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宏
四川省會東縣位于川滇兩省六縣(區)交匯處,幅員面積3227平方公里,總人口41.2萬,擁有“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縣”、西部百強縣等名片,是建設美麗富饒文明和諧安寧河谷的核心區域、金沙江下游沿江經濟帶的重要增長極、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的重要區域。縣境“空中資源”豐富,可開發風能、太陽能資源100萬千瓦以上。獨特的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和高原山地立體氣候特色,造就了豐富的“地上資源”,煙、桑、畜、林、果、蔬產業獨具特色,水資源豐富,旅游發展極具潛力。“地下資源”蘊藏量大,探明鐵、銅、鉛、鋅、金、鈦等金屬礦和磷、硫、石灰石等非金屬礦共50余種。
“面對縣域經濟你追我趕、競先發展的態勢,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川滇明珠、資源寶庫的優勢,圍繞資源抓產業,圍繞產業抓項目,圍繞城鄉打基礎,著力打造實力會東,推動縣域經濟提檔升級,確保2015年實現“四個翻番”、2017年經濟總量突破200億元,奮力實現2018年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貫徹落實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和全省加快民族地區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座談會精神,會東縣委書記袁文林信心滿滿地向記者表示。
“按照‘堅持五位一體、打造四張名片、構建三個格局、推進兩步跨越、提前建成小康的總體思路,鎖定2015年實現‘四個翻番、2017年經濟總量突破200億元目標不動搖,為2018年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
在參加完四川省縣域經濟工作會后,會東縣委書記袁文林自信地說。
這是一次自加壓力的百米沖刺。
這是一幕率先突破的恢宏大戲。
這更是一場全新崛起的自我超越。
機遇與挑戰并存。會東縣擁有富集的礦產資源,處于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的重要區域的機遇,同時還面臨著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交通與科教人才發展瓶頸的現實。
破解三大瓶頸
交通、科教人才、能源始終是制約會東發展的“三大瓶頸”。
會東雖然邁出“攻堅打基礎”“蓄勢求突破”“跨越上臺階”的三大步,但“基礎差、底子薄、欠發達、不平衡”的縣情仍然沒有改變。境內無國道、高速、鐵路、航空和水運,公路里程短,等級低。打造縣域經濟升級版,必須在基礎建設、短板制約等方面出思路、想辦法、破瓶頸、解難題。
會東要發展,交通要升級。
東向,建設金沙江金東大橋,啟動小街至松坪段路基工程,強化與東川、會澤等地的區域合作和聯系。
南向,加快推進烏東德水電站專用公路等在建項目,啟動金沙江河門口大橋建設,融入昆明三小時經濟圈。
西向,啟動“兩會”快速通道建設,打造“兩會”半小時經濟圈、融入攀西兩小時經濟圈。
暢通“北向”,啟動南環線升級改造項目。
內網,升級改造縣內干線公路,實現100%的鄉通油路或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
能源保障方面,會東完善電網規劃設計,加快農網、城網改造,逐步建成500KV變電站為支撐、220KV變電站為核心、110KV變電站為骨架、35KV變電站全覆蓋的輸變電網格局。推進境內小水電規范化開發,推廣使用新能源,加快液化天然氣建設力度,爭取緬氣管網延伸至會東。
科教人才上,會東優先發展教育,普及學前教育、均衡義務教育、加強高中教育、提升職業教育、推進素質教育;大力實施人才引進、培訓、培養工程,全面打造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六支人才隊伍。
構建三大格局
會東縣“空中資源”豐富,可開發風能、太陽能資源100萬千瓦以上。年平均氣溫16.2℃,日照年平均2288.6小時。
獨特的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和高原山地立體氣候特色,造就了豐富的“地上資源”,煙、桑、畜、林、果、蔬產業獨具特色,水資源豐富,旅游發展極具潛力。
“地下資源”蘊藏量大,探明鐵、銅、鉛、鋅、金、鈦等金屬礦和磷、硫、石灰石等非金屬礦共50多種。
打造縣域經濟升級版,必須在產業支撐上因地制宜、產業布局上形成梯次、縣域發展上整體聯動。
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在四川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縣域經濟發展首先是產業的發展。會東在產業發展上可謂是“空間立體式”發展。
“空中”,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資源,實施風能發電、光伏發電項目,實現風能裝機55萬千瓦、太陽能裝機15萬千瓦以上,力爭建成省內最大風電場。
“地上”,開發利用綠色特色資源,發展煙、畜、林等支柱產業,建設全國煙葉生產一流大縣、華山松第一大縣、中華塊菌第一大縣和全省現代畜牧業重點縣,每年新增產值2億元以上。
“地下”,對接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延伸鉛鋅、磷、銅、鐵、鈦產業鏈條,共建產值100億元的“兩會”有色產業園區,培育產值50億元以上企業1家,每年新增產值6億元以上。
建川滇靈秀之城
“縣城首位帶動、集鎮次級支撐、新村多點突破”,是會東縣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格局。
縣城首位帶動,以“現代川滇小城、生態宜居家園”的城市發展定位,改造好一座舊城,建設好一座新城,發展商貿物流、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把縣城建成12平方公里、人口達15萬以上的川滇特色優美小城市。
集鎮次級支撐,推進工業向鉛鋅鎮、姜州鎮、淌塘鎮等重點區域集中,打造以烏東德鎮為中心的沿江生態經濟帶,以姜州、嘎吉為中心的農業發展區,以鉛鋅鎮、松坪為中心的礦業發展區,以堵格、野租為中心的高寒山區特色農牧業發展區。
新村多點突破,突出川滇風貌特色,統籌基礎設施、產業培育、公共服務和基層政權建設和移民新村建設,產村相融、成片推進新村建設,促進農民向新村和農村新型社區集中,完成新村建設239個,新村建設覆蓋率達80%,建設一批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
會東,正在建成一座川滇風情的“現代靈秀”之城,上演一種“幸福和諧”的生活,吹拂一縷“跨越發展”的春風,綻放一場“率先突破”的精彩,一個全新的實力會東、好客會東、生態會東、和諧會東將展現在金沙江畔。 (圖片由會東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