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滿慧
《新課程標準》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減輕學生負擔、持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主要目標 ;以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導向;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核心。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對高效課堂的實施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精心設計新課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要求教師順應學生的學習方式,做好角色的轉變,從“演員”的角色變成“導演”的角色,從“獨奏者”的角色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自覺、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好的課堂引入能使其思維量充分發揮到最大值,在最短的時間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設計“函數的奇偶性”時,首先讓學生小組討論日常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學生會得到:古代宮殿的外觀,人類的耳、眼、四肢都是對稱生長的,五糧液的商標、麥當勞的商標等。我們可以把奧運五環旗上黃、綠兩環相接的點B與黑環上的點A相連接,A、B所在的直線就是其對稱軸。學生的討論熱情非常高漲,能舉出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實例,由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進而提出數學中那些函數的圖像具有對稱性,為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再如“三角函數的周期性”這一節,讓學生小組討論生活中的周期現象,討論氣氛熱烈,學生會列舉出紅綠燈、十二生肖、月份數、星期數、四季變換等,這些都有周期,能使學生感受周期現象的廣泛存在,認識周期現象的變化規律,體會三角函數是數形結合的產物,這是三角函數最本質的地方。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應用于生活,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樂趣。
總之,在課堂引入這一環節,要新穎,能較大程度地吸引學生,并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
二、課前精心備課,細化教學目標
我認為要達到高效課堂,應使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每一節課達到厚積知識、破疑解難、方法優化、能力提高,讓學生在課堂上心情舒暢,形動、心動、神動。而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課前備課是否充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既要嚴格遵循教學目標,還要對學生在預習和教學過程中生成的問題進行廣泛的交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例題變式、引申拓廣,培養思維的發散性、靈活性、深刻性、創造性、廣闊性,并能使得討論由淺入深,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案例 :高中數學必修一“函數的奇偶性”的教學。
例題:判定下列函數是否為偶函數或奇函數:
(1) f(x) = 3x2 ;(2)f(x)=3x;(3)f(x)=4|x|;(4) f(x) =0。
變式訓練一:① f(x) = x2-1 ;②f(x) =4x +1;③f(x) =x2 -2|x|+1。
變式訓練二:① f(x) =x2+ x;② f(x)=x(x≠1);③f(x) =0,x∈(-1,1]。
變式訓練三:①f(x) =x0;② f(x)=■。
通過學生小組討論,問題由淺入深,教師點評,增強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三、課中多維互動
課堂教學既要鼓勵學生回歸教材對問題獨立思考,又要組織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并在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充分闡述自己或合作學習小組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同時,教師既要對學生發表的觀點進行科學評價,又要捕捉、發現學生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進行解疑指導。
四、課后優化“教”與“學”的反思
每一節課后我都要從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質量及課后強化訓練質量三個維度進行評價,并且做好“教”的反思。在上完每一節課后,我都在備課本上寫好教學后記,重點記錄組織教學方面有何不妥、有何高招,解題的啟迪是否得當,諸多誤區有無突破,教法上有哪些創新,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知識點上有什么新發現,訓練是否到位等,以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同時要求學生做好“學”的反思,要求與教師的反思性教學是相統一的,從而不斷監督、評價自身的學習過程,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改進學習方法,提出改進措施。通過教與學的反思,教師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明顯提高。
以上是我在教學實踐中對高效課堂的簡單體會。總之,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邊實踐、邊總結,盡快彌補自己教學上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
(河北省遷西縣第一中學)