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初以版權合作的方式將ELLE引入中國期刊市場,開啟了中外期刊合作的范例。文章通過回顧女性期刊的歷史和現狀,分析了ELLE雜志的成功經驗,并提出我國期刊實行國際化戰略的途徑。
[關鍵詞]女性期刊;ELLE;國際化
[作者簡介]廉曉潔,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河北大學第七批教改課題,項目編號:JX07-Y-18。
一、女性期刊的歷史與現狀
女性期刊,就是內容以女性為目標受眾或主要為女性服務的刊物[1]。我國的女性期刊已有百余年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8年創刊的《女學報》。女性期刊的興起與發展,與婦女解放運動是分不開的。“五四運動”時期,女性意識的覺醒,涌現出《婦女雜志》。近年來又出現高端女性雜志《世界時裝之苑——ELLE》《瑞麗》《時尚伊人》等,呈現出女性期刊百花爭艷的局面。
當前女性期刊的發行是在期刊行業經濟、結構、技術危機的背景下進行的。電子媒體在20世紀80年代問世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模式。自此,廣告商減少了對期刊的投資,而轉向新媒介,主要是互聯網,因為其廣告費用更低。然而,女性期刊仍然十分活躍,一方面是新的主題層出不窮,另一方面是廣告投資的減少相對其他方面要小。女性期刊保持自身活力,不僅是在創作和主題的變化方面,而且還借助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等新媒介。在眾多女性期刊中,法國期刊ELLE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發展是女性期刊自20世紀后期以來國際化、多元化發展的一個縮影。
二、ELLE雜志的運營優勢
ELLE由法國女記者埃萊娜·拉扎雷夫于1945年創辦。創刊日當天,ELLE發行第一期的銷售量就高達70萬份。到20世紀60年代,每期的銷售量就已經達百萬份[2]。盡管當前出版市場上女性期刊變換無窮,競爭激烈殘酷,但ELLE融合了社會問題、時尚及美容等主題,在世界女性期刊范圍內仍保持著自己的優勢和領先地位。該雜志的運營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 版權合作
ELLE從創刊起就十分重視刊物的營銷工作,關注發行和廣告的營銷策略,重視利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為了使ELLE成功融入國際市場,順應廣告商希望取得新的銷路的要求,1983年與阿歇特(Hachette)合作,打造了一期ELLE英文版,該期大獲成功,雜志在品牌商店被一搶而空。1984年至1985年間,ELLE又推出三個半年刊。拉加代爾集團希望ELLE期刊縮短周期,最終與阿歇特未能達成一致,導致合約終止。隨后,拉加代爾集團和News International的合資公司誕生,于1985年9月和11月分別推出英文月刊ELLE USA和ELLE UK。經過市場調研,依賴國內市場的有利形勢,拉加代爾集團決定建立兩個子公司:Hachette Filipacchi Media US和Hachette Filipacchi UK有限公司。ELLE不同形式的版權合作,擴展了集團的國際視野和跨媒體能力。
拉加代爾集團通過合資、特許經營或設立子公司實現其全球化。集團涉足廣闊的市場,首先是在時尚領域活躍的國家,如美國、英國、意大利;其次是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如東歐和亞洲的國家。目前,ELLE遍布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在歐洲,從1985年至2008年間推出的共有25個版本。ELLE在美洲發展較慢,只有6個版本。在亞洲自1987年以來逐步植入,已有十幾種不同版本,并于1988年進入中國。
當時法國樺榭集團和上海譯文出版社開始版權合作,1988年推出《世界時裝之苑——ELLE》,由此拉開了中外雜志版權合作的序幕[3]。ELLE在中國發展迅猛,大獲成功,與中國的社會環境也是密不可分的。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流行文化的傳播,逐漸興起了消費主義;女性地位的提高,使社會階層發生了變化,白領女性階層逐漸形成;中西方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改變了人們的傳統觀念等。
2. 國際化進程
在國際化進程方面,拉加代爾集團采取與當地合作的方式掌控了市場,尤其是在新興國家支持建立子公司。21世紀初期,得益于這一政策,ELLE商標使用許可經歷了強勁的增長,該政策有利于ELLE更加了解市場的實際情況和當地讀者的期望。ELLE商標使用許可是審慎的多元化策略,當市場不穩定時,拉加代爾集團借助多元化策略,遏制了集團風險。同時,拉加代爾集團還通過Lagardère Global Advertising保留了對廣告市場的獨家掌控。這一政策也使各個國家在當地版本各有特色的同時,保留了對廣告分配的控制。
三、ELLE的品牌文化建設
1. 刊名
一個品牌能被所有人理解,并展現出積極有力的形象,基于一個好的名稱。ELLE長期以來取得的成功,刊名的選擇奠定了基礎。埃萊娜·拉扎雷夫和她的團隊為雜志選擇的名稱,表現出一種創新意識。因為當時的女性雜志大多以名字命名,如Marie-Claire、Claudine,或者以一個主題命名,如Confidences、Votre Bonheur。
ELLE品牌價值的第一步始于雜志名稱,之后在時尚界的影響不僅僅局限在法國,創始人的個性使其獲得更有聲譽的品牌價值。1964年7月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做了一期關于法國女性及其創意的電視節目,埃萊娜·拉扎雷夫表示該年秋天女性流行穿黑色服裝,節目播出后黑色受到所有女性追捧。借助ELLE雜志平臺,埃萊娜·拉扎雷夫向讀者介紹服飾、美容方面的流行趨勢,雜志選用的模特所代表的女性形象,引領著不同階層的女性應擁有的不同風格和時尚,給不同的女性提供了不同的時尚范例[4]。
2. 內容
時尚女性期刊的核心競爭力是內容。文化產品與其輸出國的大眾文化密切相關,表現出強烈的文化特質,ELLE綜合不同文化的特性形成自己的個性。由于受眾的分化和地區的差異呈現出不同的特質,ELLE在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版本,如在比利時有ELLE Flamand和ELLE Wallon,加拿大有ELLE Québec和ELLE Canada。同時,ELLE在文化產業中時刻把握數字媒體的多樣化政策和營銷的多樣化策略。
品牌擴展的策略得益于文化和社會理念的統一,以及消費模式的標準化。正如樺榭菲力柏契媒體的首席執行官所言:全世界ELLE的女性讀者看著同樣的電影,使用相同的化妝品,追逐同樣的時尚趨勢。相對男性期刊,女性期刊更容易輸出,因為各個國家對女性狀況的關注相對類似。ELLE國際版的負責人認為,雖然ELLE國際版起源于法國,但在各個國家出發點不盡相同。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帶有地方風味的國際品牌。ELLE總部設在巴黎,總部掌控著對品牌的監管和編輯的協調。但這并不是控制文章的內容,而是對編輯內容的選擇,對排版布局作出監管。ELLE的各種衍生產品,無論其形式是子公司、合資還是合伙,都通過此實現了品牌和版本的整體一致。
在內容方面,ELLE為不同版本開發了特色主題,但出于經濟考慮,不同版本之間的信息需要互相交流。ELLE建立了國家圖文數據庫,法國、意大利、英國和美國的編輯部提供圖文數據庫的大部分內容。因為這四個團隊的資歷和規模最具優勢,而且這四個國家擁有很強的時尚文化,足以向國際傳播。ELLE國際版編輯部管理圖文數據庫,各版本可從中選擇部分內容進行翻譯編輯,這一策略使所有版本都受益,尤其是新的版本。拉加代爾集團認為,平均20%的印刷和數字出版內容都來源于此。時尚、美容等欄目從這些圖片、文字資料中獲益最多,分別應用于網絡或視頻。版權合作使合作期刊從創刊就擁有國際視野,既保證了稿件質量,又節省了海外拍攝、采訪的時間,節約了成本[5]。
四、ELLE雜志國際運作對中國的啟示
ELLE的國際化發展趨勢對我國的期刊出版業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意義。中國期刊實施國際化戰略,可以借鑒ELLE的運營模式和成功經驗,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
1. 直接出口
這一策略是直接向境外出口圖書、報刊等文化產品。報刊的出口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難度,因為其表達方式是語言。報刊出口可以有兩個方向,一是通過翻譯,譯成輸入國的語言;二是把華人圈作為重點的推廣目標。目前,中國有部分報業已經向海外發行,如《新民晚報》《廣州日報》已推廣到多個國家。
2. 國際合作
通過不同國家之間的相互合作可以共同開發產品,共享國際市場,擴大出口銷售,其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尤為重要。
3. 對外投資
對外投資是在境外進行本土化經營的一種模式。這要求對投資國家的風俗習慣、市場規模、法律法規有充分了解,可以通過直接建立新公司或兼并當地企業來實現。也可以收購當地企業或企業的部分股權,利用原企業現成的資源,減少文化差異的障礙,較快地融入國際市場。
[1]朱靜雯,汪全莉.我國近十年來女性期刊研究綜述[J].出版科學,2013(1).
[2]于平安.中法期刊合作典范《ELLE》雜志[J].出版參考,2007(10).
[3]王旎.從《瑞麗》看女性時尚雜志的成功[J].青年記者,2006(8).
[4]張婷婷.全球傳播下的女性期刊文化[J].現代傳播,2006(2).
[5]周夢平.淺析我國高端女性時尚期刊的核心競爭力[J].出版科學,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