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佳 鵬
(山西太舊高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晉中 030600)
淺埋偏壓破碎圍巖隧道施工技術研究
任 佳 鵬
(山西太舊高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晉中 030600)
從地形、地質、外力作用三個角度入手,探討了偏壓隧道的成因以及特點,并結合具體的施工實例,分析了偏壓隧道在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具體的解決措施,以提高淺埋偏壓破碎圍巖隧道的施工水平。
偏壓破碎圍巖,隧道,施工
淺埋的偏壓隧道是偏壓隧道的一種,雖然具有偏壓隧道的基本特征,但是同時也因為淺埋的特殊性,增加了施工的難度,所以常常被視為一種特殊的工程。需要對其特性進行總結與分析,掌握其施工過程中的難題,進而為隧道施工提供科學的指導,確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通常來講圍巖的壓力具有明顯的不對稱性的隧道工程,均可以稱之為偏壓隧道,這類隧道因為支護結構會受到偏壓荷載的影響,所以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具有較大的困難性,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包括地形地質因素的影響,也包括了外力因素的作用。
1)地形因素的作用。在傍山的隧道或者是隧道的洞口地段,地面的橫坡基本都比較陡峭,且隧道的深度也比較淺,所以在不對稱的荷載力的作用下,隧道初砌一側會形成壓力較大的主動壓力區域,而另一側則是壓力較小的被動壓力區域,這種側壓力不均等的狀況大多數存在于淺埋的隧道之中,并且具有一定的規律。
2)地質原因的影響。隧道周圍的圍巖產狀的傾斜或者是節理的發育都會使得巖層中間的軟弱結構面或者是滑動面在施工擾動的作用下出現滑動,同時巖溶作用的存在,也會使得施工的過程中遇到較不穩定的結構,出現隧道的偏壓。
3)外力作用的影響。這種作用主要指的是施工方法不當以及支護結構架設不正確等現象的存在使得隧道一側的圍巖發生坍塌,而另一側出現了應力集中的現象,由于不是巖層本身的問題,所以這種情況經過施工技術調整與改進之后便基本可以得到解決。
不同影響因素造成的偏壓情況見圖1。

2.1 案例介紹
本文選取了某隧道左線出口的偏壓隧道的處理過程作為論證的案例,希望能夠通過對該隧道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分析與解決來闡明淺埋隧道施工過程中常見的問題以及其相應的處理辦法。
該隧道工程位于河流的右岸,預計的施工高程為河床上7 m,出口處的邊坡走向為48°左右,周邊的地形坡度比較陡峭,可以達到40°左右的斜坡,出露出來的巖石為青白口系,節理發育明顯,風化效果顯著,巖體為破碎~較破碎之間的凝灰巖。隧道橫斷面的分析結果顯示,隧道的洞室存在著一定的偏壓,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包括:
1)開挖面“冒頂”。該隧道工程因為覆蓋面厚度比較小,并且存在著沖溝斜交,在開挖至掌子面也就是與隧道的暗挖起點距離為20 m的時候,拱頂的上方地表出現了小范圍的坍塌現象。
土方坍塌情況見圖2。

2)隧道變形。左線的出口在開挖的過程中,出現了左拱腰內移、右邊的拱腰外移以及拱頂下沉的現象,致使斷面出現了明顯的右傾趨勢,個別嚴重的變形地段出現了整體右傾的現象,并且在山體的一側出現了明顯的偏壓變形。
3)隧道初支、邊坡裂縫及拱腳破碎。偏壓力的存在與影響使得隧道結構內部的初期支護結構出現了多處的裂縫以及混凝土剝落的現象,尤其是在靠近山體的側拱腰部位以及洞口的套拱部位出現了特別大的裂縫,在套拱右側拱腳處的混凝土出現了局部的壓碎現象,而在邊仰坡以及洞頂的截水溝則出現了嚴重的開裂現象,同時洞頂也出現了落石現象,對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脅。
2.2 隧道施工過程中問題處理的總體原則
為了減少偏壓力對隧道結構的影響與破壞,需要對隧道進行嚴密的檢測,進而使得支護數據發生異常的時候能夠及時的得到解決,通過采取必要的措施來降低事故的損失。如果是在已經建成并且投入使用的隧道工程,事故造成的損失將更大,也將更加難以解決,所以隧道在施工的過程中就需要注意偏壓問題的存在,將預防工作作為減少事故幾率的主要措施。
而對于發生了事故的隧道來講,無論是在建的還是已經運營使用的隧道工程,都需要對支護結構進行加固,對不利的變形進行控制,避免損害與破壞的進一步擴大;之后開展細致認真的調研工作,找準病害出現的原因,并且據此擬定出切實的方案,并且堅持經濟科學的原則對病害進行處理。
2.3 處理的具體措施
1)加固巖頂面。這對于冒頂問題來講是必需的處理措施,在出現了冒頂問題的隧道工程中,首先應該停止掌子面的作業,并且對危險的土體進行清理,對已經開挖的但是尚未進行支護的斷面進行混凝土的噴施,在混凝土凝固之后,需要對坍塌的孔洞進行回填處理,并且使用小型的導管在孔洞內部進行巖土體的加固,根據坍塌孔洞周邊的地質條件以及圍巖可能發生的變形情況,以45°左右的角度將小導管打設在山體內。
2)堅固支護結構。首先對耳墻進行了加高處理,完成了明洞以及仰拱的封閉以及襯砌的二次施工后,再通過回填對明洞的荷載進行了平衡;同時使用了錨索的框架防護,加強了隧道洞口支護結構的堅實性,進而保證了后續施工的安全,為了強化山體固定的效果,在明洞的外側也設置了抗滑樁。
樁柱的布置見圖3。

3)灌注水泥砂漿。這對于裂縫的彌補工作有著顯著的作用,首先需要在山頂的地表進行槽體的開挖以及夯實的封閉工作,之后對底部的裂縫進行水泥砂漿的灌注工作,緊接著使用灰土進行人工的夯填,直至回填的灰土層高于地表20 cm左右,最后便是對坡面排水設施的完善,減少水流的拉力作用對于山體的侵蝕,減少山體裂縫發生的幾率。
如果隧道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偏壓破壞,除了對出現的裂縫進行彌補以及在松軟的山體內部進行加固之外,也需要對圍巖進行注漿,繼而對圍巖的物理力學特征進行改善,減弱與改變圍巖的偏壓荷載,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鋼管進行注漿的過程中要控制好注漿的壓力,避免人為對圍巖穩定性的擾動。
4)平衡偏壓的荷載。對于一些軟質巖石面積較大以及橫坡較廣的施工區域來說,單一的結構補強將會耗費巨大的經濟成本,也具有較高的施工難度,所以可以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采取削坡以及回填的措施來對荷載進行平衡,改善隧道兩側受力的不平衡狀態。
5)加固初期支護。偏壓的影響會使得隧道的初期支護結構出現持續的變形,支護結構的變形會使得山體出現滑動,增加圍巖的壓力,反過來繼續加速支護結構的變形,陷入惡性循環中,所以必須在支護結構的檢測數據出現問題的開始便對支護結構進行加固與調整,減少其變形的惡性影響,保證隧道結構的穩定性。
6)治理蠕變以及滑坡。隧道的開挖會使得山體出現蠕變甚至是滑坡,這時需要采取減載刷坡,進而對滑坡的下部堆載進行反壓,改變隧道的受力情況;同時,還可以采取對巖層的地質進行地表注漿的辦法來阻止山體的移動;此外,設置擋滑板或者是在滑坡的山體上打設錨索框架等防護形式也能夠起到阻止山體移動的目的。
淺埋偏壓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偏壓隧道難題,具有較高的施工難度,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結合隧道周邊的地質與地形條件進行施工方法的設計以及施工技術的選擇,保證施工安全性的同時提高施工的科學水平,進而促使隧道工程順利完工。
[1] 徐世康.淺埋偏壓破碎圍巖隧道施工技術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2.
[2] 劉 會,劉寶偉,張金梅,等.淺埋偏壓破碎帶隧道綜合進洞施工技術[J].施工技術,2008(9):17-18.
[3] 李志勇,晏 莉,陽軍生.淺埋偏壓連拱隧道中導洞塌方數值分析與處治[J].巖土力學,2007(1):23-24.
[4] 王學哲.偏壓超淺埋雙連拱隧道施工技術研究[J].鐵道標準設計,2005(6):19-21.
[5] 張 強.淺談偏壓軟弱圍巖隧道施工技術[J].鐵道建設,2009(1):34-36.
Study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shallow-buried bias fragmentized surrounding rock tunnel
REN Jia-peng
(ShanxiTai-JiuHighwayAdministrationCo.,Ltd,Jinzhong030600,China)
Start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morphology, geology and external force, the paper explores bias tunnel cause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es bias tunnel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specific solving measures by combining with construction examples, with a view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shallow-buried bias fragmentized surrounding rock tunnel.
bias fragmentized surrounding rock, tunnel, construction
1009-6825(2014)28-0195-03
2014-07-31
任佳鵬(1982- ),男,工程師
U45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