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經濟發展過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約,其中水資源短缺就是關鍵的影響因素。我國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一直比較嚴重,因此,對水資源管理工作進行重視非常必要。文章結合某地水資源管理狀況對水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相應改進措施,希望能夠對以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水資源管理;管理體制;綜合規劃
1 加強水資源管理的必要性
某省的河流組成中有徑流量比較大的河流,其在防洪控制方面沒有很好的建設,因此,江防標準較低,同時河道也存在著淤積非常嚴重的情況,這樣會導致河流的入海口經常出現泄洪不暢的情況,城市防洪排澇的能力比較低,在防洪防澇能力上也偏低。很多的江河在人們生產和生活影響下出現了污染非常嚴重的問題,這種污染情況還在持續的加劇,因此,水資源在利用方面出現了越來越少的情況,同時,很多的地區出現了水資源無法飲用的問題,導致人們的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近年來,濱海城市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赤潮現象比較嚴重的問題,水體生態環境在不斷的惡化。水資源被嚴重污染導致的后果更加嚴重,因此,對可持續發展因素要進行重視,對水資源進行很好的管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合理開發、高效利用能夠更好的實現保護的目的,同時,也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保障。
2 水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水價改革不到位,難以使水資源得到最優化配置
水資源在使用過程中,水價對其具有很大的影響,同時對節約水資源影響也非常大。人們在對水資源進行使用時,水費的支出在家庭總收入的1%時,人們在心理影響方面不會出現很大的變動,在2%時,人們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但是,對水量出現了關注的現象。在5%時,會對水資源進行重視,對節水問題也會比較重視,因此,要想更好地對水資源進行管理,在水價方面可以進行調整?,F在,我國目前的水價不是很高,因此,在節約方面不是十分的重視。為了更好對水資源進行節約利用,在水價方面能夠進行必要的提高,也可以建設節水設施,利用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2.2 缺乏節約用水、計劃用水和水資源保護制度
一直以來,人們對水資源的認識存在著比較模糊的觀念,一些人認為水資源可以無限利用,將其作為能夠再生資源來進行利用,在使用過程中沒有任何的節約意識。還有些認為水資源有價值但是沒有價格,因此,在對其進行使用時可以自由使用,但是,這種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水資源的浪費情況非常嚴重,很多的城市在發展建設中,對水資源節約以及保護非常重視,這樣能夠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對使用效率低的問題也能進行改進。
2.3 管理體制滯后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使得水利工程建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其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管理體制落后、經費短缺、管理粗放的問題,這樣在水資源管理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管理過程中,水資源價格較低,即使這樣在收費方面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水資源管理單位存在著機構冗雜,人員數量比較多,而且,在結構方面存在著并存的情況,在技術方面存在著薄弱的情況,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出現了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導致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無法得到更好的保障。
3 加強水資源管理對策措施
3.1 加強水污染的防治
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一定要對污染問題進行解決,對環境進行保護。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工業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對工業布局問題進行重視,能夠防止污染出現。防治水資源污染的原則就是對污染總量和水功能進行區分,加快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將污水進行集中處理,實現污水資源化。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對水資源的消耗量比較大,因此,在農業方面要想避免對水資源進行污染,要發展生態農業,對先進的技術進行利用,加強農村地區的規劃,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化肥和農藥進行使用時,要防止農村水資源環境進一步的惡化。
3.2 健全防洪防旱體系,增強抗御洪澇旱災害的能力
對江河綜合管理以及開發利用進行加強,提高江河的防御洪澇災害的能力,減少災害損失,確保城市中的重點地區的防洪安全。建設防洪工程,并且建立預警預報系統,保證防汛抗洪決策的正確性以及科學性。對水資源的承載能力以及配置情況進行分析,適應經濟發展速度和規模,使水資源和人口、耕地以及其他資源相適應,發揮水資源的最大效益。
沿海干旱缺水地區,必須限制城市的發展規模。有些地區缺水問題突出,在搞好規劃的基礎上,要加快水源工程建設,并建立水資源優化配置體系。
3.3 提高全民節水觀念
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強化節水觀念,讓公眾了解水的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水資源緊缺的嚴峻現實,增強危機感和責任感。努力做到人人關心水資源問題,自覺珍惜水、保護水,形成良好的節水社會風尚。強化計劃取水、節約用水。實施計劃取水和節約用水,通過對取水戶下達年度計劃取水指標,科學合理地配置有限的水資源。造成浪費水資源現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水價偏低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國內外實踐證明,制定合理的水價,利用經濟杠桿調節水資源的供需平衡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做法。
3.4 發展節水農業
農業灌溉占總用水量的比重較高,而農業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因此,發展節水農業是節約農業用水、緩解水資源不足的有效途徑,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水資源短缺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首要因素,發展節水農業是帶有全局性、長期性、根本性的戰略問題。要以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為中心,圍繞"開源節流"進行創新,根據各地的資源條件,合理配置水資源,實行工程措施與農藝措施相結合,傳統技術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真正提高節水農業水平。
3.5 發揮森林在改善水資源環境中的作用
森林能防止土壤流失,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經歷了無數次洪災之后,人們逐漸認識到,單純就治水而治水,忽視治山,忽視森林的作用,水是治理不好的。單靠水利工程設施雖可達到暫時蓄水的目的,但阻擋不住泥沙的淤積。由于區位條件,其自然和人為因素為水土流失提供了有利的因素,如果偏于治水,而忽視興林,其結果將導致大面積的水庫淤積,水資源環境將日趨惡化。因此,走興林治水之路是實現水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
4 結束語
在當今社會發展過程中,水資源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水資源的使用狀況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要對水資源的管理問題進行分析,對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重視,對水資源管理中的經驗進行總結,利用先進的管理理論、方法以及經驗,能夠更好的加強水資源的管理,同時也能對其進行長期的利用。
參考文獻
[1]楊婷,陳海濤.直覺模糊集理論在水資源管理群決策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1.
[2]孔慶雨,卞藝杰.廣東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J].廣東水利水電,2000(6):33-36.
[3]劉曉俊,莊雪影.建設節水型城市綠地探討[J].中國綠色,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