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梅 杜亮 陳天航 周淼葭
小微企業作為經濟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解決社會就業的主要渠道。小微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既能促進民生發展和社會穩定發展,也決定了地區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能否順利進行。小微企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承載了緩解就業壓力、增長財政收入的責任,然而資金趨利性帶來的“融資難”卻又成為了小微企業的發展瓶頸。
近年來,瀘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采取一系列措施,創新金融服務,推行差異化信貸政策,并做好風險防控,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取得很好效果。
專門機構主動服務
瀘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為了更好服務小微企業、加快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推廣進度,于2014年4月9日成立了小企業金融服務部及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經過前期準備,4月14日,瀘縣聯社抽調了近20名信貸骨干員工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市場調研。
經過市場調研,許多員工都經歷了從基層傳統信貸員到小企業客戶經理的思想蛻變。以前,在基層信用社工作多年的員工在業務上更多的是等客上門,而現在,小企業金融業務要求他們主動“走出去”,這一思想觀念的轉變,必定能發現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客戶。
在一周的時間里,調研人員跑市場、進園區、下鄉鎮,走訪萬千商戶,學習產品制度,深入了解客戶的金融需求和對信用聯社產品、服務的意見建議,圓滿完成第一階段的調查工作。
在銀行林立、同業競爭白熱化的現實面前,參與調研的員工都深感壓力。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客戶認為信用聯社產品單一,從而不愿嘗試和接受聯社的金融產品,這更增添了聯社員工“走出去”全方位宣傳的決心。
“小企業金融業務是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這一觀點得到所有參與調研人員的認同。小企業金融理念摒棄了信用社原有的傳統營銷貸款模式,提倡綜合金融服務,比起傳統的“裸貸”更能把控風險,更能留住客戶,這也與信用社的戰略轉型和“流程銀行”的打造形成了完美的結合,即:由原粗放經營模式轉變為精細化管理,由“等客上門”變為“主動上門”。
專業模式對接小微
聯社積極建立小微企業專營機構,小企業金融服務部及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的成立就是其表現之一,除此之外,還設有專門的“微貸部”。
聯社實施垂直化、專業化的管理,縮短管理層級,更貼近市場,有效提高決策效率和市場反應速度,提高“微貸部” 專營機構對市場變化的敏感程度。通過組建專業化團隊,實現專業化行業分析、專業化產品研發、專業化服務,在服務中綜合考慮風險定價、擔保、授信額度等因素,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綜合金融解決方案,從而進一步提高全社經營效率和為客戶提供更專業化優質服務的能力。
在此基礎上,復制微貸小貸風控技術。推行風險經理共同參與調查、交叉驗證制度,將風險關口前移。靈活運用小微企業貸款“五重一輕”分析方法,以小微企業既有現金流作為第一還款資金來源。
差異政策量身定做
差異化政策是專業化服務的基礎。瀘縣聯社通過制定差異化信貸政策及審批流程,對重點客戶實行名單制管理,從審批通道、授信方案、貸款定價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量身定做一攬子金融服務方案,滿足客戶個性化和多元化融資需求。
在審批通道上,對重點客戶實行一次授信、一次審批,充分授權,提高效率和專業水平;在授信方案上,不斷創新擔保方式,擴大抵、質押物范圍,提高部分抵押品最高抵押率,努力推進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構建分層次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新格局。
瀘縣聯社小微企業貸款的創新注重對客戶第一還款來源的分析。強調“重信用、重現金流、重第一還款來源,輕抵押”,采取“先授信,后用信”的方式,開辟“綠色審批通道”,推行“綠色信貸”和“陽光信貸”,打破了傳統的服務模式,有效破解了農戶貸款難題。
特色產品方便小微
按照差異化、個性化原則,聯社根據不同目標客戶的特點、企業成長性和市場競爭能力及對融資和金融服務需求的差異,確定不同的貸款營銷模式。創新推廣“企業+農戶+農信社”、“信用社+公司+基地+農戶”、“公司+信用社+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運營模式,打造微小企業“短、小、頻、急”成長之路融資品牌。主推“助小貸”、“扶微貸”、“富商貸”三大產品系列,不斷創新產品推廣,逐步推行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存貨質押貸款、“公司+農戶”貸款、“1+N”批量商圈貸款、商戶聯保貸款、企業聯保貸款、“抵押反擔保+保證”貸款等。
瀘縣聯社還努力加強電子銀行建設,重點拓展網上銀行功能,搭建網上申請貸款平臺,拓寬小微企業授信業務申請渠道,利用通訊、網絡、自助終端等科技手段,為廣大小微企業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
創新機制防控風險
瀘縣聯社把解決突出問題與加強制度建設結合起來,積極推進機制創新,努力打造信用風險防控體系。
一方面,積極開展機構信用代碼證推廣和對小微企業評級授信工作,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廣應用機構信用代碼證,促進信用信息共享,不斷完善信用激勵機制,強化對誠實守信的小微企業采取提高信用等級、增加授信額度、降低貸款利率等正向激勵措施。對有重大不良信用記錄的客戶,取消信用戶資格,調減授信額至零。影響信用園區、信用市場等評級條件的,取消信用資格,并全面下調客戶信用等級和授信額,優化信用環境。
另一方面,建立起激勵約束機制。推行貸款包放、包收、包管、包獎懲“四包”責任制,真正建立起權責利相結合的激勵約束機制,讓客戶經理把信用社的信貸資金當作自己的錢來營銷發放、管理和回收,確保貸款放得出去、收得回來、風險可控。同時,實行小微企業主及家庭成員承擔貸款無限連帶擔保責任制,有效防范和控制了小微企業貸款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