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馨蕊 毛白滔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圖形化的語言在兒童空間界面設計中的運用
劉馨蕊 毛白滔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基于兒童對于空間和信息的認知與心理具有與成人不同的特點,對兒童空間設計的特點以及兒童心理訴求進行了研究,以兒童認知的角度為出發點,探索了圖形化語言運用于兒童空間界面的方法和作用,對于兒童空間的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圖形化語言,兒童空間,界面
圖形化的語言也是設計中一種重要的設計語言。設計中的圖形化語言是一種視覺化的語言形式,它是運用一定的圖形,以平面或立體形式,進行表達或者傳遞情感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圖形化的語言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根據美國哈佛商學院有關研究人員的分析資料表明,人的大腦每天通過五種感官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分別為:味覺1%,觸覺1.5%,嗅覺3.5%,聽覺11%以及視覺83%。由此可見視覺化的信息的重要性,而圖形化的語言就是通過視覺化的形式表現。圖形化的語言的特點主要有內容的直觀性、表現手法的靈活性,且具有的自身美學價值等。從形式上來說,圖形化的語言不具有年齡、種族、性別甚至國界的局限性,是一種對于大眾都能夠普遍接受的形式。圖形化的語言的最主要作用是對于信息的傳播,比如空間的標識,在兒童空間中以其熟悉的卡通形象作為動物園的標識,簡潔直觀且易讀。
兒童是人生的初級階段,人生整個階段的認知及心理的形成都會在兒童階段具有很大的發展。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兒童就是運用“圖式”來認知和了解外界環境的,“圖式”就是認知的最基本單元,隨著兒童與周圍世界的相互作用加深,兒童會形成越來越多的圖式[1]。皮亞杰把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感知運動階段(0歲~2歲)、前運算階段(2歲~7歲)、具體運算階段(7歲~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歲至成人)。兒童在掌握和運用語言之前,就已經開始對圖形進行認知。到了學齡初期,兒童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幾何圖形的概念。他們總是把幾何圖形的辨認與具體事物相聯系,相比純幾何圖形,他們對具體事物形狀辨認正確率更高,可見兒童高于具象圖形的認知要比抽象圖形更加清晰,這也是兒童對于具象圖形的興趣高于抽象圖形的原因。因此在兒童空間中,對于具象的圖形語言的運用是具有更大價值意義的。
3.1 平面化的具象圖形語言的敘事性表達
平面化表達形式是圖形化語言最常見的表現手法,因為這種方式更加容易實現并且直觀。從原始時代開始人們便開始使用壁畫來進行記錄傳遞信息和交流,這就是圖形化的語言最初在界面的表現形式。敘事性的手法實際上是暗示著人們通過所做的行為和體驗的偶然性所獲得信息或知識的一種方式。敘事性的表達更具有生動性,兒童基于自己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還可以通過視覺的體驗產生情感和心理的共鳴。
具象化的圖形語言不僅能夠直觀形象地表達其內容,并且能夠傳遞情感。例如圖1中,無錫蠡園中心小學的入口處設計,立面大膽運用了浮雕的方法描繪了一組森林動物形象。畫面的形象和色彩的豐富感與周圍規矩的玻璃、墻磚的形態和灰色調形成明顯的對比,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也立即成為視覺的焦點。除了非常好的引導了視覺和交通的同時,其內容也似乎在講述著一個童話故事,畫面中的大象、獅子、長頸鹿的形象栩栩如生,它們注視著觀眾,似乎在對于來者致以熱烈的歡迎。另外,幼兒園的標志設計也是巧妙的使用了圖形化的語言:主體是兒童的卡通形象,頭發形象的喻為鳥窩的形態,一只鳥調皮的停留在頭頂。整體形象簡單而詼諧的概括了幼兒天真活潑的特性,也突出表現了兒童與鳥兒的對話,充滿童趣。不管是入口浮雕的設計還是標志的設計,都是恰當抓住了兒童的好奇和對于具象圖形的認知和興趣的心理,使用敘事性的手法把圖形化的語言表現在界面上,既豐富了界面又具有情節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3.2 非線性形態的空間構成的趣味性表達
在兒童的世界中,豐富的界面裝飾甚至界面的模糊化會比傳統意義上的頂和墻的嚴格定義更加具有吸引力。圖形化的語言能夠重新定義界面的形態,是具有形態語言的而非只是簡單的方正圓等規矩形式。界面的邊緣使用流暢的曲線能夠帶來更加活潑、具有趣味性的表述。而使用象形的元素也會引起觀看者的認知和經驗的聯想,形成情感的碰觸和視覺的享受。
位于意大利的一所博物館Young At Art Museum的設計中,設計師不僅考慮到兒童在空間中的參觀體驗,還注重了兒童在此的互動交流。在室內界面的設計中,沒有按照規矩的空間界面進行劃分,而是根據不同的空間進行多樣的變化。比如頂面圓形的造型上面是昆蟲爪和復眼的圖案,又比如各個小空間的分割有的使用彎曲流暢的曲線造型,有的是帶有昆蟲的樹林的形象??臻g整體看起來雜亂無章而又是精心安排。在這樣的空間中,兒童不僅能夠獲得場景的精神體驗,而且可以動手進行各種游戲和互動??臻g中的物體甚至分不清哪一件是裝飾物哪一件是可以進行游戲,而又像是每一件都可以拿來玩。兒童的天性就是玩,那么進入到一個可以任意游戲的空間當然迎合了他們的這個天性。設計師把感性的思考融入到了設計中,從兒童的認知和心理出發,這才是受兒童歡迎的兒童空間設計。非線性形態的空間構成的趣味性表達見圖2。

3.3 綜合運用多種手段的情境化營造表現
圖形化的語言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表達,平面形式的涂鴉、立體造型、以材料作為表現的載體等。把多種方法進行結合的綜合表現方法能夠收到更好的效果。使用綜合的手法更多的是對于情境的營造。作為感性認知強烈的兒童,他們更多的是對于森林、海洋或者童話中的情景和動物感興趣,那么在空間的設計時,可以形象的把空間情境化。
圖3是某兒童牙科醫院的空間,對于兒童來說,醫院是他們比較敏感的地方,從自身的經歷來理解醫院就意味著冰涼的醫療器械和冷酷的醫生,還有伴隨自身的病痛。因此在兒童醫院就要通過一定的手段來減緩這些恐懼,做到相應的人文關懷。而在此兒童醫院空間把治療室做成了海底世界的情境:藍色的色調、游動的魚和各樣的水草。不僅這些,醫療器械也做成了藍白色的、使用了大量弧線的設計,這樣不僅符合空間的主題,而且能夠弱化器械的冰冷、強硬之感,增加了親和力,使兒童能夠從心里接受治療、降低其恐懼感。

4.1 其直觀形象性符合兒童心理訴求
由于人對物體的興趣是先由視覺進入到大腦,然后通過分析理解而產生興趣。圖形化語言具有直觀性,能夠直接刺激人的視覺系統,進而快速的分析理解,并且在腦海中能夠留下比較深刻而形象的印象,非常有利于進行記憶。兒童的心理訴求是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的極度熱情,而具象生動的圖形化語言正好符合這一點。
4.2 具有符號性,情節信息的傳遞
圖形化的語言相比較文字語言更能具有表現性,特別是對于認知程度不高的兒童來說,對于圖形化的信息的閱讀比其他任何形式的表達更簡單易懂。而圖形能夠結合顏色和質感等要素表現出強烈的視覺和心理的刺激,這或許是某種情節的喚起、或許是濃厚的好奇與探索興趣等。而從設計的角度來說,這正是設計所要達到的目的,而不是把理性的形態表現在空間中,強加給兒童。
4.3 創造不同的形式,具有潮流感
由于圖形化語言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在每個時期,圖形化的語言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著不同的風格、情趣及文化特征,這也是圖形化語言的獨特魅力。在小學的設計中,圖形化的語言能夠跟其他的設計元素一起,能夠營造出趣味、放松、活潑的氣氛,無疑是合適的選擇。
圖形化的語言作為一種設計的元素,在兒童空間的設計中,如何從兒童的認知和心理訴求出發,運用相應的技巧進行圖形化
的語言的表達,表現出迎合兒童的知覺和心理的空間內容和氛圍,是時代發展賦予設計師的責任。
[1] 邱 麗.兒童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 吳 含.室內界面形態構成與造型語言整體表達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3.
[3] 王濼又.圖形語言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3.
[4] 李文馥,樊文梅,王貞琳,等.4歲~9歲兒童空間圖形認知發展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1997(4):2-6.
[5] 李 博.兒童游戲空間趣味性景觀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3.
On application of imagery language in children’s spatial interface
LIU Xin-rui MAO Bai-tao
(DesignCollege,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children’s spatial and information recognition and psychology, differing from the adults’,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features of the children’s spatial design and psychological demands, and explores the methods and roles of the imagery language in children spatial interface from children’s recognition, so it is meaningful for the design of the space.
imagery language, children space, interface
2014-07-14
劉馨蕊(1989- ),女,在讀碩士; 毛白滔(1958- ),男,教授
1009-6825(2014)27-0009-03
TU-0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