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飛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近年來,四川省宜賓縣緊緊圍繞“三個倡導”這一基本內容,堅持以目標戰略化、教育情景化、活動主題化、引領全域化“四化”模式,著力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取得了突出實效。
目標戰略化
從戰略高度進行統籌規劃,是關系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路徑和發展前景的重大問題。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經濟、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的戰略規劃,有序加以推進,才能永葆生命力。
納入經濟發展規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現實利益密切相關,與社會發展進步有著水乳交融的聯系。在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中,有機融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是取得實效的前提和保證。宜賓縣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重大政策中,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內容進行安排部署,明確要求在各項工作中必須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形成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政策導向、利益機制和社會環境。特別是2014年,在全縣確定“23466”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中,將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整體推動。
融入文化強縣戰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充分發揮文化產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一切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活動,都要著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2012年開始,宜賓縣作出加強文化強縣的決定,著力實施“七大行動”即:文化素質提升行動、宣傳輿論傳播行動、文化事業繁榮行動、文化精品打造行動、文化產業支柱行動、文化體制創新行動和文化人才培植行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努力構筑全縣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每年制定實施文化強縣建設行動計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融入教育強縣戰略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娃娃抓起,從學校抓起,貫穿國民教育全過程。宜賓縣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三個倡導”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劃,注重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勤于學習、敏于求知,勇于擔當社會責任。通過創新開展德育“三化”模式(目標具體化、活動主題化、評價多元化)活動,發揮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鄉村學校少年宮的教育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充分利用各級學校校會、班會等形式,組織學生學習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學生如何與同學、老師、父母等友好相處、友善做人。
教育情景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豐富,但不少黨員干部感到較為抽象,難以全面領會理解和自覺踐行。為此,宜賓縣創新平臺載體,正著力建設宜賓縣形象展示、干部理論學習、紅色文化、廉政文化、誠信文化、和諧文化、感恩文化和農耕文化等八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基地,創設教育情景,提升宣傳教育實效。
目標定位突出鄉土文化特色 宜賓縣深度挖掘本土優秀文化元素,有機融入到基地建設中。如:紅色文化教育實踐基地,突出以宜賓縣籍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革命精神為核心,修繕趙一曼故居,新建一曼公園、一曼文化廣場,編創趙一曼話劇,拍攝趙一曼紀錄片,傳唱趙一曼題材歌曲。同時,結合實際開展系列活動,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傳播紅色文化。而廉政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則以宜賓縣特產荷(花)蓮(子)為切入點,賦予廉政文化內涵。基地以縣內永興鎮荷蓮文化廣場為中心,建設一廳一亭一廣場一長廊,將廉政文化宣傳教育融入極富地方特色的文藝演出和景點打造中,以此開展廉政文化教育。
規劃建設突出情景創設 在基地建設中,著力采用新興信息技術,創設直觀可感的教育情景,圖文并茂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如:形象展示基地以形象宣傳片、成果展示片、外宣畫冊、宜賓縣全貌電子展示圖、LED電子顯示屏、電子觸摸顯示屏等為載體,全面展示宜賓縣富強文明的良好形象。而干部理論學習基地則依托網絡學習平臺,通過建設電子閱覽室,編印刊物《金江理論》,開設微博等,進一步增強理論學習實效。感恩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建設中,修建感恩樓、感恩大道、感恩運動場、組建感恩藝術團、成立幫扶志愿隊、舉辦“千叟宴”等,提高干部群眾知恩情、識大體和守法紀的意識。
教育實踐突出公眾參與 各基地采取干部群眾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宣傳教育方式,通過影音教育、圖片教育、活動教育、參觀展覽、視頻教學等,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吸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通過多種形式融入到干部群眾日常工作生活中,使廣大干部群眾切身感受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起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實化為果的良好成效。
活動主題化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聯系實際,區分層次和對象,加強分類指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宜賓縣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具體的主題實踐活動中,讓人民群眾在參與中享受快樂,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開展德育主題實踐活動 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推動形成勤勉做事、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禮讓寬容的社會氛圍。與經信、公安、工商、食藥監等部門聯合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文明餐桌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廣大市民遵德守禮,不斷加強日常養成,實現自我提升。開展主題演講比賽、知識競賽、辯論賽,讓“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深入人心,成為干部群眾的自覺追求。特別是依托基層黨組織、村(居)委會,組織開展“一曼家鄉學英模”志愿服務活動,為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兒童、困難職工、殘疾人等群體提供志愿服務。
開展誠信教育實踐活動 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開展了各具特色的誠信創建活動,扎實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聯合發改、食藥監、經信、糾風辦、公安、交通、招商旅游、工商、質監、教育、城管等部門,抓住食品藥品安全、社會服務、公共秩序等重點,深化道德教育,著力解決誠信缺失、公德失范等問題,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把社會主流價值融入不同行業規范和管理,使核心價值觀進入人們生產生活,在全社會形成了濃厚的知榮辱、講正氣、守誠信、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
開展多種創建實踐活動 積極推進法治宜賓縣創建工作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個方面,用法律的權威來增強人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深入開展“文明形象提升大行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并作為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村鎮等創建活動考評的重要內容。在農村,積極開展“三戶創評”、星級農戶評選活動,突出創建活動的思想內涵,不斷擴大群眾參與面,提高影響力,推動干部群眾在為個人謀幸福、為社會促和諧、為國家作貢獻的過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
引領全域化
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黨委宣傳部門要切實擔負起組織指導、協調推進的重要職責,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推動各項任務落實,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域唱響,被全域熟知,讓全域倡導。
輿論引導全域開展 堅持以縣為主、條塊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形成步調一致、協調統一、齊抓共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輿論引導新格局。加強與各類媒體的溝通協調,努力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積極關注網上輿情并積極引導,為網民提供互動交流平臺,滿足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通過宣講會、報告會、院壩會,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教育月、“四下鄉”活動等形式,用生動鮮活的語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講清楚、說明白,讓干部群眾深刻理解、高度認同。
文化引領全域互動 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重要作用,引導文學家、藝術家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藝創作生產全過程,體現到文藝作品中。宜賓縣積極創作了《公正勤廉建強縣》《小康夢》《好人張書記》《荔枝紅了》等一批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藝作品,將宜賓縣好人好事好風尚搬上舞臺,用鮮活的事例、榜樣的力量生動形象地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讓群眾在作品熏陶中受到教育和啟迪。實施“文體輔導員”制度,指導各鄉鎮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各級領導肯定,新華社、《四川日報》等主流媒體紛紛進行了報道。
先進典型全力塑造。率先在全市出臺了《道德模范表彰獎勵辦法》,定期評比表彰各行各業涌現出來的道德模范,廣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充分發揮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領作用,讓人民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見賢思齊。先后評選表彰了母生彪、徐子麟等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先進道德模范。扎根山區教育事業的宜賓縣一中教師游艷的先進事跡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道德模范田鶴鳴的感人事跡在《工人日報》頭版頭條刊載;“獨臂教師”徐子麟感人事跡被中新社、《華西都市報》報道,引起強烈社會反響。宜賓縣道德模范豐富仕被評為“四川好人”,并參加“中國好人”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