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鳳英
【摘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具體應用及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實施外科手術治療的住院患者76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38例)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38例)實施常規護理+舒適護理,對比兩組臨床效果。結果:經護理干預,觀察組在SAS與SDS評分下降水平上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護理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97.37%VS73.68%),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護理舒適度,效果確切,值得推廣。
【關鍵詞】舒適護理;手術室;臨床效果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醫療模式的轉變,人們對于臨床護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患者而言,手術具有較強刺激性,對其身心均可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應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生理與心理舒適度,減輕其痛苦[1]。近幾年,我院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實施舒適護理,并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就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具體應用進行觀察,并探討其臨床效果,現結果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實施外科手術治療的住院患者7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38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齡21~67歲,平均43.93±3.67歲;對照組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齡22~66歲,平均43.86±3.7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護理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具體如下:①術前,做好準備工作,核對患者信息;根據患者病情,遵醫囑將其送至相應病房;向患者講解手術過程、注意事項以及術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②術中,根據其麻醉方式與手術部位,協助其選擇正確體位,對其出入量進行詳細記錄;③術后,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并注意休息等[2]。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⑴術前舒適護理:①健康宣教:向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手術過程及圍手術期注意事項,講解術中體位及術后喚醒配合,加深其對自身疾病的了解;做好術前檢查,并向其解釋各項檢查的目的與必要性,緩解其對術前檢查的焦慮情緒;向其講解手術的利弊、風險及應對策略,耐心回答其疑難問題,并介紹術后預期效果,減輕其壓力[3]。②心理舒適:加強術前訪視,與患者進行溝通,耐心傾聽其主訴,了解其心理狀態,并給予針對性心理干預,贏得患者的信任,提高其心理舒適度;向其講解同類疾病的成功治愈案例,減輕心理負擔,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對于存在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的患者,用溫和的語言與親切的態度給予其心理疏導及安慰,緩解其不良情緒。⑵術中舒適護理:術前,對手術室濕度、溫度進行適當調節,減少噪音,保持室內安靜,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手術環境;入室后,主動與患者打招呼,緩解其緊張情緒,同時對患者資料進行嚴格查對,待一切事項確認無誤后實施手術;術中消毒應保證術野在滿足手術需要的同時,保護其隱私;術中,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并注意其心理變化,給予適當心理疏導及安慰[4]。⑶術后舒適護理:術后,做好患者交接工作,并核實患者資料;做好患者皮膚及切口的清潔工作,用溫鹽水擦拭殘留于皮膚的血液、消毒液等手術殘留物;加強術后訪視,對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后注意事項,若患者意識清醒,應及時告知手術順利,消除其內心顧慮,保證術后配合治療;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觀察切口的愈合情況,若出現異常,及時反映給醫生;協助患者選擇正確體位休息,并做好鼻飼引流管、導尿管等管路的護理,維持管路通暢。
觀察項目與指標:①心理狀態:采用SAS/SDS(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調查,評分標準如下[5]:良好:<53分;輕度焦慮/抑郁:53~62分;中度焦慮/抑郁:63~72分;重度焦慮/抑郁:>73分。②護理舒適度: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兩組患者的護理舒適度進行比較,其中護理舒適度的評價指標包括舒適、基本舒適與不舒適。護理舒適度=(舒適+基本舒適)/總例數×100%。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6.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其中計數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 ±s)表示,并用t檢驗;且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對比:護理前,兩組的SAS與SDS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經護理干預,兩組的SAS與SDS評分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的下降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舒適度對比:觀察組的護理舒適度為97.37%,對照組的護理舒適度為73.68%,在護理舒適度上,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討論
舒適護理作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模式,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整體性及創造性,不僅可保證患者心理狀態的穩定,而且可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保證手術的順利實施。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76例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對常規護理(對照組)與常規護理+舒適護理(觀察組)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結果顯示經護理干預,兩組的SAS與SDS評分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的下降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另外觀察組的護理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與張玫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6]。研究表明,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可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護理舒適度,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賈躍紅.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9(35):3968-3969.
[2]邱振蘭.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效果觀察[J].河北醫學,2013,12(2):291-293.
[3]蔣春芳.淺談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實施舒適護理的臨床療效[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9(12):260-262.
[4]萬燕飛.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9(31):223-224.
[5]張宏杰.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3,11(4):276-277.
[6]張玫,林俐,葉文.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3,13(2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