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立++張方濤
【摘要】目的:研究中醫康復護理對于腦梗死病人功能恢復產生的影響。方法:對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腦梗死病人按照隨機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的病人選擇的護理方式是先進行西醫常規內科治療,再補充中醫辨證論治和康復護理。對照組的病人選擇的治療方式是西醫常規內科治療。繼而對兩組治療方法的康復效果進行對比觀察,觀察內容主要有:生活活動能力以及神經功能缺損狀況。結果:我們從生活活動能力以及神經功能缺損兩大方面進行對比觀察,發現觀察組病人治療前后這兩大項內容的評分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下降。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的病人在生活活動能力以及神經功能缺損方面比對照組的評分要少很多。觀察組的效果都要對比照組要更加優良。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比較差異性具備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生活活動能力以及神經功能缺損狀況有改善作用,所取得的護理療效顯著,是一種安全可靠的護理方法,能夠很大程度提升產科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中醫康復護理;西醫內科護理;腦梗死;神經功能缺損;生活活動能力
腦梗死屬于一種比較常見的腦血管疾病,這一疾病的發病率在10%~15%之間。腦梗死是一種比較容易復發的疾病,且致殘率較高。很多的腦梗死患者都是由于房勞無忌、恣食肥甘厚膩、憂思惱怒以及精血虧損等使得人體出現陰虧于下、楊康于上、內痰夾淤、氣血逆亂、內風旋動、半身不遂甚至是人事不知的問題。本著讓病人身心都處于一種良好的康復狀態,我院對入院治療的腦梗死病人開展中醫康復治理,促進其功能快速恢復,獲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將我院具體應用情況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對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腦梗死病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病人男女分別為42例、38例,年齡46~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歲。病人都經CT確診屬于腦梗死。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病人在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上沒有顯著的差異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的病人在第一天都要填寫觀察表,1周記錄1次,對患者進行連續四周的治療。觀察組的病人選擇的護理方式是先進行西醫常規內科治療,再補充中醫辨證論治和康復護理。對照組的病人選擇的治療方式是西醫常規內科治療。其中,西醫治療主要包括有如下的幾個內容:抗血小板凝結、早期溶栓治療、降纖以及清除自由基等治療方式。同時,還要對患者做好生命體征的維持、并發癥的處理、呼吸道的通暢、以及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抑郁心理與焦慮情緒的調理等工作。我們的中醫辨證論治秉承著急性期應治其標的原則,主要以驅邪為關鍵。按照中醫方法,對于閉證患者應祛邪開竅以醒腦,對于脫證患者應行扶正固脫,對于內閉外脫患者要通過醒腦開竅兼顧扶正固脫治療。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康復護理,其中采取推拿治療方式一般在病人中風急性期或恢復期,尤其適用于重癥半身不遂病人。對于閉證主要選擇針灸治療:具體為穴位是十二井、人中以及中沖。所選擇的針法是點刺出血或者毫針泄法。選擇足三里進行穴位注射,選用2ml的當歸注射液對病人開展穴位注射治療,同時取三陰交、穴合谷、解溪、人中、風池、曲池,針刺選擇虛實補泄法,注意要留針10~15分鐘,1次/日。幫助病人進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要告知病人盡量主動運動。叮囑病人運動時要注意循序漸進的原則,先進行簡單的翻身,再到坐位,然后再站立,先讓病人雙足站立,然后再單足站立。同時,對病人進行語言的康復訓練時同樣要先進行簡單的訓練再到復雜的訓練,要多多鼓勵病人說話,并且給病人創造將會的機會。
觀察指標:對觀察組以及對照組的病人在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做出評定,評定標準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同時對病人的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定,評定標準是Barthel指數。
統計學處理:選用軟件SPSS 11.0對觀察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使用t對計量數據進行檢驗,X2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0.05則表示存在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我們從生活活動能力以及神經功能缺損兩大方面進行對比觀察,發現觀察組病人治療前后這兩大項內容的評分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下降,差異性具備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后,觀察組病人這兩大項內容的評分與對照組對比要低得多,觀察組的效果都要對比照組要更加優良。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比較差異性具備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現在我國已經逐漸邁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增多,使得腦梗死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在護理學領域中,中醫康復護理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對患者進行康復治療的時候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中醫康復護理能夠對病人的功能康復有極大的改善作用,促進病人盡快康復,提升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其中,我們選擇的NIHSS有著很高的可信度,同時還有著內容全面的優點,這一個量表屬于一種綜合性腦卒中量表。而我們選擇的ADL量表可以對病人的獨立生活的基本能力開展有效評價。這兩個表在在康復醫學里有著很大的應用范圍。
本研究表明,選擇中醫康復護理的觀察組病人生活活動能力以及神經功能缺損在治療后的評分比治療前的評分要少很多。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的病人在生活活動能力以及神經功能缺損方面比對照組的評分要少很多。本次研究結論是: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生活活動能力以及神經功能缺損狀況有改善作用,所取得的護理療效顯著,是一種安全可靠的護理方法,能夠很大程度提升產科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岳曉香.中醫康復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應用.中醫實用醫藥,2012(6).
[2]甘素琴.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影響.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2).
[3]劉曉花.中醫康復護理與常現內科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的效果觀察.西部中醫藥,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