而引起落花落果。
b.肥水管理。單一或過多施用氮肥,使植株徒長,并加重多種病害發生。有的肥料不足,植株生長勢弱,還會降低對開花坐果的養分供應。土壤漬水,導致根系缺乏氧氣而生長發育受阻,時間過長會使根系腐爛,根系的吸水吸肥能力減弱。土壤過于干旱,加之地上部高溫蒸發量增大,影響植株對肥水的吸收和運轉,造成植株生理失調而落花落果。
③病蟲害的影響 碭山縣大棚辣椒有炭疽病、病毒病、疫病、日燒病等病害,蟲害有蚜蟲、紅蜘蛛、白蜘蛛、棉鈴蟲、煙青蟲等,它們有的是直接侵害或為害花果,有的侵害或為害植株的根莖葉等營養器官,致使植株生理活性降低或造成植株死亡,而引起落花落果。
①父本花粉 在采摘父本植株上的花蕾時,有的過早或過晚。有個別制種戶圖省事,使用不新鮮花粉,隔日甚至3~4天的花粉。致使花粉的質量降低,而影響授粉受精。
②授粉操作 授粉過程中,在尋找可以授粉的花蕾時,不注意用手扒枝葉,容易造成辣椒枝葉折斷。此外,在扭花冠時,手用力不均勻弄傷或折斷花柱。在同一節位上如有幾朵花,授粉不注意而損傷其他花蕾和已授過粉的花柱等。
③母本花蕾 授粉沒有選擇最佳蕾齡,有的選擇的花蕾小,花還是綠白色,此時花柱還未成熟,則不易坐果,產籽量也少。
目前碭山縣辣椒制種隊伍不穩定,由于我地年輕人一般每年都出去打工,造成制種人員流動性較大。在雜交授粉開始前缺少對授粉人員及管理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制種工人質量意識不強,授粉技術不夠熟練。
①降低病蟲害基數 根據具體情況實行輪作,更換耕作層;清理田園,深翻土地;高溫悶棚;使用高效低毒殺菌劑處理等措施,以降低土壤中的病原菌及蟲卵的基數,減輕病蟲害的發生。
②科學合理施肥 制種棚實施配方施肥,施用配方肥、生物菌肥及緩釋肥;增施有機肥,推廣秸稈還田;施用沼液、沼渣肥;種植綠肥還田;克服土壤連作障礙及土壤鹽漬化,而引起的辣椒死棵現象。
①種植密度 為方便授粉操作和灌溉,母本田每畦一般栽植2行。畦面的寬窄,要根據母本的特征特性而定。母本熟性較早、生長勢不強、授粉后坐果率高的品種,含溝畦寬在1 m左右較為適宜;母本生長勢強且不易坐果的品種,畦面及溝要適當放寬一些,寬度應在1.5 m左右。一般株距在0.30 m左右,667 m2種植 3 000~4 000 株。
②加強授粉后的肥水及溫度管理 辣椒坐5個果以后,必須進行根外追肥。在早上授粉前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以提高授粉質量。授粉結束,辣椒進入結果盛期,應結合灌水進行追肥,以滿足果實充分膨大和種子發育的需要,每667 m2施用低氮高磷高鉀復合肥30~40 kg。
授粉后期,棚內溫度較高,應在晚上灌水。灌水同時要適當控水,要即灌即排,灌水不要漫過畦面。另外授粉結束后,要進行整枝、打頂,以減少養分的消耗。
③授粉期間的管理 棚內要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以形成相對穩定的小氣候。授粉期間要小水勤澆,保持地面濕潤,以提高授粉效果,同時要少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提高制種產量。父本于開花中后期,要適當控水,以延長花期。
①培育壯苗、加強肥水管理 加強苗床管理,壯苗定植。科學合理施肥,在精細整地,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及時追肥,在追施氮素化肥的同時,應搭配施用磷、鉀肥。在授粉之前,可以葉面噴施硼肥、鈣肥等微肥。在授粉前1周內,如果不嚴重缺肥不必追肥,以免因植株徒長而引起落花落果。從定植到采收,應灌水4~5次,灌水應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嚴禁晴天中午灌水。灌水最好采取膜下暗灌,以降低棚內濕度,減輕病蟲害的發生。
②提高授粉質量 合理配置父母本的種植比例,及時去雄授粉,嚴格去雄授粉的操作規程,以提高人工授粉的質量。父本的定植要足夠,以保障授粉期間特別是前期的花粉供應,父母本種植比例應在1∶4以上。合理安排播種和定植時間,使辣椒開花時間處于最適宜授粉的溫度,授粉應選擇溫度在20~25℃、6:00~10:00 進行,以保障授粉質量。
③選擇適宜花蕾層授粉 在授粉前及時對植株進行整枝,去除內膛較細弱枝,開始授粉前,把四母斗以下的花果全部去掉,應選擇四母斗以上的大花蕾去雄授粉。授粉結束后,要把沒有雜交的花及花蕾摘除,保證雜交果養分供應充足。
④及時防治病蟲害 病蟲害防治以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以種子消毒、苗床及營養基質消毒、棚室消毒、定植用藥、加強栽培管理、藥劑防治等綜合措施進行防治,藥劑防治要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農藥。
①使用優質父本花粉 在制取花粉時,要采摘父本植株上快開放的花蕾,即花冠充分發白,前端稍裂的花。應使用當天的新鮮花粉,不用隔日花粉。因新鮮花粉活性強,萌發率高。
②規范授粉操作 授粉過程中,尋找可授粉的花蕾時,盡量不要直接用手扒葉片,可用手提著植株上部的幾個葉片,輕輕扒開,以防止辣椒枝葉折斷。在扭花冠時,動作要輕,以防弄傷或折斷花柱。在同一節位上如有幾朵花需要授粉,操作時不要損傷其他花蕾及已授過粉的花柱。
③選擇最佳授粉蕾齡 最佳的蕾齡為花蕾充分膨大、花苞已變為白色、用手輕輕一捏即開裂。這樣的花蕾,花柱已經成熟,花藥尚未開裂。選擇這樣的花蕾授粉結籽多,產量也相應增加。
必須建立一支穩定的制種隊伍,雜交授粉開始前進行必要的授粉操作等技術培訓,加強責任心教育,使制種授粉人員有高度的質量意識和熟練的授粉技術。
管理人員要對制種田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操作督導。對授粉時期的選擇、花粉的制取、花粉器具的發放、授粉期間授粉質量的檢查、辣椒紅熟果的采收、種子的晾曬等每個環節加強管理,以保障辣椒種子產量和質量。
[1]韓建明,張煥麗,楊愛國.辣椒大棚雜交制種高產技術[J].辣椒雜志,2001(2):35-36.
[2]樊菊花.辣椒雜交制種高產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09(2):28-30.
[3]張生清,李方華.辣椒雜交制種技術[J].河北農業科技,2008(22):20-22.
[4]張存松,霍治邦,劉宏,等.提高辣椒制種產量的技術措施[J].種子科技,2006(3):54-55.
[5]許明.蕭碭地區辣椒制種的現狀與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