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2001年我國加入WTO開始,金融服務貿易逐漸影響到我國經濟的方方面面,找出當前我國和世界金融服務貿易強國間的差距,有利于我國今后金融服務貿易的開展和國際分工中地位的改變,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金融服務;貿易;對策
一、 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分析
1.我國金融服務貿易長期處于逆差地位
我國的金融服務貿易長期仍處于逆差狀態,雖然各年份的逆差額度不大,但多數年份逆差額不大。從2002—2011年的金融和保險服務貿易狀況,我們發現可以以2005年為界,在2002—2004年,金融服務貿易的不平衡主要是由進口引起的,但是一直呈現下降的趨勢,直到2005年出現了貿易出現大致平衡的狀態;而從2006年開始,由出現了大的金融服務貿易逆差,而后又逐漸呈現遞減趨勢,到2011年出現了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至于我國的保險服務貿易,長期處于較大逆差狀態,且整體上呈現逆差額不斷擴大的趨勢。把總體呈現波動增長。在2002年至2011年的10年時間中,保險服務貿易逆差增加了4.5倍,從30億美元增加到167億美元。
2.金融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歐美與香港等發達地區
單就金融服務貿易的進口而言,主要集中在歐洲、美國和香港。三者之中,美國和歐洲對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影響尤其大,特別是對我國的金融服務出口,在2003—2005年的三年中,美國與歐洲分別增長了54%、6%和122%與46%、74%和22%。到了2006年,香港變成為我國金融服務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占據的份額超過了80%,遠超其他地區。相比而言,金融服務的出口則很少,這一階段企業到海外進行商業拓展的不多。在此期間,歐洲與美國也是我國保險服務的主要進口地區。僅2005年,美國與歐洲在保險服務貿易方面的出口就達到了68.3億美元和79.8億美元的規模。
3.區域發展結構和內部行業結構不協調
(1)存在地區失衡現象
就目前的實際情況看,約有九層以上的外資金融機構落戶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上海等經濟特區、沿海地區城市和國內一線城市,而在北方內地與西部地區,外資金融機構卻少之又少,區域分布極不平衡。并且,同城市相比,廣大農村的金融服務貿易極為之后,嚴重影響到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內部各行業結構不均衡
當前,在我國的外資金融機構的類型中,仍是銀行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而證券交易、證券經紀、保險業以及信托投資等的比重則比較小。
4.金融服務各行業競爭力較弱
在業務的創新能力上,國內的金融機構顯然同外資金融機構還有這非常大的差距。一方面,當前我國國內金融機構的技術開發水平較低,電子化程度低,金融產品單調,自主創新能力極弱,通常只是處于被動的模仿地位,因而國內金融機構利用創手段獲取利潤的能力較差;另一方面,外資金融企業的產品開發能力強,創新能力強,金融產品種類繁多,能夠為廣大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國內金融機構利用創手段獲取利潤的能力較差和占領市場主動權的能力較差。
二、 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策略構想
1.建立政府協調機制
金融服務貿易具有跨行業、跨部門的特征,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只有建立政府部門間的協調機制,并對其進行規范、強化和完善,提升政府發展金融服務貿易的意識,才能有效加快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速度和效率。
2.加強金融服務貿易統計工作
金融服務貿易的統計工作是開展其他相關工作的基礎和首要解決的難點,因而要加快我國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就必須加強金融服務貿易的統計工作。建議政府相關部門、相關行業協會以及學界應當精誠合作,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具有國際可比性的統計指標體系,建立詳細的統計申報制度,以此為政府決策提供準確信息。
3.加強金融服務貿易方面的人才培養
進入新世紀,國家與企業間的競爭,本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要想在金融貿易方面得到快速發展,在國際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就必須加強金融服務貿易方面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加強那些既擁有金融實戰經驗和金融服務貿易知識,又通曉國際金融市場新產品運作并精通外語的金融高級人才的培養。既要加強高等院校的相關學歷教育,又要建立金融服務貿易培訓平臺,鼓勵各種相關職業培訓。
4.鼓勵銀行業“走出去”
“十一五”計劃中的一個重要決策就是實施“走出去”戰略,這也是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在入世后,我國可以享受包括到包括市場準入、國民待遇以及最惠國待遇等在內的一系列優惠,對方的金融服務貿易市場也會對我國開放。我國銀行業只有通過“走出去”,廣泛參與金融業的國際競爭,拓展自己的業務空間和規模,才能有效提升我國金融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許明朝.析金融服務貿易對金融穩定的促進功能[J].理論探索,2009.12
[2]俞敏,蘇志鑫.金融服務泉州小微企業發展的現狀與思考[J].金融縱論,2013.4
作者簡介:
楊燕君(1974-),漢,江蘇,大專,中級,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