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非
文化消費是指用文化產品或服務來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一種消費。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界定,文化消費主要指文化娛樂用品和文化娛樂服務支出。擴大文化消費不僅是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而且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本要求和實現國民幸福的重要手段。建議進一步擴大文化消費,使文化消費成為“支柱性需求”。
一、當前文化消費的特點
1.文化消費需求持續增長。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增多,居民文化消費水平不斷提升。以安徽為例:2012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文化消費支出984.62元,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15.24%,增速快于收入增速2.24個百分點。
2.文化消費結構和文化消費方式呈現新變化。互聯網、多媒體和數字技術的興起和升級換代,刺激了城鄉居民對新興文化娛樂用品的需求,拓展了文化消費需求的內容,推動了文化消費方式的變革。
3.文化消費發展潛力巨大。根據國際經驗,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的時候,文化消費會快速增長,居民文化消費支出應該占到總支出比重的23%;人均GDP接近或超過5000美元時,文化消費則會出現“井噴”。
4.文化消費水平不夠均衡。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區域間文化消費不夠平衡;二是城鄉間文化消費不平衡。同時,農民工、下崗職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享受的文化服務相對偏少。
二、擴大文化消費的建議
1.提升城鄉居民文化消費能力。與居民基本生活品相比,文化消費品目前還是一種帶有“奢侈性”的消費品。要調整國民收入在政府、企業、居民三者中的比例,通過完善財政收支出制度及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等手段,來調節不同群體間收入水平,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解決好民生問題,釋放中低收入者文化消費能力。增加科技、教育、文化娛樂、信息等方面的投入,積極發展文化消費信貸,調動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消費的積極性。
2.增強城鄉居民的文化消費意識。發揮電視、報紙、互聯網的輿論引導功能,通過舉辦全民文化閱讀、欣賞、體驗、養成等活動,加強對居民文化消費的指導,引導消費者樹立科學、健康、合理的文化消費觀念和方式。引導群眾從傳統文化消費向欣賞藝術演出、陶藝繪畫、藝術品收藏、參與文化社團活動等新興消費拓展,從低端文化消費向更高層次的文化消費拓展,從免費文化消費向低償或有償收費拓展。
3.提高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擴大政府購買范圍。如可以“政府采購”方式,支持黨報黨刊免費贈閱,擴大農家書屋數量,調動各類文化機構開展“文化下鄉”、農村電影放映等文化服務。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多元參與供給機制,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合同委托、服務承包等多種方式,扶持社會組織成為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對企業為文化消費所作的新探索,給予政策資金扶持和宣傳推介支持。
4.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積極發展現代文化產品流通組織和流通形式,著力減少流通環節和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文化消費品的流通效率,推廣網絡消費、數字消費和移動消費。支持企業建立文化產品電子商務推廣平臺,在網上開展優質文化產品和特色文化服務銷售推廣,充分利用線上消費和線下體驗、虛擬交易與現實消費的有機結合,提高文化消費的質量和效益。
5.加強文化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制定公共文化設施配置標準,特別是對每萬人擁有的文化設施(包括公共圖書館、體育館、博物館等)最低數量進行規定,提高文化消費便利性。加快社區文化中心建設,爭取早日實現市域范圍內街道、鎮的文化服務全覆蓋。強化對重點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保障和考核,對于一些具有“城市名片”的文化基礎設施,政府應予以優先扶持,引導文化項目建設資金向重點區域集中。
6.縮小文化消費差距。一是縮小區域間文化消費差距。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政府供給能力以及居民文化需求的實際情況,分階段、分領域、分區域加大投入。二是縮小城鄉間文化消費差距。推進城鄉文化消費均等化??梢劳懈鞯嘏d建的“三館一院”(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影劇院)及農家書屋等文化設施,積極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向農民免費或低償開放。三是縮小不同群體間文化消費差距。實施“文化低?!敝贫?,通過發放文化消費券、圖書購買券等方式,開展“量體裁衣”式文化服務,切實保障文化消費弱勢群體的文化權益。
(作者系安徽出版集團總裁、時代出版傳媒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