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
(日照市工業學校,山東日照 276826)
淺談教育技術探析
——在專業課教學中如何滲透職業道德教育
鄭燕
(日照市工業學校,山東日照 276826)
職業道德教育與專業技術課程教學間相互具有滲透性。專業課教師要結合課程特點幫助學生樹立職業道德觀念,養成職業素養,使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前在職業道德方面得到加強,以達到職業技能與職業道德共同提高。
專業教學 滲透 職業道德教育
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期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在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掌握所從事行業的知識、技能,還應具備愛崗敬業、履職盡責及職業紀律、作風等基本素質。而中職學校的職業道德教育往往只局限于政治課,在專業學科教學中卻很少體現,很難使專業技能與職業道德更好地結合在一起,也很難達到培養德技雙馨的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專業學科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科學系統地滲透職業道德教育,對培養高素質人才會起到關鍵作用。下面,筆者以機電專業課程為案例,談談在專業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職業道德教育。
每一個教師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不管是有意或者是無意都會影響著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因此,每個專業課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充分利用各個課程的特點,有機滲透職業道德教育。根據培養目標的行業特點,突出不同的職業要求,不僅有利于專業知識的傳授、專業技能的培養,而且有利于塑造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反過來,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又會促進專業課的學習,為專業課的學習提供認知、情感和意志的動力支持。因此,在專業課教學中有機地滲透職業道德教育,將二者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通過制訂并實施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可以發揮出職業道德教育的最佳效果。
職業道德教育可以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任意一個環節,在操作實施中既不要占用專業課堂大量的時間刻意去做,也不要刻板地拘泥于形式,重點是在教學計劃的指導下,有選擇地在教學環節及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個適合于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的氛圍和情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真正形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
德育目標是教學目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綜合考慮學生的特點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制定合適的德育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明確目標,激勵學生向既定的目標努力學習,使學生產生要達到目標的愿望,從而使得職業道德教育起到引領教學、服務于教學的作用。
例如:我曾任教的機電2011級5班的大部分學生喜歡動手操作,有強烈的表現欲,爭強好勝,但缺乏團隊合作意識。在進行“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正反轉控制線路安裝與調試”實訓時,結合學生的特點,我將本次實訓的德育目標確定為“團結協作、榮辱與共”,讓學生以團結協作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積極向上的精神。實訓過程中,我將全班同學分成12組,3人一組,首先讓學生明確德育目標,告訴學生哪一組做得最快、做的最好即為優秀,評出兩組“最佳協作獎”。最終,學生在這次實訓中,不但知識、技能掌握得好,任務達成率高,而且組內成員分工明確、團結協作,學生的操作熱情高漲,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是形成學生職業道德的基礎。19世紀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了“教學的教育性”這一命題,他說:“我想不到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中職學生職業道德的發展依存于對知識的傳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堅定不移地執行既定的德育目標,努力創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的氛圍和情境,使職業道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鞏固。
在《電力拖動》科目的教學過程中,我積極創設“真實”的職業情境,以企業真實工作任務作為課程“主題”來設計教學任務,注意培養學生嚴格執行電工安全操作規程,養成愛護工具和設備、保證安全文明生產的好習慣,并引進企業的6S管理模式——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把6S管理列入考核標準中,使學生在工作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風,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我們的德育教育往往是空洞的說教,而我們的學生也只是機械的聽者,真正能聽進去的不多,收效甚微。職業道德教育不是空中樓閣,生活必然是其基石。高德勝在《生活德育簡論》一文中指出:“生活與德育是一體的,生活是道德得以生長的土壤,離開了生活,道德是無法進行的‘無土栽培’”。我們在職業道德教育中,要引導學生認知、體驗、感受生活,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讓學會正確辨別生活中的真假、美丑、善惡,在生活中體驗職業道德的內涵。
我曾經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推銷電子產品。在活動中,我以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指導學生的實踐,要求學生親自聯系一些銷售家用電器的商家,引導學生利用專業知識、結合產品特點制定推銷計劃,設計推銷方案,努力做到對產品的宣傳要實事求是、童叟無欺,并教會學生一些推銷的基本技巧,要求學生在銷售過程中,一言一行要達到職業禮儀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服務意識,使學生把學到的職業道德知識和規范運用到實踐中去。可見,社會實踐會給學生一個在活動中鍛煉自己、展現才華的舞臺,讓學生通過親自實踐、親身體驗來接受真理、增強體驗、磨煉意志、規范行為,從而提升他們的職業道德素質。
總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時時刻刻洞悉學生的心靈,善于捕捉教育的時機,在專業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把知識、技能與職業道德的培養融入豐富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做到內化于心、外化為行。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愛崗敬業、履職盡責的高素質人才。
[1]胡舟峰.淺談職業道德教育的切入點[J].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2009(5).
[2]高德勝.生活德育簡論[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2(3):1~5.
鄭燕,女,籍貫:山東五蓮,民族:漢,生日:1975.5,學位:工程碩士,職稱:中專高級講師,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