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利 陳鑫龍
摘要: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我們認為現代農業應該包括兩個重要內容:一方面是以生物技術為基礎和核心;另一方面是以動力裝備現代農業為兩翼。如何將生物技術與現代農業緊密結合,是我國未來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一個偶然的機會,記者來到了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橋樓鄉,這里山青,水秀,空氣清新,田野間彌漫著熟透了果實的芳香,鬼斧神工一樣的立體化農業生態園呈現在記者面前,仿佛這里就是陶淵明先生所描繪的世外桃源。
一位在田間忙碌的年輕人再度吸引了記者的目光,他帶著眼鏡,完全打破了中國傳統農民的樣子,這位年輕人告訴記者,他是西南農業大學本科畢業生,叫王耀,在當前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環境安全、經濟安全等情況下,唯有生物技術有望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雖然國內外提出了各種農業發展模式,如石油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都市農業、設施農業、精準農業和現代農業等等,但都沒有將生物技術和現代農業進行統籌考慮,也沒有形成真正的現代農業模式,如今橋樓鄉政府積極打造高新技術型農業,在政策的支持、政府扶持過程中,他準備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經營技巧,打算在這里大干一番,實現農業技術型創業的夢想。
隨后記者來到該地政府,見到鄉黨委書記羅榆皓,羅榆皓向記者介紹:根深蒂固的、互相彌補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識的組合,借助該能力,把中國傳統農業能夠按世界一流水平實施—到多項核心梳程。農產品核心競爭力就是綠色,優質,財富,精細化經營,立體化種植,并使農業生態園在競爭環境中能夠長時間取得主動的核心能力。
特色產業促發展
為進一步探索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引導農戶大力發展農產業的積極性,提升橋樓鄉現代農業整體水平,促進農民增收,使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橋樓鄉鄉黨委、政府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農民增收之路。認定一個原則:既要短時助農增收,又要長效致富。
近年來,橋樓鄉堅持以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為目標,堅持“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原則,以食用菌為主,傳統種養業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加快農業由自然型向標準化、產業化、規模化、特色化方向發展,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初步形成了果林、種植、畜牧等特色產業。
據鄉黨委書記羅榆皓講,2013 年,全鄉發展袋料香菇達150余萬袋;改造中河壩標準化示范茶園200畝,對2000畝老茶園進行了常規管護;發展以生豬、小家禽為主的畜牧0.96萬頭 (只),家禽出欄6.8萬只;全力推動山區林業綜合開發,新栽植核桃幼齡樹3000余畝,均為“青川1號”、“遼核1號”,預計初果期為2015年。同時,進一步完善大沙壩核桃產業示范園,力爭到今年秋季實現老核桃單株產量提高30%-40%,人均增收400-600元,到2016年園區新樹產出效益,到2018年全鄉形成以核桃為主導產業的“青川核桃之鄉”,全面實現小康目標。
優化產業結構升級
2013年年初,在青川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該鄉啟動橋樓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園區規劃總面積1.1萬畝,建設總投資1.2億元,受益群眾2100余戶8000余 人。園區建設按照“政府主導、農民主體、項目整合、市場運作”的發展思路,堅持“產業發展興園區、科技示范促園區、群眾主體抓園區、基層黨建帶園區”的運行機制,該園區按照“一園四區”規劃建設,“一園”即一個現代農業園,“四區”即木本油料示范區、鄉村旅游社區、新型農村社區和冷水魚養殖示范區。以木本油料為主導產業,著力打造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為一體的市場農業、示范農業、觀光農業。
園區以核桃和山桐子為主要產業,累計栽植山桐子、核桃共11000畝,占園區產業總規模80%以上,建成生態養殖小區1個,預計年出欄生豬2000頭,禽類1萬只;建成油菜高產示 范片1個占地270畝;林下套種馬鈴薯300畝;建設園區路8500米,渠系13000米。
“我們引進業主,自主投資建基地,輻射帶動農戶發展核桃、山桐子,采取‘農戶土地入股、按股分成、規模經營的方式規范建設橋樓鄉群昇核桃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種植核桃,目前基本形成了‘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轉模式和‘底金+分紅+勞務收入的農民收入模式。”羅榆皓說,“建立園區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制定了標準化生產規程和管理體系,園區智能化、設施化,機械化水平達42%。”同時,園區按照“全域銀杏核桃山桐子、戶戶生態養殖、清雜去亂建庭院、房前屋后建果園”的要求及川北民居特色,建成覆蓋農戶240戶的漁寨新農村綜合體1個,新平新型農村社區1個。
今年年初,橋樓現代農業園區已通過市農委驗收,園區建成后,全鄉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水平整體提高,新農村示范效益顯著增強,預計年產核桃干果2000噸,山桐子3000噸,三文魚100萬尾,同時,通過產業帶動,創造就業機會1500余個,總體實現年產值1億元以上,人均純收入增加 1200元以上。
羅榆皓表示:“我們將按照‘產村一體、園村相融理念,強化基礎建設、突出主導產業、創新機制體制,鼓勵更多的技術型人才的引入,努力將橋樓現代農業園區建成‘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