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萍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外科重癥術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復情況的護理方法以及護理效果。方法:選擇我院從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胸外科重癥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不進行術后呼吸功能恢復方法指導,由個人意愿進行鍛煉恢復,觀察組患者進行呼吸功能恢復方法指導訓練以及靜心護理。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呼吸功能鍛煉后的恢復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復有效率達到95%,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0%,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胸外科重癥手術患者采取呼吸功能恢復方法指導訓練以及靜心護理能夠對患者的恢復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胸外科重癥手術;呼吸功能恢復;護理方法
胸外科重癥手術患者在手術后需要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這樣才能讓患者盡早恢復,并且改善呼吸功能[1]。在本次研究中選擇我院收治的60例胸外科重癥患者,對比觀察呼吸功能恢復方法指導訓練以及靜心護理的護理效果?,F將研究資料結果示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從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胸外科重癥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30例。觀察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齡12~81歲,平均年齡45.7±4.6歲。食管、賁門癌患者17例,肺癌9例,血氣胸4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颊吣挲g13~84歲,平均年齡46.3±4.9歲。食管、賁門癌患者16例,肺癌9例,血氣胸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患病類型上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對照組患者不進行術后呼吸功能恢復方法指導,由個人意愿進行鍛煉恢復,觀察組患者進行呼吸功能恢復方法指導訓練以及靜心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加強呼吸道呼吸。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正確指導,讓患者掌握正確的俯臥姿,從而保證呼吸通暢。醫護人員教患者學習正確的呼吸以及咳痰方法,主要采用叩背排痰、霧化吸入以及體位引流等方法進行咳痰,這樣能夠有效緩解呼吸道黏膜受損。保證病房內舒適的溫度和濕度,溫度保持在20℃~24℃,濕度保持在55%~65%[2]。②呼吸功能的護理。在患者手術結束后的早期,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病情,患者在床上完成坐立,并且適當進行下床活動,患者進行舒展身體的運動,這樣有助于其身體系統的全面展開,從而使得在體內各項循環得到通暢時痰液等能夠更容易排出[3]。③術后疼痛治療。術后切口的疼痛會影響患者呼吸功能,所以這也是需要醫護人員著重注意的一點。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讓患者放松心情,減少心理壓力。對于疼痛比較劇烈的患者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一定的藥物來緩輕疼痛感[4]。
護理效果評價:①有效:患者在術后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恢復,無并發癥發生。②無效:患者的呼吸功能沒有改善甚至惡化或死亡。
統計學方法:選用SPSS 14.0統計軟件,組間數據用( ±s)表示,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復有效率達到95%,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0%,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討論
胸外科手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重要手術方法,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胸外科手術也有了很多改進,但是也不能夠避免會對患者的組織造成損害,在手術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肺葉受到擠壓,胸腔內出現積液和積氣,從而導致呼吸面積減少[5]。患者的心理因素也會對其呼吸功能造成影響。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實施呼吸功能恢復方法指導訓練以及靜心護理,患者的呼吸系統恢復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觀察組有效率達到96.67%,而對照組僅為7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患者進行呼吸功能恢復方法指導訓練以及靜心護理時一種科學有效的方法。
總而言之,對于胸外科重癥術患者采取呼吸功能恢復方法指導訓練以及靜心護理能夠對患者的恢復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譚振花.胸外科重癥患者100例術后呼吸功能恢復方法指導[J].齊魯護理雜志,2012,23(23):15-17.
[2]龐蕙青.800例胸外科重癥術后呼吸功能恢復的護理體驗[J].工企醫刊,2012,25(2):36-38.
[3]肖百芳,張彥峰,羅偉雄,等.無創通氣在胸腹部術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應用[J].河北醫學,2011,17(3):406-408.
[4]汪露.重癥心臟瓣膜病術后并發呼吸衰竭患者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7):524-525,527.
[5]付寧.重癥胸外科患者的術后護理[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16):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