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磊
(山西八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27)
建筑工程常用模板種類有多層板,竹膠板,傳統大鋼模等,但這些模板的運用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多層板、竹膠板由于自身的強度、剛度不大,在安裝過程中,需要加多道方木和鋼管來保證其剛度及穩定性,同時剪力墻的垂直度及平整度不好控制,經常會出現脹模現象,模板的尺寸小、接縫多、錯臺嚴重,影響工程質量,也增加了后期對墻面的打磨及修補工作,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及觀感。且后砌洞口砌磚抹灰后極易出現通長裂縫,混凝土墻表面出現氣泡現象。所以,在當前的條件下,需要尋找另外的途徑來提高剪力墻結構的質量及觀感效果的方法,輕型薄壁大鋼模施工體系不僅能夠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而且有著良好的社會價值,可大力推廣應用。
輕型薄壁大鋼模系統適用于框架—剪力墻及剪力墻結構的施工,要求建筑布局簡單,樓層外廓形狀簡潔且內部開間較大的高層及超高層建筑。可廣泛應用在辦公樓、賓館、醫院、飯店、商場、住宅等領域。
與傳統大鋼模的施工技術相比,輕型薄壁大鋼模自重輕、剛度好,出模后的墻面平整光滑,達到了清水墻的效果。方便吊裝、拆卸,并可減少人力及物力。還可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現氣泡、后砌洞抹灰出現通縫等問題。鋼模與各塊剪力墻配套使用,“一墻一板”相互對應,實現了剪力墻的模塊化施工。該工藝本身就具備質量控制的作用。其他工序必須與之配合,在配合的過程當中,為了達到清水墻及加快施工進度效果的要求,也就控制了其他工序的施工質量。達到了“環環相扣,一個核心,多點操控”的施工管理理念。為了保證施工質量,要求做好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多層控制,層層把關。包括測量放線,鋼筋安裝及混凝土的澆筑。
1)模板采用3.5 mm厚的整塊鋼板進行卷壓成型,剛度好,自重輕,板面背部連有縱橫小背楞,體系牢固耐用,符合施工安全技術要求。2)陰陽角部位的模板為一整塊鋼板,經過卷板機對整塊鋼板卷壓成型為90°小弧角,使其拼接部位無焊縫。3)豎向邊框處的鋼板以一進一退的子母式拼接,采用可調節式加固方法。大模板體系只有接縫嚴密,才能從根本上克服墻體澆筑漏漿的質量通病,接縫拼合的基本原理是延長砂漿滲漏線。4)后砌洞孔口三邊各寬出100 mm并形成向內凹15 mm厚的內門框,有效防止后砌洞抹灰后所產生的通縫現象。
輕型薄壁大鋼模施工系統主要包括模板就位控制線、模板安裝及調整、模板固定驗收、澆筑混凝土及專人護模、拆模、清理和維護等工序。
該方法可全面有效的控制現澆樓板的厚度,避免板厚的超標或者過薄對混凝土結構造成影響,確保層高、樓板厚度在規范允許范圍內。第一道:架子工搭設支模架時,技術員對架子工做好技術交底,測量組人員利用水準儀進行抄平,在鋼管上標志出1 m標高線,為木工提供標高數據。確保支模架搭設正確,進而確保梁、板底標高準確,并做好支模架水平鋼管、樓板模板高度的復核工作。第二道: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安排專職人員,用紅外線水平儀復查梁、板底標高是否準確。第三道:澆筑混凝土時采用拉線控制標高。在澆筑樓板面層柱子鋼筋上畫出50線,并用紅色油漆在鋼筋上作出明顯的識別標記,澆筑混凝土時,先把鋼筋覆蓋住,為最終找平做好準備。再對角拉線檢查混凝土的高度。一道拉線一般要測三個點,包括兩個柱端,一個線中間的位置。用鋼釬復查板厚,作為最終控制依據。
此部工作對大鋼模施工影響的必要性:樓板厚度或高或低,不管整體或局部,都會對模板的安裝及施工質量造成影響。若整體偏高或偏低,大鋼模的高度是不能隨意更改的。會影響本樓層及其以上的整體層高和整體的墻、梁、樓板的幾何尺寸等。若局部出現偏差,相鄰的模板有高有低,除了會造成上述不利影響外,還會影響本層模板的拼接效果及造成模板下部漏漿的問題,過分的連接,會對大鋼模的平整性,下次使用造成不可恢復的破壞。因此,保證樓板的厚度、標高以及表面的平整性是鋼模施工的首要前提。
3.2.1 確保鋼筋生根位置準確
找出剪力墻中主筋的排距,將其與基礎底板的鋼筋綁扎并焊接固定。然后采取在其四角加焊Φ18鋼筋斜撐的加固方法,以保證主筋位置精確和不移動。
3.2.2 防止澆筑混凝土時墻筋位移
鋼筋綁扎前,應調至準確位置,做到上下垂直。綁扎成型經檢查合格后,將兩片鋼筋之間焊井字支架連為一體,支架用Φ14鋼筋焊成,支架間距1 m,按梅花形布置,以保證墻體鋼筋位置的準確。在模板支設垂直度的控制上在板面外側設有可調支座,方便吊模時的調整。
3.2.3 墻撐棍的設置
在墻體的底部焊接模板定位鋼筋棍,梁端露出的長度便為墻體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防止漏筋。在兩片鋼筋中,每平方米內設置一根墻撐棍,沿墻體鋼筋外平面梅花形布置。其端部磨平,刷防銹漆(如圖1所示)。

圖1 剪力墻墻筋中配置的墻撐棍
傳統的防止剪力墻后砌洞抹灰通縫的方法為:將結構墻(剪力墻)的周圍人工剔鑿出100 mm寬、10 mm深的加強帶,然后在其上加一道200 mm寬的鋼板網,每邊搭接100 mm,用鋼釘固定,再在其上抹灰。而輕型薄壁大鋼模門洞模板的部分利用板面自身洞口邊緣向內凸出15 mm,寬度100 mm的鋼楞的特點,使得模板出模后,能夠在后砌洞口周圍形成“天然”的抹灰加強帶,省去了傳統施工方法中的人力與物力,并起到了減少施工現場廢料的產生的作用,既經濟又環保(如圖2所示)。

圖2 剪力墻后砌洞
外墻使用小外掛架的施工工藝,小外掛架利用最上排穿墻孔穿入掛架螺栓,使小外掛架上孔固定在掛架螺栓上。下層墻體施工完畢且達到一定的強度時,開始掛小外掛架。其布置應嚴格按平面圖上施工。
掛小外掛架時先將掛架螺栓穿過其上掛架孔,圓頭朝外,從墻外穿入墻內,調整好掛架水平位置,上掛架螺栓墊片,鎖緊雙母。搭設頂板支撐系統(與小外掛架同時支設),支頂板模板,綁頂板鋼筋。小外掛架上支設吊梆模(木模即可),用木屑卡在小外掛架外擋板與吊梆模處。楔緊吊梆模,調整至合適位置、尺寸,吊梆模上口與頂板上皮同一標高并加固。澆筑頂板。在頂板施工完畢后施工上層墻體,不拆除吊梆模,支設上層模板時模板直接放置在吊梆模上,小外掛架、吊梆模起支撐作用。拆除時先拆除卡緊吊梆模的木屑,使吊梆松動,再拆除吊梆模。然后將小外掛架螺母拆除,拆除時應妥善保管好螺母與墊片,最后拆除小外掛架。它的使用極大的方便了外墻大模板的支設,也使得施工頂板時傳統頂板側模不好加固且頂板與墻體易出現錯臺的弊病得到了解決。
采用輕型薄壁大鋼模體系比采用傳統大鋼模實體質量更好,并且可以防止傳統大鋼模預留梁口、后砌洞容易出現通縫、混凝土表面有氣泡的現象,達到清水混凝土的外觀效果。比采用軟模體系費用節省56%,經濟效益尤為顯著。抹灰工序的減少,既節約了水泥、黃砂等資源,減輕了樓宇自重,又使得住房使用面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1]曾 濤.大鋼模在剪力墻結構施工應用中的技術探討[J].建材與裝飾,2008(15):73-74.
[2]張明星,楊金云,張權政.剪力墻大鋼模施工中的門洞側板加固技術[J].工程質量,2011,29(5):50-51.
[3]錢 鐘.定型大鋼模體系在高層保障性住房項目中的運用[J].建筑技術研究,2013(8):25-26.
[4]馬永紅.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研究[J].山西建筑,2006,32(1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