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忻州市工程質量監督站,山西忻州 034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的諸多工程活動,使得自然坡體受到破壞,因而山體滑坡近來時有發生,而且越來越頻繁,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的損失。
我省是個多山地區,山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40%,海拔大都在1 000 m以上。由于數百年來的人為破壞,大部分山區植被稀疏,黃土高原地區則水土流失嚴重。而且我省又是煤炭大省,煤炭產業是重要的支柱產業,同時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發等,破壞地質地貌,并且由于洪水、地震、爆破、挖礦等引起的山體滑坡是次生災害的主要形式。
鑒于歷年來地震特別是汶川地震的教訓,對處于地震頻發、山林密布的山西,研究山體滑坡形成的原因和山體滑坡的規律,最大限度防止和減少山體滑坡造成災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緩的。
斜坡上的巖土體由于各種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向下滑動的現象叫山體滑坡。
1)巖土類型:多為結構松散的巖土,抗剪強度和抗風化能力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質能發生變化的巖土,軟硬相間的巖層所構成的斜坡易發生滑坡。
2)地質構造條件:各種節理、裂隙、層面、斷層發育的斜坡,最易發生滑坡。
3)地形地貌條件:前緣開闊的山坡,河、水庫、溝的斜坡,鐵路、公路以及工程建筑物的邊坡等,這些都是容易發生滑坡的地貌。
1)自然作用:地震、河流、雨雪、地下或地表水的單個或綜合作用可誘發滑坡。
2)人為作用:a.開挖坡腳:修建鐵路、公路、毗鄰山體建房、建廠等工程,常常因過度開發導致坡腳失去支撐而發生下滑。例如我國西部的一些鐵路、公路,在修建時因為強行開挖、大力爆破,導致事后相繼在邊坡部位發生了滑坡,給后續道路施工運營帶來了諸多危害。b.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滲漏,工業生產廢水的排放、農田耕地的灌溉等,水流滲入到坡體,加大了孔隙水的壓力,軟化了巖土體,增大了坡體容重,從而誘發滑坡的發生。此外,開礦的爆破產生的強烈振動波,可使斜坡的巖土體破碎產生滑坡;在山坡上亂砍濫伐,坡體植被遭到破壞,致使水土流失,地表水更容易滲入土層誘發滑坡等。
山體滑坡不僅造成附近建筑體倒塌,人員的傷亡和財產損失,還會嚴重阻塞交通。
汶川大地震山體滑坡就造成許多人員的傷亡,北川縣城北山坡和城南山坡均發生滑坡,下面現在還掩埋著一個機關、一個幼兒園、一所小學、一所中學。同時,由于滑坡導致交通要道的阻塞,阻止和延誤救援而導致災民死亡,是汶川地震死傷慘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汶川大地震引發的山體滑坡嚴重破壞了盤山而建的堵江堰到汶川的公路,掩埋了村莊,掩埋了許多車輛和行人,阻擋了人們搶險救災的道路,形成了像唐家山那樣巨大的堰塞湖,耗時一年后汶都線才重新修通,給我們造成了無法估量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
顯而易見,不穩定山體最易發生滑坡,識別山體是否穩定,保護山體的穩定性是預防山體滑坡的最根本措施。普及地質地貌的基本知識,相關部門深入研究山體穩定性顯得非常重要。
1)滑坡體組成。
滑坡體一般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滑坡體、滑坡壁、滑動面、滑動帶、滑坡床、滑坡舌、滑坡臺階、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滑坡裂縫,其中幾個同時具備就有發生滑坡的危險,并非所有要素都具備才會發生滑坡。
2)滑坡體穩定性通常識別方法見表1。

表1 滑坡體穩定性識別方法
1)加強山區的植樹造林,增加山體表面的植被面積,減少水土流失。
2)減少對山體坡腳的挖掘,修路等必須挖掘時,做好對坡腳的保護,盡可能減少對山體的擾動。
3)嚴格限制開山爆破和地下開挖的規模,盡可能減少山體結構的破壞。
1)規劃和土地審批部門要嚴格把關:對于城鎮建筑,特別是醫院、學校、幼兒園、購物中心、娛樂場所等公共建筑的選址要慎而又慎,堅決遠離不穩定山體。
2)山區的主要交通干線盡可能避免盤山而建,為救援提供一個可靠的通暢的生命線。經驗告訴我們,拱形的橋梁和隧道在地震、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面前有更強的抵抗性。
3)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的預警、救援、分析、糾偏的長效機制,建立聯動機制。
4)加大和規范災害預警信息的公布和傳播:政府有責任讓盡可能多的人在災難發生前獲得更多的、更準確的信息,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
5)對建筑勘察、設計、施工的規范和標準進一步細化:結合山體滑坡造成建筑物受損的特征,對毗鄰山體的建筑的結構形式、構造措施、施工材料、施工工藝等方面增加針對性的強制性條文,為抵御山體滑坡造成的災難多加一道防線。
山體滑坡的防治和救災涉及到選址監測、預警、救援、處置等各個方面,只有在政府有關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密切配合,協同作戰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和財產的損失,真正做到災難發生前有防備,災難發生時沒有延誤,災難發生后有改進措施。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對建筑物的需求越來越多,林立的高樓大廈,蜘蛛網般的交通道路,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是前所未有的,且有不斷加劇的趨勢。自然資源的逐漸減少,使得人類拼命地向地球索取資源,大量山體被開采的遍體鱗傷,地下空穴不斷擴大,生態平衡被打破,因而,地震和泥石流等極易引起山體滑坡。但是,我們卻缺少了應有的公共災害預防的意識。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能力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我們能做的是深入地分析和研究自然災害的性質,積極地預防它,才能減輕災害對人類造成的巨大破壞,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城鎮房屋和交通設施的選址是減災防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加強建筑物的堅固性方面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效果卻微乎其微。在建設工程中,綜合考慮地形、地質、氣象、危險源場所、防洪、抗震、防風等安全因素,選擇危險系數小的地方建設我們的家園,這也許會影響一些使用功能的便利性和舒適性,但卻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山區公路和鐵路的穿山隧道和采用拱型結構的橋梁在地震和山體滑坡等發生時幾乎都安然無恙,盡管抗震性能良好的隧道和拱型橋梁在時間和物力上投入會更多,但卻可以有效地抵御自然災難。我們首先應該尊重生命,關愛生命,其次應該尊重自然,適應自然,然后才能追求發展和所謂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