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瑋++張玉蓮
【摘要】目的:觀察老年習慣性便秘伴高脂血患者服藥后血脂相關指標的變化,以期了解老年習慣性便秘與血脂的關系,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方法:回顧分析100例老年人習慣便秘合并血脂異常患者采用西藥常規調脂治療配合潤腸通便中藥治療3個月后,患者便秘改善與血脂相關指標變化的情況。結果:治療前后患者血脂相關指標均有一定下降,而其中72例便秘改善患者相關指標下降更為顯著。結論:潤腸通便法具有改善老年習慣性便秘患者血脂的作用,這一作用可能與便秘改善情況相關。
【關鍵詞】潤腸通便法;老年習慣性便秘;血脂
大量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血脂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而后者可以造成相應器官或組織的供血不足,導致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而對于已患冠心病者,高脂血癥可以促進冠心病事件的發生。研究顯示[1]: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降脂治療能夠減少動脈的粥樣硬化,從而降低冠心病的發生率。習慣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臨床表現,亦是心腦血管疾病的誘發因素之一。筆者臨床發現采用中醫潤腸通便法在改善老年人便秘癥狀的同時對血脂異常患者具有一定的協同作用。為系統研究潤腸通便法對老年習慣性便秘患者血脂的影響,作者對100名老年習慣性便秘伴血脂異常患者服藥3個月后便秘改善情況及血脂指標變化情況進行了回顧分析,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病例選擇:回顧分析天津市南開區東南角醫院2011年4月~2013年7月就診,病例完整且就診之前未經降脂及通便治療的100例60歲以上習慣性便秘合并血脂異常患者,男性43例,年齡66.9±4.3歲,女性57例,年齡67.1±4.8歲。
病例納入標準:①便秘納入標準:無任何誘因而引起的便秘;排便時間延長,每次排便間隔48h以上,病程超過1個月以上者;便質干結,或質軟而排便不暢。②血脂異常納入標準:空腹靜脈血中TG(膽固醇)、TC(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指標一項及以上高于正常值上限者。
治療方法:100例患者均給予潤腸通便中藥湯劑配合阿托伐他汀鈣片(20mg口服,1次/日、生大黃6g(后下)為主藥,若燥熱傷津甚者,加瓜蔞仁15g、生地15g;若熱結甚見苔黃脈數者,重用大黃15g、芒硝6g;氣虛甚者,加黃芪15g、黨參15g;體虛甚者,去大黃,加生首烏15g、郁李仁12g。服法:水煎服,200ml,分溫二服,服藥期間,禁止用其他通便藥物,包括肛門局部和外治方法。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00例患者治療前后血脂及相關指標均有一定改善,其中72例便秘改善患者較28例便秘未改善患者指標改善更為顯著。
72例便秘改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情況,見表1。
28例便秘未明顯改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情況,見表2。
討論
習慣性便秘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癥候群,常伴發于各種疾病中,是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常見誘發和致死因素。現代研究表明:長期便秘可導致腸道內菌群失調,使腸道菌群抑制糞便內膽固醇等脂質吸收的功能減弱,造成機體脂代謝紊亂,血脂相關指標異常。
中醫認為“濁邪”是血脂代謝紊亂的物質基礎[2]。人至老年多氣血虧虛,腸燥津枯且傳導無力,所患便秘以“虛秘”多見[3]。糟粕久積,氣血津液運行不暢,日久則氣滯血瘀、水聚津凝而致“濁邪內生”,濁邪浸淫脈道,脈道不利,使血中膏脂積聚[4]。針對老年便秘特點,中醫治療以潤腸通便為主,“增液以行舟”,大便通暢,“濁無以生”,從而起到改善機體血脂代謝的作用。
本文結果顯示:中醫潤腸通便法在改善老年人習慣性便秘的同時對患者血脂代謝異常也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因此,臨床實踐中對老年人血脂異常患者調脂治療的同時,重視改善便秘癥狀對強化調脂治療效果及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印印.辛伐他汀強化降脂治療高齡冠心病高危患者的臨川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5):1133-1134.
[2]時晶,田金洲,王永炎,等.血瘀證的生物學基礎研究.中華中醫藥雜志,2006,21(6):363-364.
[3]周國贏.針刺配合食療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75例[J].中國針灸,2007,27(1):53.
[4]張翔煒,張敏州.中醫藥對冠心病血脂代謝異常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4,2(4):226-228.
【摘要】目的:觀察老年習慣性便秘伴高脂血患者服藥后血脂相關指標的變化,以期了解老年習慣性便秘與血脂的關系,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方法:回顧分析100例老年人習慣便秘合并血脂異常患者采用西藥常規調脂治療配合潤腸通便中藥治療3個月后,患者便秘改善與血脂相關指標變化的情況。結果:治療前后患者血脂相關指標均有一定下降,而其中72例便秘改善患者相關指標下降更為顯著。結論:潤腸通便法具有改善老年習慣性便秘患者血脂的作用,這一作用可能與便秘改善情況相關。
【關鍵詞】潤腸通便法;老年習慣性便秘;血脂
大量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血脂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而后者可以造成相應器官或組織的供血不足,導致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而對于已患冠心病者,高脂血癥可以促進冠心病事件的發生。研究顯示[1]: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降脂治療能夠減少動脈的粥樣硬化,從而降低冠心病的發生率。習慣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臨床表現,亦是心腦血管疾病的誘發因素之一。筆者臨床發現采用中醫潤腸通便法在改善老年人便秘癥狀的同時對血脂異常患者具有一定的協同作用。為系統研究潤腸通便法對老年習慣性便秘患者血脂的影響,作者對100名老年習慣性便秘伴血脂異常患者服藥3個月后便秘改善情況及血脂指標變化情況進行了回顧分析,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病例選擇:回顧分析天津市南開區東南角醫院2011年4月~2013年7月就診,病例完整且就診之前未經降脂及通便治療的100例60歲以上習慣性便秘合并血脂異常患者,男性43例,年齡66.9±4.3歲,女性57例,年齡67.1±4.8歲。
病例納入標準:①便秘納入標準:無任何誘因而引起的便秘;排便時間延長,每次排便間隔48h以上,病程超過1個月以上者;便質干結,或質軟而排便不暢。②血脂異常納入標準:空腹靜脈血中TG(膽固醇)、TC(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指標一項及以上高于正常值上限者。
治療方法:100例患者均給予潤腸通便中藥湯劑配合阿托伐他汀鈣片(20mg口服,1次/日、生大黃6g(后下)為主藥,若燥熱傷津甚者,加瓜蔞仁15g、生地15g;若熱結甚見苔黃脈數者,重用大黃15g、芒硝6g;氣虛甚者,加黃芪15g、黨參15g;體虛甚者,去大黃,加生首烏15g、郁李仁12g。服法:水煎服,200ml,分溫二服,服藥期間,禁止用其他通便藥物,包括肛門局部和外治方法。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00例患者治療前后血脂及相關指標均有一定改善,其中72例便秘改善患者較28例便秘未改善患者指標改善更為顯著。
72例便秘改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情況,見表1。
28例便秘未明顯改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情況,見表2。
討論
習慣性便秘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癥候群,常伴發于各種疾病中,是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常見誘發和致死因素。現代研究表明:長期便秘可導致腸道內菌群失調,使腸道菌群抑制糞便內膽固醇等脂質吸收的功能減弱,造成機體脂代謝紊亂,血脂相關指標異常。
中醫認為“濁邪”是血脂代謝紊亂的物質基礎[2]。人至老年多氣血虧虛,腸燥津枯且傳導無力,所患便秘以“虛秘”多見[3]。糟粕久積,氣血津液運行不暢,日久則氣滯血瘀、水聚津凝而致“濁邪內生”,濁邪浸淫脈道,脈道不利,使血中膏脂積聚[4]。針對老年便秘特點,中醫治療以潤腸通便為主,“增液以行舟”,大便通暢,“濁無以生”,從而起到改善機體血脂代謝的作用。
本文結果顯示:中醫潤腸通便法在改善老年人習慣性便秘的同時對患者血脂代謝異常也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因此,臨床實踐中對老年人血脂異常患者調脂治療的同時,重視改善便秘癥狀對強化調脂治療效果及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印印.辛伐他汀強化降脂治療高齡冠心病高危患者的臨川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5):1133-1134.
[2]時晶,田金洲,王永炎,等.血瘀證的生物學基礎研究.中華中醫藥雜志,2006,21(6):363-364.
[3]周國贏.針刺配合食療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75例[J].中國針灸,2007,27(1):53.
[4]張翔煒,張敏州.中醫藥對冠心病血脂代謝異常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4,2(4):226-228.
【摘要】目的:觀察老年習慣性便秘伴高脂血患者服藥后血脂相關指標的變化,以期了解老年習慣性便秘與血脂的關系,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方法:回顧分析100例老年人習慣便秘合并血脂異常患者采用西藥常規調脂治療配合潤腸通便中藥治療3個月后,患者便秘改善與血脂相關指標變化的情況。結果:治療前后患者血脂相關指標均有一定下降,而其中72例便秘改善患者相關指標下降更為顯著。結論:潤腸通便法具有改善老年習慣性便秘患者血脂的作用,這一作用可能與便秘改善情況相關。
【關鍵詞】潤腸通便法;老年習慣性便秘;血脂
大量臨床研究結果表明,血脂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而后者可以造成相應器官或組織的供血不足,導致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而對于已患冠心病者,高脂血癥可以促進冠心病事件的發生。研究顯示[1]: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降脂治療能夠減少動脈的粥樣硬化,從而降低冠心病的發生率。習慣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臨床表現,亦是心腦血管疾病的誘發因素之一。筆者臨床發現采用中醫潤腸通便法在改善老年人便秘癥狀的同時對血脂異常患者具有一定的協同作用。為系統研究潤腸通便法對老年習慣性便秘患者血脂的影響,作者對100名老年習慣性便秘伴血脂異常患者服藥3個月后便秘改善情況及血脂指標變化情況進行了回顧分析,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病例選擇:回顧分析天津市南開區東南角醫院2011年4月~2013年7月就診,病例完整且就診之前未經降脂及通便治療的100例60歲以上習慣性便秘合并血脂異常患者,男性43例,年齡66.9±4.3歲,女性57例,年齡67.1±4.8歲。
病例納入標準:①便秘納入標準:無任何誘因而引起的便秘;排便時間延長,每次排便間隔48h以上,病程超過1個月以上者;便質干結,或質軟而排便不暢。②血脂異常納入標準:空腹靜脈血中TG(膽固醇)、TC(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指標一項及以上高于正常值上限者。
治療方法:100例患者均給予潤腸通便中藥湯劑配合阿托伐他汀鈣片(20mg口服,1次/日、生大黃6g(后下)為主藥,若燥熱傷津甚者,加瓜蔞仁15g、生地15g;若熱結甚見苔黃脈數者,重用大黃15g、芒硝6g;氣虛甚者,加黃芪15g、黨參15g;體虛甚者,去大黃,加生首烏15g、郁李仁12g。服法:水煎服,200ml,分溫二服,服藥期間,禁止用其他通便藥物,包括肛門局部和外治方法。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00例患者治療前后血脂及相關指標均有一定改善,其中72例便秘改善患者較28例便秘未改善患者指標改善更為顯著。
72例便秘改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情況,見表1。
28例便秘未明顯改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情況,見表2。
討論
習慣性便秘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癥候群,常伴發于各種疾病中,是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常見誘發和致死因素。現代研究表明:長期便秘可導致腸道內菌群失調,使腸道菌群抑制糞便內膽固醇等脂質吸收的功能減弱,造成機體脂代謝紊亂,血脂相關指標異常。
中醫認為“濁邪”是血脂代謝紊亂的物質基礎[2]。人至老年多氣血虧虛,腸燥津枯且傳導無力,所患便秘以“虛秘”多見[3]。糟粕久積,氣血津液運行不暢,日久則氣滯血瘀、水聚津凝而致“濁邪內生”,濁邪浸淫脈道,脈道不利,使血中膏脂積聚[4]。針對老年便秘特點,中醫治療以潤腸通便為主,“增液以行舟”,大便通暢,“濁無以生”,從而起到改善機體血脂代謝的作用。
本文結果顯示:中醫潤腸通便法在改善老年人習慣性便秘的同時對患者血脂代謝異常也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因此,臨床實踐中對老年人血脂異常患者調脂治療的同時,重視改善便秘癥狀對強化調脂治療效果及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印印.辛伐他汀強化降脂治療高齡冠心病高危患者的臨川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5):1133-1134.
[2]時晶,田金洲,王永炎,等.血瘀證的生物學基礎研究.中華中醫藥雜志,2006,21(6):363-364.
[3]周國贏.針刺配合食療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75例[J].中國針灸,2007,27(1):53.
[4]張翔煒,張敏州.中醫藥對冠心病血脂代謝異常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4,2(4):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