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策志
蘄春縣積極探索協會聯姻、人脈聯心、領導聯點、部門聯村、社會聯動、產業聯農的“六聯”模式,推進資源下沉,加快強村富民。
協會聯姻。成立以“強村富民,創業共享”為主旨的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協會,吸納會員112名。組織38個產業特色明顯、經濟實力強的村、社區,與42個資源相對匱乏、發展相對滯后的村、社區結成對子,實現“互動雙贏”。
人脈聯心。以鄉情為紐帶,全面深化“一派兩聘”工作,把經驗豐富的黨員干部、創業有成的致富能手、視野開闊的在外能人、學識深厚的企業精英,聚智聚力于村級發展,促進人才回歸、資金回流、智力反哺。
領導聯點。建立縣級領導聯基層聯系點制度,幫助村級謀劃工作、解決矛盾、協調問題。落實每月至少深入聯系點開展一次調研、每年解決3至5個實際問題。落實鄉鎮干部“崗位在村、重在服務、責在連心”工作機制,將全縣573個村劃分為135個片區,每片區由一名鄉鎮班子成員任片長,每村由一名鄉鎮干部駐村。
部門聯村。開展“黨群部門聯弱村,政法部門聯亂村,經濟部門聯窮村,涉農部門聯專業村”,幫助理思路、訂規劃、引項目、辦實體、解難題、壯實力。全縣160家縣直機關單位都結對聯系了1個村或社區,每名干部聯系了1至2個困難戶、1至2個致富能手,共聯系幫扶群眾13000多戶。
社會聯動。集聚社會力量,助力村級發展。深化招商引資工作,著力引進專業公司、經營團隊或產業能人,開發村級資源,推進農業項目建設。開展“致富思源、感恩回報”和“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產業聯農。堅持“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規范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按照產業關聯、地域就近等原則,整合一村或多村資產資源,推行跨村合作或聯村開發,培植壯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特色村、專業村和專業大戶,培植特色產業帶,推動抱團式發展。
(作者系蘄春縣委常委、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