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輝
何飛鵬先生近日寫的《放手大膽對大陸讓利吧》不愧是出自臺灣出版界大佬的手筆:文章直面問題,尊重事實,理性分析,積極務實。更重要的是,何先生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思路。何先生說:“我同意在兩岸經貿談判上,大陸確實存在對臺灣讓利的作為,也有諸多讓利的事實,但臺灣難道只能單向承受大陸的讓利嗎?臺灣能不能也有對大陸讓利的可能呢?我的想法是,我們可以在內容出版上大膽提出讓利的說法:任何大陸的自然人及法人,只要想到臺灣來做出版,我們都無條件開放。”
筆者認為,這是何先生提出來的一個全新的、積極和善意的思路和辦法——“讓利大陸說”。
何先生分析了“讓利大陸說”的原因:“臺灣一年出版4萬余種新書,以臺灣的2300萬人口,人均出書比高居世界前三名,僅次于英國和西班牙,龐大的出版量,孕育了臺灣出版人無限可能的出版能力,我們在出版上的專業能力,相較于英日等先進地區亦不遑多讓。再加上市場極為慘烈嚴重的競爭,也使臺灣出版業練就了超強的競爭力。專業加上競爭力,臺灣出版業根本無懼于任何外來的競爭,如大陸出版業跨海來臺,面對陌生環境,再加上遠距經營的師老兵疲,絕對討不了便宜。”
“而所謂的洗腦與統戰的顧慮,這更不值一提。臺灣是一個充分自由、民主、開放的社會,出版選題上早已沒有任何限制,以我們出版社剛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來說,臺灣出版人只問有無市場,早已沒有任何出版禁忌。宣揚共產主義的書,只要有市場,臺灣出版業早就出了,又何須等大陸出版人來洗腦。”請看,何先生對臺灣出版業的優勢充滿自信,他的點評也非常準確到位。
這不由讓人們想起臺灣出版界反服貿者的兩種手法:一種是抹黑大陸,極力將議題向政治化方向炒作,甚至不惜以“臺獨”沖撞大陸紅線,損害兩岸出版的交流合作。另一種是唱衰臺灣出版優勢,不顧臺灣業界的利益和道德底線,這些人是只要自己賺錢根本不管大家。
對照以上兩種截然不同的對待服貿爭議的態度,“讓利大陸說”的積極意義不言自明。
總之,作為兩岸出版交流合作多年的見證人和參與者,筆者深感兩岸出版交流合作的基礎和成果來之不易,這是兩岸業者共同努力的結果,大家理應珍惜與維護。所以,筆者認為何先生“讓利大陸說”的想法是積極和善意的,值得肯定。如果兩岸出版合作能像何先生說的那樣“有更大膽、更有創意的積極作為”,實在是兩岸業者的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