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業教材數字出版是傳統專業出版社數字化轉型的必由之路。傳統出版社要做好從“賣教材”到“賣服務”的轉型,一是要引進和培養復合型人才,二是注重數字資源建設,三是建設數字化學習平臺,四是構建新的營銷渠道,五是做好數字教材的服務工作,六是找準盈利點,確保專業教材數字出版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專業教材;數字出版;發展
[作者簡介]劉梁,中國農業出版社。
當今教材數字出版的特點在于不僅提供學習內容,而且創建學習環境,提供學習服務,幫助讀者更有效地學習。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大教育出版商加大了對內容多媒體化、數字化學習平臺、讀者個性化服務等的建設[1]。
教材數字出版,早已不是紙質書籍簡單地掃描,而是與信息技術深深地融為一體,信息技術、教材與教育三者緊密相連。一方面, 傳統教材出版者進行教材數字出版的探索和轉型;另一方面,互聯網巨頭也都開始專注于教育產業,如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等均于2013年推出了各自的教育平臺。大多數專業出版社的教材板塊都是發行碼洋和利潤率最高的部分,如何利用傳統專業出版社內容資源、行業認知的優勢, 應對新技術、新勢力的挑戰,實現從“賣教材”到“賣服務”的轉型[2],筆者認為傳統出版社主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一、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專業教材出版編輯多是相關專業碩士畢業,大部分編輯對信息技術了解不多。但教材數字出版要求編輯一是要熟悉傳統出版流程,把握教材內容,保證教材質量;二是對數字出版技術有一定了解,能操控相關軟件;三是具備經理人的素質,整體把控產品,做好產品規劃和營銷。目前傳統出版社數字出版人才匱乏,由于薪金低、發展空間相對較小,傳統出版社很難吸引頂尖的信息技術人才。為此出版社一要應提高待遇、創造空間吸引數字出版人才加盟,二要培養自己的數字出版人才隊伍,如開展職業培訓,挖掘現有教材編輯的潛力;或招聘具有信息技術、教育技術背景員工。
二、數字資源的建設
教材資源是教材數字出版的基礎,傳統專業出版社積累了大量教材資源,這是出版社最重要的財富,也是對抗新媒體最有力的武器。首先,出版社應該確保取得教材資源的版權。其次,把已有教材資源數字化,主要有三點:一是標準化,便于查詢;二是碎片化,利于抽取;三是可塑性,可轉化為其他格式。再次,數字資源的再收集。 伴隨國家級、省級、校級精品課程建設的開展,以及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的運用,主講教師手里積攢了大量與課程相關的素材,如課件、動畫、視頻、習題、考試系統等。編輯應與教師積極接洽,取得這些資源的版權。最后,數字資源的整合。這是數字資源建設最重要的環節,包括內容的整合和形式的整合。根據用戶的不同,最終形成個性化的數字化教材[4]。
三、數字化學習平臺的建設
目前,國內不少出版社也建設了一些數字化學習平臺,但大多體驗不夠豐富,互動渠道較少。在數字化學習平臺的建設中,出版社一方面提供資源,另一方面建設平臺[5]。平臺既展示資源,也聚集讀者。就我國教育現狀和已建成平臺來看,當下的數字化學習平臺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從長遠來看,以在線教育為主導的學習方式將逐漸興起,數字化平臺將成為出版社盈利所在。
針對目前教學實際,數字化學習平臺的建設立足于:一是提供教學資源,利用動畫、視頻等,解決傳統教學不直觀、不生動,學生難于理解抽象概念的問題;二是方便解決學習中產生的問題,同學解答、教師解答、專家解答同時進行,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三是量化的學習系統,大多數學生是能自覺學習的,但部分學生需要督促,數字化學習平臺能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四是實現編輯、教師、學生之間良好的互動體驗,三者都是立體化教材的建設者、體驗者;五是良好的外延性、知識拓展的便捷性,便于學生查詢平臺內和互聯網上的資源;六是平臺的品牌性。
四、營銷渠道的建設
相比傳統紙質教材,數字化教材提供給教師和學生的信息量更豐富,讓讀者的選擇不再盲目。
營銷數字化教材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出版社應建立自己的作者資源庫,利用互聯網向教師推送數字資源信息;二是利用已有的紙質教材,配套數字資源和宣傳數字平臺,引導教師和學生使用數字資源;三是和學校合作開發數字化教材;四是按課程、專業,召開數字化教材的說明、推薦和培訓會議;五是利用專業出版社在行業的影響,借助行業媒體、行業協會和行業指導委員會,建設和推介數字化教材;六是利用官網、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展示數字化資源,提升出版社的品牌,打響數字化平臺的知名度,吸引流量。
五、服務的建設
傳統教材銷售后,出版社基本就不管了,配套的服務很少。數字出版時代,出版社絕不是簡單地賣教材,而是賣服務,產品的大規模使用,是實現盈利的保證。同時,數字化教材的差異化、個性化、多功能化和多媒體化對售后維護的要求是區別紙質教材的。面對大規模且要求不一的用戶,建設具有專業知識和服務意識,熟悉產品售后服務隊伍的迫在眉睫,服務的好壞,對出版社口碑的建立至關重要,而服務環節得到的反饋又能進一步完善產品。
六、盈利的方向
美國教育市場研究機構Xplana報告稱,數字化教材成本遠低于相應紙質教材,只有紙質教材的50%左右,因此數字教材銷量將呈大幅增長之勢。目前,國內出版社數字化資源大多作為紙質教材配套免費使用,也有一些出版社網上商城售賣教學資源包。數字化教材的盈利,一是定制教材,可考慮以學校、專業等為單位建設個性化數字化教材,銷售給用戶;二是制作各種應用程序(App),對專業教材,可制作App等,既確保知識產權的保護,又能擴大銷售渠道,面向大眾銷售;三是引導用戶的品牌意識,提高品牌認同和確保品牌忠誠度[6],如此,最終可獲得超額利潤。
教材數字化是技術與內容的結合,對出版社是一場生死攸關的革命。出版社只有充分利用資源,招攬人才,做好從“賣教材”向“賣服務”的數字化轉型,才能贏得這場革命的勝利。
[1]孫素清. 高等教育出版的數字化方向[J]. 編輯學刊,2012(3):24-27.
[2]鄭豪杰. 從產品到服務:教育出版商業模式創新[J]. 中國出版,2011(07):32-35.
[3]李瑞琪. 教育出版數字化的發展重點[J]. 科技傳播,2013(03).
[4]王勇安,賀寶勛. 論地方教育出版社數字出版商業模式創新[J]. 出版發行研究,2010(09):49-52.
[5]曹勝利,譚學余. 專業出版社數字出版的贏利模式與路徑選擇[J]. 科技與出版,2010(04):3-7.
[6]張新華. 客戶價值最大化——數字出版的盈利之源[J]. 出版廣角,2012(04):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