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藍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迅速崛起,對傳統銀行業的發展環境帶來了巨大的變革,這種變革主要體現在支付、理財和融資等三個方面。作為銀行業重要核心職能之一,融資授信業務面臨著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突破傳統弊端,提高融資授信業務的效率,更好地滿足客戶體驗和客戶需求,逐漸成為各大商業銀行的共同關切。
坦率地說,目前市場上如火如荼的各種P2P模式網絡貸款只是互聯網借貸平臺,這個平臺主要職能是信息發布、中介撮合、增值服務等,平臺運營主體并不真正參與網絡貸款,從這個層面上說,目前市場上所謂的網絡貸款其實應該叫網絡借貸,是一種另類的直接融資,或者說是傳統民間借貸的互聯網模式,和真正意義的融資授信業務相去甚遠。
本文將用“在線貸款”的表述,以區分市場通常所說的“網絡貸款”。在線貸款業務的關鍵點是商業銀行開發客戶信用評分模型,利用銀行內部、外部平臺機構,征信機構等大數據信息,對客戶進行綜合信用評價,注重對客戶經營收入和金融資產分析,無需任何抵質押及第三方保證擔保,由系統在線自動審批,并實施以非現場管理為核心的貸后管理模式。
從貸款要素看,在線貸款和傳統貸款并無二致,從業務流程看,在線貸款在貸前、貸中和貸后三個階段與傳統貸款均有所不同。但兩者真正的區別在于業務模式,在線貸款是基于大數據的風險評估,是鎖定目標客群的精準營銷,是互聯網思維與傳統貸款結合的產物。所以說,在線貸款業務的核心在于有效大數據的獲取和風險評估模型的建立,也就是使用包括什么客戶數據和以什么模型建審批系統。
貸款主體一般是法人或自然人,貸款用途一般是經營或消費,再結合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和客戶數據的有效性來看,目前商業銀行可以嘗試開展的在線貸款業務包括在線POS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在線消費貸款(個人消費貸款)、在線保理融資和在線訂單貸款(法人經營性貸款)等幾種業務模式:
在線POS貸款。商業銀行通過數據合作平臺在線獲取POS收單商戶身份資料、POS流水等數據信息,依托在線貸款業務平臺系統,對客戶進行綜合信用評價,向符合貸款條件的POS商戶,以其一定期限內的POS結算流入量為授信額度依據,在線發放用于生產經營的信用貸款。
在線消費貸款。個人消費信用貸款的第一還款來源是個人工資性收入,凡是與工資性收入相關聯的數據平臺都可以用來作為在線消費貸款的基礎數據庫,例如銀行內部的代發工資客戶數據庫,公積金中心、社保、稅務的客戶數據庫(反算出工資性收入)都可以用來對接在線貸款業務平臺系統,對客戶進行綜合信用評價,向符合貸款條件的客戶在線發放的具有明確消費用途的個人信用貸款。(見圖1)
在線保理融資。商業銀行在傳統線下國內保理業務的基礎上,依托在線貸款業務平臺系統,實現賣方(上游供應商)占用買方(下游核心企業)或賣方在商業銀行的授信額度前提下,保理融資業務的申請、審批、轉讓、通知、合同簽署、放款及還款全部線上操作。(見圖2)
在線訂單貸款。商業銀行在傳統線下國內供應鏈融資的基礎上,依托在線貸款業務平臺系統,實現買方(下游采購商)向賣方(上游核心企業)提交采購訂單后,占用買方或賣方商業銀行的授信額度前提下,訂單融資業務的申請、審批、通知、合同簽署、放款及還款全線上操作。(見圖3)
商業銀行運作的本質是風險管理,貸款業務的風險管理是核心中的核心,在線貸款自然也不例外。在線貸款業務模式決定了其風險管理不能采用傳統貸款的老套路,應采取風險監測和預警等非現場管理方式。防患于未然的風險監測是風險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建立了科學完備的風險監測體系才能為在線貸款業務保駕護航。在線貸款業務風險監測是指收集、匯總貸款檢查及其他渠道獲得的在線貸款業務相關數據和信息,綜合分析風險狀況、發現風險信號并提出處理預案,以達到防范、控制、降低、化解信貸風險的貸款管理過程。在線貸款業務風險監測實行“全面覆蓋、重點突出、分級管理、防控結合”的原則。
在線貸款風險監測根據所監測的風險性質不同,主要分為信用風險監測、操作風險監測、合作方風險監測和監管風險監測。
信用風險監測。信用風險是由于借款人、擔保人等未能履行合同所規定的義務或信用質量發生變化等因素而引致的在線貸款業務風險。信用風險監控的要素包括收入狀況、健康狀況、婚姻狀況、司法狀況以及企業財務狀況、股權機構、市場情況等。信用風險監測是在線貸款業務風險監測的重點,應按照不低于每周一次的頻率實施,通過網絡信貸業務平臺系統風險預警檢查、走訪記錄檢查,線下單筆貸款檢查、催清收記錄檢查等方式獲取相關信息,對照相關管理要求,判斷是否存在信用風險。其中,正常類貸款可采取抽查方式進行監測;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類貸款采取全面監測方式進行監測。
操作風險監測。操作風險是由于不完善或有問題的業務流程、人員和業務系統等因素而引致的在線貸款業務風險。操作風險監測包括業務運營風險監測和真實性風險監測。業務運營風險監測是對業務操作流程、崗位設置不合理或人員配置不到位所產生的在線貸款風險的監測。真實性風險監測是對在線貸款業務中借款及擔保意愿不真實的風險監測。操作風險監測是在線貸款業務風險監測的另一個重點,應按照不低于每月一次的頻率實施,通過對在線貸款業務平臺系統的業務操作記錄和風險監測預警信息情況的綜合分析,對照相關管理要求,判斷是否存在操作風險。
合作方風險和監管風險監測。合作方風險是合作方由于經營狀況惡化、數據真實性降低及技術水平降低等因素可能引致的在線貸款業務風險,通過定期走訪、數據抽檢、穩定的科技資源投入等情況的綜合分析,對照相關管理要求,判斷是否存在風險。在線貸款業務經營活動中由于違反國家金融相關法律、銀行業監管部門或政府其他管理部門相關規定而引起業務風險稱之為監管風險。它是通過借款人主體資格檢查、信貸資金流向檢查、業務操作檢查等方式獲取相關信息,判斷是否違反監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