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真真++趙瑞平
【摘要】目的:探討心電圖中的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fQRS)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的預測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某院心內科住院的經冠狀動脈造影(CAG)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病例381份。A組(有fQRS波)235例,B組(無fQRS波)146例。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以及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有無差異。結果:①AB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②AB兩組患者的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不同,A組(9.36%)高于B組(3.42%),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碎裂QRS波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有較高的預測價值。
【關鍵詞】碎裂QRS波;冠心病心肌缺血;惡性心律失常
惡性心律失常(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MVA)亦稱致命性心律失常,通常指在短時間內可出現血流動力學障礙并伴有暈厥、黑矇發生,危及患者生命甚至發生猝死的心律失常,其可根據心率分為快心室率型和慢心室率型兩種。由于MVA發生時心臟沒有有效的收縮,心臟射血功能顯著下降,如錯失治療時機或處理不當,患者會在短時間內死亡。對MVA而言,及時有效的預防遠比治療更為重要。QRS波易于從心電圖上直接讀出,已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注意。本文旨在探討fQRS波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的預測價值,從而為臨床早期預測MVA的發生提供一個新的無創性指標。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包頭市中心醫院心內科住院的經冠狀動脈造影(CAG)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病例381份。其中已排除所選病例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陳舊性心肌梗死、高血壓性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束支傳導阻滯、起搏心律、Brugada綜合癥等的病例。
研究方法:根據患者入院以后前三天內標準12導聯心電圖中有無fQRS波分為有fQRS波組(A組)和無fQRS波組(B組)兩組,然后詳細記錄A、B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是否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以患者入院后Holter、心電圖、心電監護出現過MVA為診斷MVA的金標準,統計出A、B兩組患者中發生MVA的病例數,未發生MVA的病例數,統計出A、B兩組患者MVA的發生率并分別描述fQRS波診斷的靈敏性、特異性、陰性預測值等,從而描述fQRS波對MVA的預測價值。
診斷標準:①碎裂QRS波群心電圖診斷標準:在體表靜息心電圖中(濾波范圍0.15~100Hz;走紙速度為25mm/s;標準電壓為10mm/mv),當冠脈供血區域對應的兩個或兩個以上連續導聯出現RSR型QRS波,或者R波或S波出現切跡或頓挫,且時限<12Oms,并且需排除完全性束支傳導阻滯、不完全性束支傳導阻滯,即可認為心電圖中出現了碎裂QRS波。本次研究所選心電圖均由兩位心內科主治醫師在不清楚患者臨床資料的情況下獨立閱圖,以保證其判斷不受主觀影響,兩者心電圖判斷一致性為99%。②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診斷標準:本次研究我們以CAG陽性為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金標準,當患者單支或多支冠脈血管狹窄程度≥50%我們即認為存在冠心病心肌缺血。③惡性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以患者入院后Holter,心電圖,心電監護出現過MVA為診斷MVA的金標準,其中MVA主要包括頻發室早、短陣室速、室撲、室顫、多源性室早、室早二聯律、預激合并房顫、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停博、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等。
儀器設備:德國西門子數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統、心電圖機、24小時動態心電監測(Holter)、帶有回顧性功能的心電監護儀等。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患者性別構成的比較采用兩樣本X2檢驗,兩組患者平均年齡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患者之間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的比較采用兩樣本X2檢驗。差異性檢驗水準為0.05(雙側),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A、B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其中有fQRS波組(A組)235例,其中男性139例(59.1%),女性96例(40.1%),其平均年齡為59.77±9.07歲(范圍32~85歲);無fQRS波組(B組)146例,其中男性71例(48.6%),女性75例(52.4%),其平均年齡為59.73±7.96歲(范圍38~78歲)。經統計顯示,兩組病例間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表明A、B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見表1。
A、B兩組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發生情況的比較:結果顯示,A組的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高于B組,A組的惡性心律失常患病率為9.36%,B組的患病率為3.42%,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4.821,P=0.028,P<0.05);以患者入院后Holter、心電圖、心電監護出現過惡性心律失常為診斷惡性心律失常的金標準,得出fQRS波診斷的靈敏度為0.815,特異度為0.398,陰性預測值為0.966,見表2。
討論
本課題第一步研究顯示,兩組病例間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表明A、B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有報道顯示,fQRS波在男性的檢出率為47.63%,女性檢出率為39.75%,兩者存在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1)[1]。可能與本次研究所選病例均為進行過CAG檢查的患者,存在一定的選擇偏倚有關。尚需進行大樣本資料研究以證實。
本課題第二部研究顯示,A組(有fQRS波)的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高于B組(無fQRS波),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4.821,P=0.028,P<0.05);fQRS波診斷的靈敏度為0.815,特異度為0.398,陰性預測值為0.966,說明fQRS波的出現能夠預測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而無fQRS波的出現則說明患者發生惡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很小。心肌缺血時,從非缺血區到缺血區,心肌細胞間縫隙連接蛋白遭到破壞,導致細胞間縫隙連接面積減少,縫隙連接蛋白重排,使缺血邊緣心肌的密度降低,從而導致心肌電沖動通過這些區域時出現傳導速度不均一,也有助于形成多個小型折返激動及激動波,從而觸發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另有研究認為[4],fQRS波的形成是心肌纖維化瘢痕和(或)心肌缺血導致心室肌不均勻的除極所致,其可致心肌除極化的連續性中斷,傳導延遲[2-3],這也是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的基礎。學者Maskoun等也證實,有fQRS波的患者更易出現惡性心律失常事件。Zipes等的研究證實,冠心病患者惡性心律失常事件死亡率的增加與fQRS波密切相關。而惡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常見原因,故心電圖中的fQRS波對預測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fQRS波可以作為預測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的一個敏感指標。當患者的靜息心電圖中出現fQRS波時,應當引起臨床醫師的足夠重視,進一步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全面檢查,以期早期預防、早期干預,減少患者猝死率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韋偉,楚建民.碎裂QRS波與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關系及在人群中分布特征的研究[D].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11年.
[2]郭繼鴻,胡大一.中國心律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59-63.
[3]Varriale P,chryssosRE.The RSRcomplex not related to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diagnostic value as a sig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scar.J.Am Heart J,1992,123:369-376.
[4]Flowers NC,Horan LG,Tolleson WJ,et al.Loaclization of the site of myocardial scarring in man by high-frequency components J.Circulation,1969,40:927-934.
【摘要】目的:探討心電圖中的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fQRS)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的預測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某院心內科住院的經冠狀動脈造影(CAG)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病例381份。A組(有fQRS波)235例,B組(無fQRS波)146例。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以及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有無差異。結果:①AB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②AB兩組患者的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不同,A組(9.36%)高于B組(3.42%),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碎裂QRS波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有較高的預測價值。
【關鍵詞】碎裂QRS波;冠心病心肌缺血;惡性心律失常
惡性心律失常(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MVA)亦稱致命性心律失常,通常指在短時間內可出現血流動力學障礙并伴有暈厥、黑矇發生,危及患者生命甚至發生猝死的心律失常,其可根據心率分為快心室率型和慢心室率型兩種。由于MVA發生時心臟沒有有效的收縮,心臟射血功能顯著下降,如錯失治療時機或處理不當,患者會在短時間內死亡。對MVA而言,及時有效的預防遠比治療更為重要。QRS波易于從心電圖上直接讀出,已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注意。本文旨在探討fQRS波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的預測價值,從而為臨床早期預測MVA的發生提供一個新的無創性指標。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包頭市中心醫院心內科住院的經冠狀動脈造影(CAG)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病例381份。其中已排除所選病例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陳舊性心肌梗死、高血壓性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束支傳導阻滯、起搏心律、Brugada綜合癥等的病例。
研究方法:根據患者入院以后前三天內標準12導聯心電圖中有無fQRS波分為有fQRS波組(A組)和無fQRS波組(B組)兩組,然后詳細記錄A、B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是否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以患者入院后Holter、心電圖、心電監護出現過MVA為診斷MVA的金標準,統計出A、B兩組患者中發生MVA的病例數,未發生MVA的病例數,統計出A、B兩組患者MVA的發生率并分別描述fQRS波診斷的靈敏性、特異性、陰性預測值等,從而描述fQRS波對MVA的預測價值。
診斷標準:①碎裂QRS波群心電圖診斷標準:在體表靜息心電圖中(濾波范圍0.15~100Hz;走紙速度為25mm/s;標準電壓為10mm/mv),當冠脈供血區域對應的兩個或兩個以上連續導聯出現RSR型QRS波,或者R波或S波出現切跡或頓挫,且時限<12Oms,并且需排除完全性束支傳導阻滯、不完全性束支傳導阻滯,即可認為心電圖中出現了碎裂QRS波。本次研究所選心電圖均由兩位心內科主治醫師在不清楚患者臨床資料的情況下獨立閱圖,以保證其判斷不受主觀影響,兩者心電圖判斷一致性為99%。②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診斷標準:本次研究我們以CAG陽性為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金標準,當患者單支或多支冠脈血管狹窄程度≥50%我們即認為存在冠心病心肌缺血。③惡性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以患者入院后Holter,心電圖,心電監護出現過MVA為診斷MVA的金標準,其中MVA主要包括頻發室早、短陣室速、室撲、室顫、多源性室早、室早二聯律、預激合并房顫、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停博、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等。
儀器設備:德國西門子數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統、心電圖機、24小時動態心電監測(Holter)、帶有回顧性功能的心電監護儀等。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患者性別構成的比較采用兩樣本X2檢驗,兩組患者平均年齡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患者之間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的比較采用兩樣本X2檢驗。差異性檢驗水準為0.05(雙側),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A、B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其中有fQRS波組(A組)235例,其中男性139例(59.1%),女性96例(40.1%),其平均年齡為59.77±9.07歲(范圍32~85歲);無fQRS波組(B組)146例,其中男性71例(48.6%),女性75例(52.4%),其平均年齡為59.73±7.96歲(范圍38~78歲)。經統計顯示,兩組病例間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表明A、B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見表1。
A、B兩組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發生情況的比較:結果顯示,A組的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高于B組,A組的惡性心律失常患病率為9.36%,B組的患病率為3.42%,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4.821,P=0.028,P<0.05);以患者入院后Holter、心電圖、心電監護出現過惡性心律失常為診斷惡性心律失常的金標準,得出fQRS波診斷的靈敏度為0.815,特異度為0.398,陰性預測值為0.966,見表2。
討論
本課題第一步研究顯示,兩組病例間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表明A、B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有報道顯示,fQRS波在男性的檢出率為47.63%,女性檢出率為39.75%,兩者存在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1)[1]。可能與本次研究所選病例均為進行過CAG檢查的患者,存在一定的選擇偏倚有關。尚需進行大樣本資料研究以證實。
本課題第二部研究顯示,A組(有fQRS波)的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高于B組(無fQRS波),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4.821,P=0.028,P<0.05);fQRS波診斷的靈敏度為0.815,特異度為0.398,陰性預測值為0.966,說明fQRS波的出現能夠預測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而無fQRS波的出現則說明患者發生惡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很小。心肌缺血時,從非缺血區到缺血區,心肌細胞間縫隙連接蛋白遭到破壞,導致細胞間縫隙連接面積減少,縫隙連接蛋白重排,使缺血邊緣心肌的密度降低,從而導致心肌電沖動通過這些區域時出現傳導速度不均一,也有助于形成多個小型折返激動及激動波,從而觸發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另有研究認為[4],fQRS波的形成是心肌纖維化瘢痕和(或)心肌缺血導致心室肌不均勻的除極所致,其可致心肌除極化的連續性中斷,傳導延遲[2-3],這也是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的基礎。學者Maskoun等也證實,有fQRS波的患者更易出現惡性心律失常事件。Zipes等的研究證實,冠心病患者惡性心律失常事件死亡率的增加與fQRS波密切相關。而惡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常見原因,故心電圖中的fQRS波對預測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fQRS波可以作為預測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的一個敏感指標。當患者的靜息心電圖中出現fQRS波時,應當引起臨床醫師的足夠重視,進一步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全面檢查,以期早期預防、早期干預,減少患者猝死率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韋偉,楚建民.碎裂QRS波與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關系及在人群中分布特征的研究[D].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11年.
[2]郭繼鴻,胡大一.中國心律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59-63.
[3]Varriale P,chryssosRE.The RSRcomplex not related to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diagnostic value as a sig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scar.J.Am Heart J,1992,123:369-376.
[4]Flowers NC,Horan LG,Tolleson WJ,et al.Loaclization of the site of myocardial scarring in man by high-frequency components J.Circulation,1969,40:927-934.
【摘要】目的:探討心電圖中的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fQRS)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的預測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某院心內科住院的經冠狀動脈造影(CAG)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病例381份。A組(有fQRS波)235例,B組(無fQRS波)146例。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以及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有無差異。結果:①AB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②AB兩組患者的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不同,A組(9.36%)高于B組(3.42%),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碎裂QRS波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有較高的預測價值。
【關鍵詞】碎裂QRS波;冠心病心肌缺血;惡性心律失常
惡性心律失常(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MVA)亦稱致命性心律失常,通常指在短時間內可出現血流動力學障礙并伴有暈厥、黑矇發生,危及患者生命甚至發生猝死的心律失常,其可根據心率分為快心室率型和慢心室率型兩種。由于MVA發生時心臟沒有有效的收縮,心臟射血功能顯著下降,如錯失治療時機或處理不當,患者會在短時間內死亡。對MVA而言,及時有效的預防遠比治療更為重要。QRS波易于從心電圖上直接讀出,已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注意。本文旨在探討fQRS波對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的預測價值,從而為臨床早期預測MVA的發生提供一個新的無創性指標。
資料與方法
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包頭市中心醫院心內科住院的經冠狀動脈造影(CAG)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病例381份。其中已排除所選病例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陳舊性心肌梗死、高血壓性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束支傳導阻滯、起搏心律、Brugada綜合癥等的病例。
研究方法:根據患者入院以后前三天內標準12導聯心電圖中有無fQRS波分為有fQRS波組(A組)和無fQRS波組(B組)兩組,然后詳細記錄A、B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是否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以患者入院后Holter、心電圖、心電監護出現過MVA為診斷MVA的金標準,統計出A、B兩組患者中發生MVA的病例數,未發生MVA的病例數,統計出A、B兩組患者MVA的發生率并分別描述fQRS波診斷的靈敏性、特異性、陰性預測值等,從而描述fQRS波對MVA的預測價值。
診斷標準:①碎裂QRS波群心電圖診斷標準:在體表靜息心電圖中(濾波范圍0.15~100Hz;走紙速度為25mm/s;標準電壓為10mm/mv),當冠脈供血區域對應的兩個或兩個以上連續導聯出現RSR型QRS波,或者R波或S波出現切跡或頓挫,且時限<12Oms,并且需排除完全性束支傳導阻滯、不完全性束支傳導阻滯,即可認為心電圖中出現了碎裂QRS波。本次研究所選心電圖均由兩位心內科主治醫師在不清楚患者臨床資料的情況下獨立閱圖,以保證其判斷不受主觀影響,兩者心電圖判斷一致性為99%。②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診斷標準:本次研究我們以CAG陽性為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金標準,當患者單支或多支冠脈血管狹窄程度≥50%我們即認為存在冠心病心肌缺血。③惡性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以患者入院后Holter,心電圖,心電監護出現過MVA為診斷MVA的金標準,其中MVA主要包括頻發室早、短陣室速、室撲、室顫、多源性室早、室早二聯律、預激合并房顫、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停博、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等。
儀器設備:德國西門子數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統、心電圖機、24小時動態心電監測(Holter)、帶有回顧性功能的心電監護儀等。
統計學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患者性別構成的比較采用兩樣本X2檢驗,兩組患者平均年齡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患者之間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的比較采用兩樣本X2檢驗。差異性檢驗水準為0.05(雙側),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A、B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其中有fQRS波組(A組)235例,其中男性139例(59.1%),女性96例(40.1%),其平均年齡為59.77±9.07歲(范圍32~85歲);無fQRS波組(B組)146例,其中男性71例(48.6%),女性75例(52.4%),其平均年齡為59.73±7.96歲(范圍38~78歲)。經統計顯示,兩組病例間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表明A、B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見表1。
A、B兩組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發生情況的比較:結果顯示,A組的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高于B組,A組的惡性心律失常患病率為9.36%,B組的患病率為3.42%,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4.821,P=0.028,P<0.05);以患者入院后Holter、心電圖、心電監護出現過惡性心律失常為診斷惡性心律失常的金標準,得出fQRS波診斷的靈敏度為0.815,特異度為0.398,陰性預測值為0.966,見表2。
討論
本課題第一步研究顯示,兩組病例間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表明A、B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有報道顯示,fQRS波在男性的檢出率為47.63%,女性檢出率為39.75%,兩者存在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1)[1]。可能與本次研究所選病例均為進行過CAG檢查的患者,存在一定的選擇偏倚有關。尚需進行大樣本資料研究以證實。
本課題第二部研究顯示,A組(有fQRS波)的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率高于B組(無fQRS波),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4.821,P=0.028,P<0.05);fQRS波診斷的靈敏度為0.815,特異度為0.398,陰性預測值為0.966,說明fQRS波的出現能夠預測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而無fQRS波的出現則說明患者發生惡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很小。心肌缺血時,從非缺血區到缺血區,心肌細胞間縫隙連接蛋白遭到破壞,導致細胞間縫隙連接面積減少,縫隙連接蛋白重排,使缺血邊緣心肌的密度降低,從而導致心肌電沖動通過這些區域時出現傳導速度不均一,也有助于形成多個小型折返激動及激動波,從而觸發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另有研究認為[4],fQRS波的形成是心肌纖維化瘢痕和(或)心肌缺血導致心室肌不均勻的除極所致,其可致心肌除極化的連續性中斷,傳導延遲[2-3],這也是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的基礎。學者Maskoun等也證實,有fQRS波的患者更易出現惡性心律失常事件。Zipes等的研究證實,冠心病患者惡性心律失常事件死亡率的增加與fQRS波密切相關。而惡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常見原因,故心電圖中的fQRS波對預測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fQRS波可以作為預測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惡性心律失常發生的一個敏感指標。當患者的靜息心電圖中出現fQRS波時,應當引起臨床醫師的足夠重視,進一步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全面檢查,以期早期預防、早期干預,減少患者猝死率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韋偉,楚建民.碎裂QRS波與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關系及在人群中分布特征的研究[D].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11年.
[2]郭繼鴻,胡大一.中國心律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59-63.
[3]Varriale P,chryssosRE.The RSRcomplex not related to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diagnostic value as a sig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scar.J.Am Heart J,1992,123:369-376.
[4]Flowers NC,Horan LG,Tolleson WJ,et al.Loaclization of the site of myocardial scarring in man by high-frequency components J.Circulation,1969,40:927-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