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曉蓉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與冠心病的相關因素及兩種疾病間的聯系。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間診治的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45例設為觀察組,另選同期的45例不伴有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設為對照組,采用回顧性的方式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及相關指標進行分析對比。結果: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腰臀比、體重指數、甘油三酯、血壓以及總膽固醇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結果比較具有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指數、血糖、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糖尿病伴發冠心病患者比單純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高血壓、肥胖和血脂代謝異常。
【關鍵詞】糖尿病;冠心病;相關因素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疾病,尤其是多發于老年群體[1],對老年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同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也是導致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因素。據有關臨床統計資料表明,大約有70%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心血管并發癥而死亡。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了解糖尿病并發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及發病機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進一步分析糖尿病與冠心病的相關因素及兩種疾病間的聯系,本文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間診治的45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和同期的45例不伴有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間診治的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45例設為觀察組,另選同期的45例不伴有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設為對照組,觀察組中有31名為男性,14名為女性,年齡44~76歲,平均年齡60.22±6.24歲,病程為1~10年,平均病程5.2年,空腹血糖8.62±2.45mmol/L;對照組中有28例為男性,17例為女性,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61.35±6.73歲,病程為1~9年,平均病程4.7年,空腹血糖8.41±3.11mmol/L。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空腹血糖水平等各項基本資料基本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根據我國第7版《內科學》標準進行[2]:①空腹血糖水平在7.0mmol/L以上;②患者存在明顯的糖尿病癥狀或者任意時間血糖水平均在11.1mmol/L以上;③患者的餐后兩小時血糖水平在11.1mmol/L以上,患者滿足以上三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即判定為糖尿病;冠心病診斷標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和診斷標準》進行[3]。所有冠心病患者均經冠狀動脈造影、心臟彩超以及心電圖確診。
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并發癥者;②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傷患者;③處于急性感染期的患者;④在本次研究前三個月有接受激素治療的患者;⑤合并有腫瘤的患者;⑥伴發有血液系統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⑦腦血管意外后手術患者[4]。
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史、治療史、家族史等等,測定患者的身高、體重、臀圍、腰圍,同時對患者的腰臀比和體重指數進行計算,測量患者的血壓,(血壓的測量要在休息狀態下坐位進行,對右上臂血壓進行測量;另外是對患者的血液進行檢測,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測定項目主要包括血糖、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尿酸(UA)的值。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軟件包對本次研究的結果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腰臀比、體重指數、甘油三酯、血壓以及總膽固醇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結果比較具有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指數、血糖、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如今,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環境的變化,公眾飲食結構及生活方式也在不斷的發生著改變,加之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劇,顯著增加了糖尿病患病率,對居民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據有關臨床統計資料表明,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死亡危險性是非冠心病患者的兩倍至四倍[5]。
糖尿病會引起多種并發癥發生,冠心病便是常見的類型。臨床研究表明,糖尿病與冠心病患者存在一個共同的發病基礎-即高胰島素血癥或胰島素抵抗,一般情況下,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高血糖、高血壓、肥胖、血脂紊亂等癥狀,這些癥狀會相互影響和作用,從而使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率大大提高,最終提高了冠心病的發病率[6]。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了觀察組患者的體重指數、血壓、腰臀比、膽固醇、甘油三酯亦高于對照組,由此提示糖尿病伴冠心病與高血壓、血脂代謝異常、肥胖呈正相關關系。其相關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高血糖及高糖化血紅蛋白:當患者的血糖水平較高的時候,蛋白糖化終產物會降低紅細胞膜變形能力,在此過程中會對黏附因子的表達產生刺激作用,提高了吞噬細胞作用,最終促進了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同時,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增高會降低血紅蛋白攜氧能力下降,提高了氧解離的難度,引起組織缺氧,最終出現了血管功能障礙;其次是高血壓:大量臨床統計資料顯示,糖尿病與高血壓有著密切的聯系,其發病機制都與胰島素抵抗相關。同時,高血壓也會使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幾率大大提高。通過本次研究也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血壓水平高于對照組[7];第三是炎癥:現代病理研究表明,糖尿病是一個慢性炎癥反應過程,而大部分的炎癥因子會對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和遷移產生刺激,嚴重的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受到損傷,最終促進了動脈硬化的形成;第四是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當患者出現胰島素抵抗的時候會降低機體的抗氧化能力,炎癥反應會更加激烈,從而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了嚴重的損傷,而高胰島素血癥會導致動脈壁平滑肌細胞增生得到加強,最終提高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第五是脂代謝紊亂:臨床研究表明,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首要致病因素便是血脂異常,血脂異常會引起組織細胞結構和代謝發生障礙,從而對冠狀動脈造成損傷,這一變化也是引起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甘油三酯和膽固醇明顯高于對照組便很好的論證了這一結論。同時,我國著名醫學研究者敬華等亦通過臨床試驗得出結論[8]: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的發生率高達65%;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譜與非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的異常,它包括了數量異常和質量異常兩個方面,最典型的便是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甘油三酯升高;同時,我國著名醫學研究者姜淑芳等研究表明:如果將患者的血糖水平、年齡等指標干擾排除的情況下,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發生率會隨著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而增高。同時,患者出現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之后會加重機體代謝異常,從而使脂代謝異常更加惡化,長此以往會形成過高的脂質,從而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嚴重的損傷,最終暴露了膠原,導致血小板活化,最終引發血栓或高凝狀態形成。
總而言之,要提高對糖尿病的重視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預防,尤其是本身存在糖尿病的患者要積極治療,將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同時要控制有關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尤其是要做好冠心病的預防,避免或減少并發癥發生,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改善冠心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金星燦.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糖尿病伴冠心病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31):95-96.
[2]李玉峰.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的臨床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8):90.
[3]姜淑芳.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臨床分析[J].中國療養醫學,2013(12):1120-1122.
[4]趙林雙,譚學瑩,向光大,王敏,孫慧伶,樂嶺,白偉偉.G蛋白偶聯AT1和β1受體抗體早期預測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死亡危險性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10):4186-4190.
[5]唐泉.聯合應用PPARα/γ激動劑對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血漿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D].廣西醫科大學,2009.
[6]畢小麗.益氣溫陽通痹法治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觀察及對CysC的影響[D].廣州中醫藥大學,2009.
[7]曾鴻毅,鄒勁濤.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及冠心病患者血清內脂素水平的研究[J].熱帶醫學雜志,2009(10):1044-1045.
[8]溫奇標.護理干預在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及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3(24):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