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
摘 要: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人們越來越關注建筑的質量。而建筑物整體質量的好壞及安全性與建筑地基基礎質量息息相關。由于地基基礎屬于隱蔽性工程,如果在施工時沒有控制好質量,一旦竣工完成后則難以檢查出來,則會導致整體建筑存在安全隱患。所以在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時,需要嚴格對施工質量進行控制。文章從建筑工程基礎施工現狀入手,對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要點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對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建筑工程;地基基礎;施工技術
前言
在經濟的帶動下,我國的建筑行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近年來建筑質量問題的投訴不斷增加,使人們對建筑質量更加關注。建筑物需要具有穩定、良好承載力的基礎,只有基礎質量得以保障,才能更好的確保整體建筑的質量。因此地建筑基礎工程施工時,需要加強對施工技術的控制,確保地基具有良好的承載力,減少沉降的發生,確保地基基礎工程的質量,保障人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1 建筑工程基礎施工現狀
1.1 基礎軸線位移
在進行基礎砌筑時,通常都是先對外縱墻和山墻進行砌筑,而且對內橫墻部位進行砌筑時,由于基礎槽中線處于縱墻基礎的外側,這樣在內橫墻砌筑時則無法進行吊線找中,軸線極易發生偏差,導致上部墻體和基礎之間產生一定的偏心壓力,導致整體結構的受力受到較大的影響。另外在施工時,對于槽邊控制樁缺乏必要的保護措施,極易在施工中由于受到碰撞而產生移位,從而使基礎軸線發生位移。
1.2 基礎標高偏差
正常情況下,當基礎砌至到室內地平處時,則需要與室內地平處于同一水平面上,一旦基礎標高與室內地平相差較大,則會對上層墻體標高的控制帶來較大的影響。而一旦基礎下部基層標高也出現偏差時,則對于基礎砌筑時的標高則很難正確把握。
1.3 基礎防潮層失效
進行防潮層施工時,需要對基面進行澆水,而且還在澆透,這樣防潮層砂漿則會與基面進行很好的粘結。如果不澆水或是沒有澆透水時,則會影響二者的粘結力度,再加之缺乏必要的養護,則會導致防潮層過早的脫水,在沒有達到標準強度和密實度的情況下導致裂縫的發生,一旦防潮層開裂,則其無法有效的起到阻止水份的作用,則會導致墻體潮濕的病害發生。在冬季寒冷地區進行施工時,在受凍情況下防潮層也極易失去防潮作用。
2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要點
2.1 首先做好項目的質量策劃工作,包括項目經理部的建立、施工所需資源的準備、《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審核。
2.2 把好原材料的質量控制關
建筑基礎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較多,多以水泥、鋼筋、鋼絞線及砂石為主,材料是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需要嚴格控制好材料的質量。要采購原材料時盡可能的從廠家直接進行采購,做到貨比三家,在保證材料的質量的前提下,確保所選材料也要具有較好的經濟性。選擇信譽好的大廠家。對需要進場的材料需要做好檢查驗收報告關,對同一批次的材料進行抽查檢驗,合格后才允許進現場,而且現場施工之前,還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復試,確保材料能夠達到施工的質量要求,對于運送到現場的原材料則需要由項目經理進行驗收和、檢查和送檢,有效的保證現場所使用材料的質量。
2.3 做好技術交底工作
在進行施工前,需要由設計人員、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三方進行技術交底,這是確保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技術人員需要充分的領會設計師的意思,施工人員需要對施工圖在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要點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明確。通過技術交底可以更好的對施工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確保施工的質量。
2.4 施工參數的確定
由于每一項工程施工場地都會有所差別,所以在地基基礎工程施工前需要進行試樁和試打工作,從而對施工中的各項參數、施工方案等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參考。
2.5 控制關鍵過程和特殊過程
關鍵過程是指技術含量高,過程結果質量對最終工程質量有較大影響,過程對整個工程具有制約作用。特殊過程是指過程的結果不能通過其后產品的檢驗和試驗完全驗證。對關鍵過程和特殊過程應按標準嚴格控制。對于每一項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都應首先明確關鍵過程和特殊過程,規定這些過程的控制手段和方法,并嚴格執行。在施工過程中,關鍵過程和特殊過程應由具備有資格和有經驗的人員完成,應對過程參數進行連續的監視和控制,并對設備、人員和過程要有鑒定合格的紀錄。
3 加強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
3.1 地基基礎的選型
基礎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間的連接體,基礎把建筑物豎向體系傳來的荷載傳給地基。如果地基的承載力足夠,基礎的分布方式與豎向結構的分布方式相同,可采用獨立基礎;如果地基非常軟弱,建筑物很高的情況下,則需要采用筏形基礎,筏形基礎有較大地基接觸面的優點,它與獨立基礎相比,它的造價更高。如果基礎土質較好,地下水位較低的粘土,亞粘土、則采用作支承的人工挖孔灌注樁。
假設地基承載力不足,屬于軟土地基,必須采取措施對軟弱地基進行處理。軟弱地基系由淤泥質土、濕陷性黃土、雜填土或其它等構成的地基,那么在勘察時應查明軟弱土層的均勻性組成,分布范圍和土質泥沙,為采用的地基處理方案提供相應參數。在初步計算時最好計算房屋結構的大致荷載,假設它均勻的分布在全部面積上,從而得到平均的荷載位,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載力相比較.如果地基的容許承載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載位,則用獨立基礎可能比筏形基礎更經濟。如果地基的容許承載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載位,可選用滿鋪在全部面積下的筏形基礎,如果介于在二者之間,則用樁基礎或沉井基礎。
3.2 地基基礎施工技術與措施
當地基土為淤泥,上層土層又較薄時,應采取避免施工中對淤泥和淤泥土擾動的措施。如果是沖填土、建筑物垃圾廢料,當均勻性和密實度較好時均可利用作為持力層,對于有機質含量較多的生活垃圾和對基礎有侵蝕性的工業廢料等雜填土,未經處理不能作為持力層。在選擇地基處理方法時,應綜合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建筑物對地基要求,建筑結構類型和基礎型式,周圍環境條件、材料供應情況、施工條件等因素,經過技術經濟指標比較分析后擇優采用。
地基處理時,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局部結構的剛度和強度,以增加建筑物對地基不均勻變形的適應能力,對已確定的地基處理方法,進行必要的測試,同時為施工質量提供相關依據。地基處理后,建筑地鏨變形應滿足現行有關規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間進行沉降觀測。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換填基層法、強夯法、沙石樁法、振沖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漿法、預壓法、夯實水泥土樁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石灰樁法、灰土擠壓樁法和土擠密樁法等。
4 結束語
目前城市建筑用地越來越緊張,建筑也開始向高層和超高層方向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這對基礎工程施工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質量的基礎施工才能有效的確保基礎的穩定性和強度,所以需要加強基礎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努力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強化施工技術人員的技術能力,從而打造出高效、優質的建筑工程。
參考文獻
[1]建筑地基基礎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
[2]馬勝偉.建筑基礎施工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及控制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