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蔭縣 采用三招推動整改工作落實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嘉蔭縣委在抓整改上出實招:一是一張“清算單”看責任。圍繞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列出清單,明確責任主體,實行整改銷號制,集中力量推動問題解決,實現“整改一項、公布一項、減少一項”。二是十位“一把手”解難題。實施“一把手”工程,對超過30名群眾反映的同一問題,按照責任主體劃分,提前五天反饋到涉及問題的十個責任單位。通過召開由20人參加的座談評議會,將最具代表性的問題亮出來,由責任單位的“一把手”現場解答,并向群眾做出承諾,縣紀檢委全程監督。三是20位“評議官”定結果。對十位“一把手”現場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思路、辦法和完成時限,由20名“評議官”當面提問、評議,明確整改路線圖和時間表,通過縣電視臺、《嘉蔭報》及時通報整改進度和最終結果。 (楊 忠)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編印《群眾路線教育簡明讀本》“接地氣”
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委組織編寫了適合普通黨員學習使用的《群眾路線教育簡明讀本》。讀本中既有“照鏡子、仔細看、對黨章、學模范”的三字經,也有“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必學篇目、三本書記”等四字訣,還有五字言和七字歌,內容豐富、朗朗上口。通過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口語化表達,對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意義、目的、方式方法和要求進行闡釋,不僅內容生動活潑,而且避免了說空話、套話、車轱轆話,深受基層黨員干部的歡迎。
(鄧 偉)
塔河縣委組織部 “不打招呼”直接下基層
塔河縣委組織部在大力開展組工干部大走訪活動中,要求“不打招呼”直接下基層。由部領導帶頭,組工干部結合分管工作,深入社區、農村、國企、“兩類”組織、機關事業單位進行調研走訪。調研中,不通知走訪單位上級黨委、不要求工作匯報,直接深入到基層黨支部,直接深入田間地頭、生產一線,認真聽取黨員、群眾的所思所盼,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對基層干部配備、基層班子建設、基層組織建設、黨員教育管理、發展黨員工作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最大限度地匯聚群眾智慧,對加強組織部門自身建設、優化組織部門形象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劉 艷)
依蘭縣 推行“五零”工作法 打造服務型黨組織
一是政策法規宣傳“零距離”。建立民情懇談制度,各級黨員干部深入農村、社區,宣傳常用法律知識、政策法規。二是村情民意掌握“零誤差”。通過干部下基層、工作在一線、為民解難題等形式,開展民情調研,做好民情登記,記好民情日記,撰寫調研文章。三是服務黨員群眾“零停留”。推行限時辦結制、首問負責制,全面提升服務效能。四是助農增收致富“零障礙”。通過縣直機關黨組織與村(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五是化解矛盾糾紛“零投訴”。黨員干部走出機關,對影響當前穩定的矛盾隱患進行大排查、大清理,營造共建平安、共享平安的良好氛圍。 (代 鋒)
哈爾濱市呼蘭區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實行壓力傳導
領導約談,及時提醒。為確保活動不走過場、不流于形式,采取層級約談方式,由各督導組倒逼“一把手”強化責任,確保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層級例會,扎實推進。實行督導組定期例會、區委活動辦定期例會和區委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定期例會制度,有效指導各督導組有條不紊地進行督導。專項治理,解決問題。對辦公用房、違規用車、回遷樓、新農合、教育“三亂”等五個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集中開展專項治理,明確責任領導、責任部門、具體責任人;成立督察組,劃分責任區,暢通信訪渠道,各級黨員領導干部采取定點接訪、重點約訪、帶案下訪、部門會辦等形式,逐漸化解信訪歷史積案。 (姜 皓)
嫩江縣 嚴審“三齡兩歷一身份”
近日,嫩江縣委組織部以檔案重新裝訂為契機,加強干部“三齡兩歷一身份”審核。在檔案重新裝訂過程中,審核人員對干部檔案材料逐頁查閱,重點針對檔案材料是否完整齊全、內容是否客觀真實、材料手續是否完備等情況進行審核。對檔案中的“三齡兩歷一身份”信息前后記載不一致的,審核人員逐一登記,并提出認定意見,通過書面形式反饋給本人。在本人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的同時,經與戶籍管理部門協同調查取證后,提交部務會研究認定。對審核認定中存在的疑難問題,詳細查閱檔案中原始記載及組織人事部門相關材料,在此基礎上由部務會商討認定。對審核中缺少的材料,填寫檔案材料缺少情況登記表,按照《干部人事檔案短缺材料情況說明》執行。 (張曼瑩)
富錦市 在學習于海河先進事跡中“三問三想”
在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按照省委“遠學焦裕祿,近學于海河”的要求,富錦市委發出學習于海河同志先進事跡的專項通知,通過各種形式加大于海河同志先進事跡的宣傳力度。通過以“我是誰、想責任,依靠誰、想群眾,為了誰、想服務”為內容的“三問三想”學習討論,督促廣大黨員干部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立足本職工作,對照先進找差距,通過增強服務意識,把于海河精神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動力,為建設“繁榮活力生態幸福富錦”做出貢獻。 (李雪華)
饒河縣 “三嚴三好三保障”做好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工作
一是嚴格組織關系接轉,保障黨員合法權益。采取“細詢問”“詳查看”“嚴落實”“勤囑咐”工作法,嚴格管理黨員接轉工作。二是嚴明黨內組織紀律,保障黨員素質提升。堅持黨員集中培訓,開好“三會一課”,開展黨風廉政教育、主題教育活動,時刻提醒黨員干部廉潔自律。三是嚴抓管理制度創新,保障黨員作用的發揮。完善服務群眾長效機制,建立黨員干部進站(點)服務群眾制度,大力推進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活動。 (劉宏麗 宋 潔)
撫遠縣 “四個突出”辦好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
嚴格篩選突出“精”。通過黨員及群眾代表評議、黨支部推薦、黨委審查三個程序,確保把思想素質高、服務能力強、有培養前途的年輕人和業務骨干作為優先培訓對象。整合資源突出“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除了選擇知識豐富、能力突出的黨校教師,還邀請優秀黨員介紹自己的先進事跡,談對黨的認識;邀請致富能手傳授致富經驗。豐富內容突出“新”。培訓中突出樹立群眾觀點、讓入黨積極分子在基層黨建中發光等內容,增強培訓內容的豐富性、科學性。創新方式突出“活”。改變以往集中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積極采用多媒體教學、互動式教學、座談交流、實踐鍛煉等方式增強教學效果。 (張興寶)
同江市委 “五學”并舉 深化教育實踐活動
一是全員部署集中學。制定學習方案和學習計劃,對學習形式、內容、時間、要求、授課都做出具體安排,保證學習人數和次數。二是訪貧問苦調研學。組織機關黨員干部與生活困難群眾結對子,積極幫助群眾解決生產難題。三是正反對照思考學。分批組織黨員干部觀看先進人物事跡和《四風之害》等專題片,強化理想信念。四是搭建平臺自主學。發放必讀書目,要求黨員干部利用業余時間自學。通過記學習筆記、撰寫心得體會,提高思想認識,確保學有所獲。五是巡回宣講研討學。通過開辦專欄、組建宣講團,鼓勵黨員加強交流、分享心得、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同組文)
樺南縣 力促解決鄉鎮干部“走讀”問題
一是提高思想認識,解決鄉鎮干部不想住勤問題。把糾正干部“走讀”現象作為黨政“一把手”工程,把干部教育好、管理好。二是完善紀律制度,確保鄉鎮干部不易“走讀”。健全制度,將干部在鄉鎮住宿情況列入政務公開的內容,接受群眾監督。三是建立關愛干部機制,解決鄉鎮干部不愿住勤問題。不斷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保證干部住得下來。四是建立有效監督約束機制,確保鄉鎮干部不敢“走讀”。縣紀委、縣委組織部對此進行不定期專項督查或明察暗訪,對執行制度不嚴的鄉鎮,給予通報批評或誡勉談話。 (孫洪安)
依安縣委組織部
堅持“五個突出”推動工作創新
一是突出“四化標準”配班子。按照改革意識超強化、年齡層級梯次化、“女少非”結構全面化、性格特點互補化的“四化”標準,努力建設務實創新的班子集體。二是突出“四格并重”選干部。努力做到“敢破格、不出格、善講格、不唯格”,使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三是突出“四個領域”強組織。在農村黨組織、社區黨組織、“兩新”組織和機關事業黨組織中,帶領群眾致富、服務群眾。四是突出“四項結合”促考評。通過常規考核與專項考核相結合、目標數字化與責任合同化考核相結合、推動改革發展的“變量”與“增量”考核相結合、分析研判“顯績”與“潛績”考核相結合,不斷完善考核制度。五是突出“四個建設”育人才。建設好黨員干部、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努力提高服務科學發展的能力水平。 (李洪明)
集賢縣 黨員干部“五帶頭”
促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
一是常委帶頭堅持統籌兼顧,做到“兩手抓、兩促進”。把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與推動中心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突出抓好重大產業項目建設。二是領導班子帶頭貫徹整風精神,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黨委班子帶頭開好高質量的專題民主生活會,真正達到幫助同志、增進團結、做好工作的目的。三是黨委書記帶頭訪民情,征求反“四風”的意見建議。健全黨委書記帶頭開展“訪民情、解民憂、惠民生”連心活動。四是科級干部帶頭開展調研,了解群眾所想所需。五是黨員干部帶頭聯系實際,為基層群眾提供服務。黨員干部帶頭開展“轉變作風樹形象、務實清廉促服務”大討論活動,促進作風進一步轉變、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 (李東棟)
巴彥縣 從解決問題入手
系統培訓基層黨組織書記
一是典型互動,解決服務不實問題。引導基層干部轉變工作理念,推進基層服務網格化、人性化、個性化。二是專家指路,解決思路不清問題。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圍繞專題進行講解。三是平臺連線,解決“功力”不深問題。利用遠程網絡教育平臺,組織實施為期一年的網絡延伸培訓。四是實地觀摩,解決動力不足問題。通過集中觀摩、個別交流、分組座談,促使參訓干部找準差距、創先爭優。 (王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