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萍
【摘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在基層醫院護理工作的應用。方法:通過教育轉變觀念,責任護士將優質服務貫穿到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過程,通過考核總結、滿意度大幅度提升。結論:基礎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活動,保證護理質量。
【關鍵詞】優質護理;基層醫院;應用;評價
隨著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提高,及醫療市場由技術競爭轉向服務競爭[1]。以“病人為中心”,創造我們自己的護理品牌[2],我院于2012年1月陸續在全院病區開展了優質化護理服務,通過兩年的運行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優質護理的服務內畫
我院在以“病人為中心”的基礎上要求護理人員將優質護理服務貫穿到每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全過程,提供一條龍的親情式護理服務,要求所有的護理人員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合作后有謝聲、遇到有來人有詢問聲、工作不到位或失誤有道歉聲、接聽電話有問候聲、在服務過程中接待熱心、護理細心、解答耐心、接受意見虛心、對患者有同情心、對工作有高度責任心,讓患者及家屬對服務工作放心。
推行方法
為轉變觀念:全院各病區的護士長,分批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接受各種形式的培訓,轉變觀念,在集中對全體護士采取,講課、護士長談心得、座談等方式,使大家轉變服務理念。
每個病區設立一名辦公室班,負責接待新患者入院,患者入院后按入院服務流程接待。
每個病區根據床位數,設立2~3個護理組,每組設立一名組長,3~4名責任護士,分床到人,每位責任護士負責≤8名病人,每位責任護士對所管的病人從入院到出院進行8小時上班、24小時責任,對轉入院病人責任護士執行入院告知流程,為患者做各項治療與護理時執行“測量生命體征流程、晨晚兩護理流程、靜脈輸液流程、采血服務流程”為患者做健康宣教時執行“藥物指導流程,休息活動指導,飲食指導及心理疏導”,每位責任護士對所管的病人做到十知道。患者出院時執行出院指導流程,送病人到門口。
督導檢查
科護士長在優質護理開展過程中,要帶頭使用文明用語及禮儀服務規范。每天參與床頭交接,對病區重點病人做到心中有數,每天至少三次深入病房,檢查責任護士的工作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護理部設立質控組,不定時對每個病區進行指控檢查,并將存在的問題分別記錄在質量控制考評本上,立會分析愿意,落實下整改措施。每個月在各病區進行評比,落實績效考核。
效果評價
統計學方法:數據處理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所得數據采用X2檢驗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
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護理質量得到明顯提高。住院患者滿意度大幅度提高,減少了醫患糾紛[3]。優質護理服務在護理工作中的開展進一步明確了護士的職責,激發了護理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了護士綜合素質和護理技能,充分體現了護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楊華利,王海桃.人性化護理在護患關系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上旬刊),2008(1):24-25.
[2]羅月英,吳錦梅,饒楚梅,等.責任護士競爭上崗的做法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08,8(2):52-53.
[3]杜瓊媛,盧麗萍.優質服務示范病房的實施與效果[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1(1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