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韋炳華,元剛
1.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廣東 廣州 510080;2.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病科,廣東 廣州 510080
我國臨床藥學起步較晚,各院校設立臨床藥學專業的時日尚淺,其學制、課程設置等都處于嘗試、摸索階段。筆者曾有幸前往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芝加哥分校藥學院(Schoo l o f pharmac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培訓半年,期間參加該校Pharm. D.學生的理論課程,深有體會。故此面向科室內部本科實習生,仿照美國教學模式,進行了《臨床藥物治療學》實踐課程的教學嘗試。
2013-2014學年在我院實習的本科畢業實習生,共31人,分別來自廣東藥學院、廣東嘉應學院。
2.1 理論課講授 向學生講授《肺炎》課程,側重于社區獲得性肺炎,具體內容包括:定義、臨床診斷、臨床指南、流行病學、鑒別診斷、療效評估、發生機制、嚴重程度評估、監測指標、臨床分類、病原體確定、疾病預防、臨床表現、治療。授課內容參照醫學教科書[1,2]、臨床藥物治療學教程[3]、疾病指南[4]。
2.2 臨床案例 為一社區獲得性肺炎病例,案例后附8個思考題(見表1)。學生對照理論課課件,進行課堂討論,時間為1小時,最后回收案例。
2.3 課堂反饋 由學生填寫《學生反饋表》,以考察課程效果,內容見表2。
3.1 思考題回答情況 大部分學生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問題,只有5名(16.13%)學生完成了全部問題。完成率最高的問題是問題1和問題4,幾乎所有學生都完成作答;問題8作答率最低,只有6人作答,且所答均不完整。問題6、7學生較為熟悉,但是由于排序靠后,部分學生沒有來得及作答。

表1 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案例思考題Tab1 Questions for theclinical case of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表2 學生反饋表內容及反饋得分Tab2 Student feedback and feedback score
3.2 課堂氣氛 大部分學生都傾向于獨立完成,再三提示學生可以進行討論之后,才有小范圍的討論。課堂上學生提問主要是針對問題2、3。
針對問題1,學生認為最重要的內容(得分,滿分5分)分別是治療(4.74)、臨床表現(4.68)、案例分析(4.48)、鑒別診斷(4.42)、臨床診斷(4.35);得分最低的內容是臨床指南(3.74)、流行病學(3.58)和定義(3.55)。問題2至問題6的得分見表2。對于問題7,學生最希望了解的病種為腫瘤和感冒,各占22.58%,其余疾病還有高血壓、糖尿病、胃炎等。
我國傳統的藥學教育重于培養藥學工業從業人員,輕臨床應用,因此接受傳統教育的藥學畢業生,由于缺乏基本的臨床知識,臨床實踐能力不足,開始從事臨床藥學相關工作時常常感覺無所適從。美國Pharm.D.教學模式的發展已有多年,形成了先進的教育模式,其完善的課程體系、充實的實踐安排等都對開展臨床藥學教育具有啟發意義[5]。教學中采用權威的教材和案例書籍[6],但此類書籍由于案例書寫、度量衡計量單位的不同等,不適于直接使用。
本次教學面向的學生均接受傳統藥學教育,因此,在首次面對臨床案例時,遇到各種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項目,不知道意思何在,因此無法順利地完成作答。只有在課件中可以很明確地找到答案的思考題完成較為理想,如問題1和問題4。問題2和問題3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對照相應指標進行計算;由于對于該指標不熟悉,學生課堂上問題集中針對這兩個問題。問題8綜合性較高,要求學生在指南中推薦的若干治療選擇中,選擇其中一個具體地闡述給藥劑量、間隔、給藥途徑、監測參數等,少有學生能完成這一項,甚至無回答完整的學生。1990年,Hepler等[7]明確提出藥學服務或藥學監護、藥療保健是藥學實踐的宗旨。我們的學生缺乏的,恰恰就是開展藥學服務與藥學監護的能力。總體而言,作答情況并不理想。
從學生的反饋意見看,學生們認為對于病種而言最重要的是臨床表現、治療,符合實際。但是診斷相關的選項排名靠前,表明學生對于藥學在臨床醫療實踐中的作用把握不夠。學生們認為臨床指南的重要性較低,與其臨床經驗少有關,實際上臨床指南在實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案例分析的排名較前,說明學生們認可在理論課后通過案例學習,加深對課程理解的作用。問題2至問題6考察學生們對于教學效果的自我感覺,4題得分平均分數較低,為3.47(3.10-3.90)與作答情況不理想相符。學生對本次課程的綜合評價較高(問題6)以及對繼續學習其他病種的積極性體現出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的認可。
本次教學嘗試采用美國教學材料,經過適當修改,向學生試行美國的教學模式。作為首次嘗試,盡管作答情況不理想,但是學生認可新的教學形式,為探討新的臨床藥學教學模式提供參考。因此參考美國Pharm.D.培養模式,在理論學習之后,通過實例加深學生對病種、相關指南、治療方法的認識,將知識運用于模擬實踐中,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可迅速適應,從而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同時可注意收集典型案例,編寫精品教材,加快臨床藥學專業教材建設。
[1] 葛均波, 徐永健. 內科學(第8版) [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67-71.
[2] 王吉耀. 內科學(第2版)[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7-27.
[3] 王秀蘭譯. 臨床藥物治療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102-106.
[4]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 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 2013,20(02):11-15.
[5] 閆冠韞,杜智敏,孫建平. 美國臨床藥學教育模式差異的啟示[J]. 藥學教育. 2012,28(01): 4-6.
[6] Schw inghammer TL. Pharmacotherapy casebook: a patient-focused approach(8th edition) [M]. New York: M c Graw-Hill, 2011:311-313.
[7] Hepler CD, Strand LM.Opportun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pharmaceutical care[J].Am J Hosp Pham, 1990,47(3):5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