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桐熊
樂至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秦統(tǒng)一中國前,為古蜀國地。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設置多業(yè)縣,為建縣之始,至今已有1400余年歷史。樂至人杰地靈,風景秀美,理學鼻祖陳摶、宋代名將寇準曾行至樂至,十大元帥陳毅、孫中山大本營秘書長謝無量先生、著名愛國華僑吳仲良先生都出生在這片熱土。
據(jù)史料記載,樂至縣最初叫牛革卑縣,當初取這個縣名源于當?shù)厝擞门Fぶ谱鞯牡肚剩染烙帜陀谩kS著農(nóng)耕社會的發(fā)展,更名為多業(yè)縣,意味糧食多產(chǎn)多豐收。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因為本土宗教和西域佛教的共生共榮,當時的執(zhí)政者希望天下蒼生都能以慈悲為懷,休戚與共,四海升平,外加當時的縣歸普州瞎管,遂改名為普慈縣。唐武三年(公元620年),普慈縣更名為樂至縣。一種說法說因為當?shù)赜袠分境囟妹珮分吝@一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呢!
據(jù)傳道教先師——陳摶老祖回故鄉(xiāng),行游至該南塔山下。看到樂至縣山溪水由東南緩緩流至西北,至周圍有幾個茅草屋的小池子,池州竹樹環(huán)合,垂柳依依,繁花似錦,池內(nèi)白鵝戲水,茅屋炊煙裊裊,呈現(xiàn)在眼前的宛如一幅天然的田園風景畫。突然又發(fā)現(xiàn)池中有三個泉眼,遂召集幾十個農(nóng)夫將泉眼掏出,并將小池子擴大,命名為天池。還建造了一座小橋方便通行,護堤防止水災。從外地引種蓮藕,增加了小池的仙氣!婷婷玉立的蓮葉,微風一吹,碧波蕩漾。池子里頭還有象征人家美好姻緣的并蒂蓮花,引來遠近游客競相觀賞。陳摶老祖和眾友人在池塘邊,談道論經(jīng),品茗飲酒,撫琴對弈,真是快樂逍遙!
哪想到了北宋雍熙年間,普州大旱,普慈縣也未能幸免。葉草不生,禾苗干枯,池塘干涸,一反往年生機勃勃的情景,人畜飲水都十分困難。陳摶老祖與眾友再至普慈縣時,見是此番景象,趕緊集合農(nóng)夫們掏池中泉眼,并在池邊搭臺作法求雨。三日后,大雨磅礴,半個月后,田園再現(xiàn)之前美景。當?shù)匕傩湛吹街翱赡芙^收的莊稼又有豐收的希望,紛紛簞食壺漿以謝陳摶老祖,還載歌載舞慶賀豐收之喜。眾人歌曰:“有雨樂至,無雨樂至,風調雨順,快樂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