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智 何迪 譚明福 譚文雙
今年4月,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學院的團委書記梁本哲、長江大學醫學院中醫學博士龔軒、武漢天佑醫院的中醫針灸學博士毛慶菊,響應省委組織部、共青團湖北省委“博士團服務基層計劃”,分別到巴東縣人民政府、縣民族醫院、縣農業局掛職,就科技工作、政產學研合作、藥業產業化建設和中醫針灸治療開展為期1年的智力服務。
在巴東縣,像毛慶菊、龔軒這樣的“山外來客”,對接院士專家站點,領銜博士后實踐基地,培育產業創新團隊,領軍科技人才創業,傳承民間大師工藝……人才支持在峽江激起了一朵朵絢麗的浪花。
2013年度統計數據顯示,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15.5%,地方財政總收入增長6.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5200元。巴東縣委書記陳行甲稱:“縣域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人才成為當之無愧的主角。”
人才支撐的路徑設計
2013年初,巴東成為全省唯一的人才支持綜合扶貧試點縣,從省級層面探索貧困山區轉型跨越與人才強力支撐的新路徑。省委人才辦主推的“七個一百”人才工程指向巴東。
省人社廳、教育廳、科技廳、扶貧辦等13個部門及省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繼開出支持巴東的一系列清單:扶持培養6名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和農業產業化領軍人才,建立2個院士專家工作站、2個重點產業創新團隊、1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選派3名博士服務團成員和6個急需緊缺特聘崗位支持巴東,對茶葉清潔化流水生產線改造、鄂西稀特蔬菜無公害高效栽培、銀杏酒業和魔芋制品開發等項目實行專家援助;在11個老區貧困村實施“科普示范助力整村推進行動計劃”……涵蓋公共服務、綜合支持、產業發育、企業提質、政策創新等5大類,42個項目在巴東落地生根,年均投入資金上千萬元。
去年11月,巴東縣易達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正式揭牌。這家公司與中國農科院、湖北省農科院攜手,組建10名教授、博士加盟的研發團隊,完成了黑花生、黑芝麻、黑綠豆種植技術集成示范,以及紅薯休閑食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帶動1.6萬戶農戶種植黑色雜糧等高產作物。湖北金果茶業有限公司力邀國家茶葉專家龔自民教授加盟,聘請湖北省農科院劉延明教授等3名專家,組建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實地開展茶葉基地管理、植物保護和精深加工方面的技術研究。“恩施玉露”條形包裝盒外觀設計獲國家專利,申請茶葉攤晾、鮮葉攤青、茶葉分揀、茶葉審評操作等4個平臺的實用新型專利,實現了茶葉殺青溫控自動化和精制茶生產工業化。
截至目前,中國農科院、中國地質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13所高校、科研院所與巴東建立緊密型產學研合作關系,建成了兩個省級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6家企業被認定為省、州科技型企業,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132項。
人才新政的真金白銀
京信友誼中學數學教師賈炯治,10年前從鄉鎮調入城區,因學校中一專技職務崗位沒有空缺,只能按照助理級聘任職務、計發工資。今年1月,巴東縣出臺新政,對取得中、高級技術職務資格未被聘任的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保留其任職資格的最低崗位待遇,按月發放獎勵。賈老師落實中學一級專技職務薪酬標準,每月增發168元作為獎勵。
像賈炯治一樣,全縣有522名專業技術人員受益,財政每年兌現獎勵190萬元以上。
巴東擁有各類人才2.26萬名,尤其是科技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匱乏,農村義務教育教師和鄉鎮衛生院技術骨干短缺。為創優人才環境,加速人才集聚,2012年以來,該縣出臺“1+9”政策體系,“1”為人才強縣總體藍本,“9”為鼓勵全民創業、政府人才津貼、科學技術獎勵等9個配套文件。
打破藩籬,先行先試。黨政層面有關高端緊缺人才引進、農業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名師名醫名家造就的特惠政策可謂真金白銀,吸引眼球:
——縣政府每年斥資2.1億元支持人才創新創業,財政每年預算近500萬元獎勵杰出人才。
——啟動“企業科技創新帶頭人培育計劃”,遴選12名科技特派員,服務茶葉、畜牧、核桃、酒類、葛粉、旅游等重點產業(企業)。
——對具有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特殊人才,一次性發給10萬元安家補助,家屬隨調隨遷;對普通高校一類本科以上學歷、具有高級技術職務的專業人才,廉價或無償配租人才公寓。
——出臺享受縣政府人才津貼人員評選辦法,每三年評選10名,每人一次性獎勵人才津貼2萬元。
項目引才,產業聚才,機制勵才,實現人才引得進、留得住、能長成。巴東圍繞“一城兩翼”空間布局,在縣城打造教育、衛生、科技人才小高地,在經濟開發區打造工業人才孵化園,在生態經濟園打造科技人才創業園。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宋發剛所在的巴東一中,是武漢大學優質生源基地,獲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普外科青年博士葉霖,主持完成了3個全省縣級醫院重點專科申報,組織20多名醫學博士和臨床專家赴巴東義診。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以來,該縣累計引進緊缺專業人才、高級技能人才和年輕干部1411名,反哺人才創辦各類經濟實體1860家,拉動民間資本3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9萬個。
人才成長的一方沃土
巴東縣委政府提出,以新型城鎮化為載體,以重點產業為抓手,推進旅游、酒業、畜牧、茶葉、煙葉、核桃、葛粉、礦產、信息產業鏈建設。知名專家與領軍人才聯手,產學研合作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全縣涌現州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5家,規模工業企業達到53家,獲得中國馳名商標1件、湖北省著名商標10件。
人才領軍,實現了優勢農業產業深度開發。農業部門持續推進“十百千萬”人才引領計劃,10名專家級人才與108名技術型人才抱團服務,帶動1080名鄉土人才和10800名產業能人在農村展露才華。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正高級農藝師胡顯軍,20多年致力旱地春玉米綜合增產、高山反季節蔬菜種植等山區農業技術研發,有3項技術獲部級科技成果獎。大興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周金,僅用3年時間,就把一個鄉鎮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打造成國家級示范社,“林下雞”“生態豬”“波雜羊”養殖模式備受農戶青睞;今年3月,在他獲得省級“農業產業化領軍人才”補貼后,與42家同行聯合,組建起一家名為“巴人源”的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累計發展生豬、土雞養殖大戶521個,興辦8個家庭牧場和15個養殖小區,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小團體大聯合。
團隊創新,開辟了重點產業科技進步之路。湖北巴東博宇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典兵,擁有17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建成了12條電子喇叭生產線,產品打入東南亞及中東國際市場。博宇工貿公司被省科技廳評為高新技術企業。湖北三峽酒業有限公司聘請國內調酒大師出任總工,并與高校聯手組建技術研發團隊,開發并推出32款白酒新品,磨礪出恩施州第一件“中國馳名商標”。
湖北巴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實施“金藍領”開發工程,每年評選一次優秀技能人才,特等獎獎勵轎車一輛;每3年評出1名總冠軍,獎勵108平方米住房一套。效力于湖北西谷核桃有限公司的北京大學畢業生李文彬,今年1月開回一輛價值4萬元的長安奔奔小轎車。
目前,該縣蔬菜、柑橘、核桃、藥材等特色產業基地突破85萬畝,建成標準化畜禽養殖示范場269個,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387家,清潔能源、新型礦業、特色農產品加工和先進制造業集群已經長成。
壯美三峽,秘境巴東。繼2013年6月成功舉辦北京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巴東旅游推介會之后,該縣從北京聘請5位著名專家學者,組成旅游業智囊團。當下,北京、河南成為巴東秘境旅游的大客源地,“船進恩施·夜泊巴東”旅游產品全面上市。2013年度,巴東接待中外游客44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24.9億元。
責任編輯 肖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